个人主义道德与利己思想表现

2022-12-24 09:25: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个人主义道德与利己思想表现》,欢迎阅读!
个人主义,利己,道德,表现,思想

个人主义道德原则与私有制条件下商品交换普遍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相适应。作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它代表了生产资料占有者——资产阶级的利益,但作为道德原则,个人主义又有着调和社会矛盾的意义。个人主义高唱自由、平等、博爱,高度评价人的自由和对他人的尊重,作为一种社会理想,不仅在反对封建禁欲主义中具有革命意义,而且在资本主义发展中,也力图将利己与利他统一起来,高唱最大多数人的幸福是最大幸福。但是,个人主义功利论将利己心看作人的永恒的本性,认为人们的一切行为原则都是以利己心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所以在理论上无法真正解决由利己到利他的矛盾,在实际生活中则主要表现为极端利己主义。列宁指出,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才这样想: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利己主义的集中表现是金钱崇拜。马克思这样描述拜金主义:活着就是为了赚钱,除了快快发财,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的损失,不知道还有别的痛苦。为了攫取金钱,表现在人的行为上,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霍布斯语);唯利是图的结果,甚至像德行、爱情、信仰、知识和良心等最后也成了买卖的对象。

对声、色、货、利的极端贪欲,摧毁了一切道德规范。与此相应,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如尼采、叔本华等,鼓吹非道德主义思想,否认道德的意义。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价值规律作为异己的力量操纵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人们日益丧失自己的个性和尊严,更深地陷入对物的依赖关系之中。于是,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一方面科


学技术、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另一方面精神危机日益加深,吸毒、犯罪、精神并性放荡到处蔓延,造成了人性的堕落《焦虑的时代》提出一种理论,说人类实际经历了三种不同形式的焦虑:在古代是一种对死亡和命运的焦虑;在中世纪,是一种犯罪感的焦虑;而现代社会,则是一种失去意义和价值之后所产生的焦虑,这种焦虑的根源在于对存在的意义无法加以回答,人失去了用以指明生活意义的精神核心。这正说明了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人被异己的力量所支配,成了物质和金钱的奴隶。只有消除对应的物质基础,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9ab6f9395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e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