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成语一、二、三

2023-05-29 10:09: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数字成语一、二、三》,欢迎阅读!
成语,数字



数字成语一、二、三

摘要 数字在汉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渊远的历史,形成独特的数字文化。成语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沉积而形成的文化结晶体,称为语言文化的活化石由数字构成的成语兼具二者的特点,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对它加以研究,有助于解开文化史上的诸多问题。



关键词 成语 数字 数字文化

数字成语是指含有数字的成语,是成语里的特殊的一族,而且数量不在少数。我们曾对《汉语成语词典》作过统计:有数字构成的成语共计704条。看似简单的数字运用在成语中组成数字成语时。意义就不像表层意那么简单、易懂,而是具有了更深一层的抽象意。吴慧颖在《中国数字化》一书中曾说过数是国人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语言,是使用频率很高的思维和交际工具。数字是中国的一种文化,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化。数字的历史悠久,早在半坡文化时期数字就产生了。它是抽象的符号。与最具体的事物相联系;它是简单的符号,但它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文字一汉语的基本;它寄予了汉民族的认识观、哲学观。古代哲人的很多认识、想法、理论都有数字的参与。诸如:三十六计,三吏三别,三豕涉河。三思后行等等。数字与人民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如五谷、五味、三蒸、六割,是饮食生活。五行、八卦,是认识观;五星、七曜、二十八宿,讲天文知识,五方、九州、四极,是地理。



数字进入成语,为成语融入深厚的文化素材。但是成语中数字的使用频率各不相同。在我们统计的704条有数字的成语中,数字用了548次,约占总数的百分之63用了40次,约占百分之4”128次,占百分之15。仅这三个数字就占了百分之80多。一、二、三作为数字进入成语中,其文化内涵也是不容忽视的。



下面我们就一、二、三所组成的成语,探讨一下汉民族的数字文化。

()“《说文解字》云: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礼记·礼运》中说礼必本于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可看出,在中国文化中是包含着混沌状态的时空意象的,而这个混沌状态则可追溯到女娲造人时环境的模糊性、盘古开天时的一片混沌加之夸父追日时的位移时移,都明确的告诉我们:中国人强烈的生命意识就蕴涵在这混沌模糊而又阔大的时空观念里。先哲们把这种最初的生命意识归之于太一并由此化生出阴阳宇宙观。老子就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是指无形无象无体的宇宙之源。而生的是指天地万物形成之前的一种混沌未分的状态。老子将一与道与世界万物紧密联系在一起,指出一为万物形成之源,是世界万物的起源,是独一无二的。至此的时空内涵与的关系也就建立起来了。的数字神秘崇拜还是对太阳神及其后的的崇拜而形成




的观念。对于,又称太一、天一即上所说生命意识的归属。后来又有极、天极等等称谓。在中国原始宗教中,对于太阳神,对于上天的崇拜十分盛行。而太一、天一这些数字,也便成为带有宗教特殊象征意义的神秘数字了。由此可知数始于一,那么由组成的很多数字成语也就很好理解了。数始于”——这里的敷是《易》之数,是道之始,是生成万物之母。因此有开始,最好,全部之义。是开始,如一见钟情、一触即发、一拍即合都是表示一开始的意思;是最好,成语中的应用如独一无二、九九归一、天下第一等;也可以代表全部,成语如一心一意、一如既往、一腔热血等。(2)“又是单数。为偶就有的意思,如木难支、一手包办等。(3)“既是仅有又是全部,如一寸丹心、一天星斗、一力承当等很多,全部就是,所以用仅有的表达全部的寓意,用仅有代表全部更能突出所表达内容的重要,如一天星斗一天即含盖了所有的星斗,把天用归划起来,如果说用满天星斗则只感觉多,而且只是目之所及的这片地方的星斗多,并不能达到一天的效果。(4)“既是所有数的开始,所以又是最小的数,代表的数量也最少,但是正因此它和别的数字同时用在一个成语里则更能体现差距,对比作用之强烈是任何数字都不能代替的。一日三秋、一日万机、一日千里、一无可取等,用一日三秋更突显时间之漫长,一日行千里更能突显其速度之快,所以用最小的做对比是最适合不过的了。就是中国人由数始于一而活用成的不同意义的的成语,由的万物之始作用而看出的最初、最好以及全部,又由的奇数性以及众数字中的作用和地位而得出”“的意义和最小、最少意义,又把一的全部相融合,既简单又复杂,既是中国古人对的神秘崇拜,又是中国古人强烈的生命意识的体现。



许慎《说文解字》二,地之数也,从偶二。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数字)具有完满、和谐的寓意,同时也暗含对称、对比的构成模式。其思想始源于儒家思想的二元论,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仁者,爱人。时己与人之关系,其所谓必有二人而仁乃见。推而广之就是凡事必有两端,执两而用中。就是中庸之道。《易经》中的阴阳学说更是汉民族认识字宙认识规律体现,具备阴地阳天的空间内涵,和循环不已的时间内涵。因此囊括阴阳包含天地。《河南程氏遗书》十一卷中有载: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认为天地万物之至理,无独必有对。《朱子语类》第九十八卷也有凡天下事,一不能化,唯两而后能化。的论述。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阴阳思维模式具有对应、互补的形式特点。天地万物无不囊括于这种对立共生、此削彼长的运行模式中,囊括阴阳两极而又具备了形式上的完满性进而推导出圆满安乐等的吉祥寓意。此中国人喜欢双数,做事喜欢成双成对。所以的数字成语中就有如下寓意:(1)双。一石二鸟、二龙戏珠等,还由引申出完满的意思,姓之好就有这个意思。(2)偶数意象,一方面与涵盖阴阳、囊括天地有关,如分明月,另一方面,由它的偶数性引申出另一个的意思,如一心二用、心无二等。(3)还有就是同一起用,由于紧跟与的起始作用,与阴阳的化声万物的作用。所以也就有了起始作用。作为与一起的数的开头。如一穷二白、一差二误等。



()“是数字中最常用也是意义较为丰富的古老数字之一。从时空的意义




上讲,是古老数字中最重要的一个,因为没有了,便没有了古代哲学义上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已经为阴阳了,为何生万物呢?因为的天地阴阳相交才有了有了人才能化生万物。因此在古代可以说是宇宙的三个主宰——天、地、人的代名词。班固在《白虎通译》中说:天道莫不成于三。董仲舒《春秋繁露》三而一成,天之大经也。古人习惯于把事物进行三分。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也无论是典章制度、历史名人、文学军事等。的时空意义与社会人文的联系也就特别突出。司马迁《史记·律书》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事实上,影响中国古代思想最大的儒、道两家都不敢忽视这个代表着天、地、人三才的数字,原因就在于儒、道两家宇宙观的核心都源于而又最终归于天人合一的。所具有的时空意义也在三位一体中得到哲理的体现。古代的经常表示多数,汪中的《述学·释三九上》因而生人着急措辞,凡一二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三,以见其多。”“数成于三、三生万物的基本观念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首先由于三生万物,很多成语中都可以体现出三的重要,三足鼎立鼎是象征神圣、权威的,却用三足来支撑,可见三在古人心中的地位。熏三沐一般指要见很重要的人,也要三遍。而不是两遍或四遍,足见三之崇高;其次,由于天、地、人三位一体的观念,很多事物都由三归结为一,三生有幸的三生指前生、今生、来生。三句九食,三甸为一月的划分。是第一个奇和第一个偶数的和,因而包孕奇偶,代表了数之繁多。三复斯言、三人成虎、三缄其口等,都是用三来概指多数。



在人类历史上,数字早于语言文字成为人类文明的最初表征,对数的崇拜也是各民族共通的地方。由以上的叙述可粗略的知道一些与数字有关的中国文化,以及这些数字文化中所折射出的中国人的特有的文化心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a2a6d646edb6f1aff001f8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