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培根的人文主义思想

2023-01-10 15:33: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培根的人文主义思想》,欢迎阅读!
人文主义,培根,浅析,思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培根的人文主义思想

作者:王卓

来源:《商业文化》2011年第03

摘要:生活在英国十七世纪的弗兰西斯培根是著名的哲学家,培根本人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不仅是一个时代哲学的开拓者,同时也是近代唯物主义的鼻祖。本文就是通过对他的《论游历》和《人生论》两本著作中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分析,以展现出其人文主义的思想内涵以及对后代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思想;培根

中图分类号:D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3-0256-01 一、序言

培根生活的时代正是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和成长的时期,也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时期。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人文主义思潮再次活跃起来,使得人类自身对自己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培根的人文主义思想也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而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可以说是对以往的继承,并且也是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思想。因此本文将从人文主义思想说起,结合培根的两本著作《论游历》和《人生论》,分析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二、人文主义思想的由来和内涵

十五、十六世纪,欧洲哲学的发展出现了重要转折,哲学的研究对象从面向神变为面向人和自然,开辟了欧洲哲学发展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人文主义是欧洲最早的资产阶级思潮。人文主义运动最早是发源于意大利,十五、十六世纪则发展为遍及全欧洲的文化思潮。 人文主义的基本精神是抬高人的地位,贬抑神的地位。人文主义者称颂人的价值,尊严和伟大,反对对人的蔑视;赞美人的世俗生活,反对禁欲主义;重视理性和知识,反对盲目信仰;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宗教桎梏和封建等级制度。

十五、十六世纪的人文主义思潮以席卷全欧洲的规模和力量,对十七至十九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思想的发展产生了直接重大的影响。培根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形成了他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 三、培根的人文主义思想

培根作为十七世纪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在那个时代,人文主义思潮的辉煌似乎早已过去,但它所带来的影响依然是巨大的。培根正是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和理论。培根不仅重视人的作用和力量,而且分析了人和人性,这样的思想是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推进和发展,上述理论主要体现在培根的两本著作《论游历》和《人生论》中。 (一)《论游历》中培根对人文主义的宣扬

培根和其他的人文主义者一样,肯定人的智慧和力量,颂扬人的伟大,尽管他对宗教也很虔诚,但是总体而言,他还是从人的角度来观察和说明一切。

《论游历》是一片散文,培根在这篇著作中主要是给青年人提出了一些关于出游的指导性意见。培根建议在出行之前应该做好较为周密的安排,而在旅行之前的准备环节,笔者注意到作者并不是推荐那些有钱有闲有权有势的上层阶级,而是主张家庭教师或仆人同往,只要他们能听懂当地的语言或是去过该地。在十六、十七世纪的英国,封建统治者和教会人员认为,人有尊卑贵贱之分,区分的标准就是出身和门第,而这一切都是上帝安排好的,不可能更改。但在作为人文主义者的培根看来,家庭教师和仆人应该受到同等尊重,因为能突显他们的就是其自身的学识和能力,决不是所谓的地位和财富,这一观点同人文主义的反对出身论和提倡平等是一样的。

培根在这篇散文中体现了他作为一个人文主义思想继承者和传播者的光荣。人文主义者认为人们的潜能和智慧应当被激发出来,才能实现人道取代神道,而实现这一切最好的方法就是教育。培根在这里就创新的提出了旅游教育。旅游不仅能够游山玩水,健康体质,舒缓心神,而且青年人应该把旅游当成是教室之外的一个大课堂。此时青年人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能力,交往能力都不同程度的提高,而旅游的意义就在于博采他人之长,为己所用。这就是教育所激发的人的潜能。培根用《论游历》这篇散发着浓厚文学色彩的文章,从旅游这个新颖的角度诠释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二)《人生论》中培根从人自身完善的角度揭示其人文主义思想

人文主义新思想的启迪之下,培根将目光锁定在人和人性上,他以独特的见解,从多方面审视并研究人,发表了许多著作,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人生论》。

《人生论》承认人性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培根认为人的天性无论是否能够被感知,总是试图控制人。对于培根来说,人类战胜自己的天性并不是通过暴力或是教条的方法,而是经过持续的实践所得。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人应当不断的自省,只有这样,人才能不断战胜并且改善自己的天性。

《人生论》同样很清楚的解释了人的性格和行为受环境、习惯和教育的影响。尽管天性控制着人的行为举止,但是人由于生活条件不同,环境不同,所在地域的文化,习俗以及教育平不同,必然对人的性格和行为产生影响。因此,习惯和教育被培根定义为人的第二性,同人的第一性一样影响着人的性格和行为的形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教育则可能会使人失去理性,只有通过知识、实践和新习惯的产生才能根除人们身上那些扭曲的性格和旧习惯,并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习惯把它们替换掉。培根的《人生论》是对人的性格和行为论述的经典著作,他从完善人的性格和行为的角度表明了人所具有的智慧和力量,表明了人的潜质是不断发掘的,人的价值是不断完善的。

培根的这两篇著作分别从尊重人的能力和完善人的品格方面,表达了培根是一个坚定的人文主义信仰者,从而使人们更加直观地认识了人文主义思想。 四、结语

培根出生在一个哲学家,思想家辈出的伟大时代,作为培根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人文主义思想同样也是大放异彩。可以说培根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本文通过他的两篇著作对他的人文主义思想进行了分析。培根的人文主义思想是一种从人的自身出发的较为透彻的思想,是对人的尊重,对人的学识和能力的尊重,是不断完善自身的过程。而正是这一过程,使得人文主义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使得人文主义的精神大为弘扬。

当前,我们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应该首先尊重人,尊重人的知识和潜能,并且认识到习惯和教育对人的性格和行为的影响,全社会崇尚正确的道德规范和公民行为准则,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得人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从而促进全社会的和谐稳定。由此看来,培根的人文主义思想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而且在当代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马列部 参考文献:

[1]余丽婵.培根及其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2]艾思奇.大众文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9ed36f8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7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