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寺斋睡起·桃李无言一再风翻译赏析

2022-08-10 15:14: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寺斋睡起·桃李无言一再风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桃李无言,古诗,赏析,一再,翻译

古诗寺斋睡起·桃李无言一再风翻译赏析

《寺斋睡起·桃李无言一再风》作者为宋朝诗人黄庭坚。其古诗全文如下: 桃李无言一再风,黄鹂惟见绿葱葱。 人言九事八为律,傥有江船吾欲东。 【前言】 《寺斋睡起二首》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处同一题下,均为琐事杂感,但含同一主题,即从中反映了作者的归隐意图。第二首诗以“桃李无言”起,此处即寓指苏轼等人,因为《史记》用它来赞美李广。“一再风”即指他们不断受到台谏的攻击,无法立足于朝,“人言九事八为律”展现了台谏议论纷纷的景象,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不禁发出了“倘有江船吾欲东”的慨叹。两首诗在构思上各有特点,一用比喻,一用拟人,即景宣情,托物寄意,借鲜明的形象寓深刻哲理。 【注释】 ⑹桃李无言:语出《史记·李将军列传赞》“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指桃李结果,人家多来采摘,因此树下成路。这里指桃李的花。 ⑺绿葱葱:一作“绿匆匆”,指很快地成了绿阴。 “人言”句:《汉书·主父偃传》“所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 傥:同“倘” 【翻译】 纵使春风不停,桃李依旧无言,花事褪去,绿树已然成阴,可以看见树上的黄鹂鸟飞来飞去,鸣于其间。台谏之上议论纷纷,但十之八九都是深文罗织,看到此情此景,倘有江船路过,我真想也乘船顺流而去。 【赏析】 第二首:“桃李无言一再风,黄鹂惟见绿匆匆。”任渊注:“桃李(花)一再经风,无复颜色,红紫事退,遽成绿阴。意谓卒卒(猝猝)京尘中,未尝得

1


细见春物也。“人言九事八为律,傥有江船吾欲东。”任渊注:《汉书·主父偃传》曰:‘所言九事,其八为律。《韩信传》‘高祖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此皆借用。谓世途狭隘,动触法令,宁自放于江海也。 这两首诗在构思上各有特点,第一首举了两个比喻,以“螳捕蝉”比喻“小黠大痴”,以“夔怜蚿”比喻“有余不足”。但它不是简单的比喻,有辩证意味。而且,这两个比喻又别有寓意,这些寓意又在表面意义之外。像“巧诈之相倾,智愚之相角”,这是言语以外的含意,这就显出构思的深沉。接下来讲“北窗梦”,梦见“一江风月” 这个梦境跟上文两个比喻无关,跟两个比喻的寓意也无关,是抛开两个比喻的梦境。这种抛开的含意又在“北窗梦”里透露。“北窗梦”从“北窗下卧”“自谓是羲皇上人”来,含有厌弃当时的政治斗争之意,这就同上文两个比喻的寓意相关了。抛开这种政治斗争生活,才有“一江风月”的境界。这里不说“北窗卧”却说“北窗梦”又加上一个“趁鱼船”因为在寺斋北窗下卧,是看不见“一江风月”的,所以加上“梦”字,点明是梦境。加上在梦中“趁鱼船”,才能尽量领略“一江风月” 第二首的构思也有特色。不说桃李花飞,却说“桃李无言”,用拟人化写法。不说绿叶成荫,却说“绿匆匆”,极言成荫之快。不从作者眼中看出,却从黄鹂眼中看出。这样说就避免了前人说过的话,别出新境。这里的“桃李无言”是从“桃李不言”来的,又稍加变化。“人言九事八为律”从“所言九事,其八为律”,在诗语中大量化用经史中的语言是黄庭坚诗的一个特点。结语“吾欲东”,从“人言”句来,正由于人言,



2


所以想离开朝廷。元佑三年(1088年),杨康国、赵挺之、王觌声称苏轼“试馆职寥正”的策题发问不当,攻击不已(见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苏轼因而屡次请求调放外郡。他又侍哲宗读祖宗遗训,论及各种时弊,为当权大臣所恨。元佑四年(1089年)三月,就被外放杭州。黄庭坚因亦有离去的意思。 这首诗上句两次说桃李花落尽,绿叶成荫,与下面两句说因人言而“吾欲东”,两者表面上无联系。但上面用“桃李无言”与下面用“人言”相对,又有关联。元佑四年1089年)苏轼上疏:“闻班列中纷然言近日台官论奏臣罪状甚多,而陛下曲庇,不肯降出,故许臣外补。伏望圣慈将台谏官章疏降付有司,令尽理根治,依法施行。“人言”指台谏的攻击,“桃李无言”与苏轼对攻击的不自辩有关。“九事八为律”是指执政者多听从这些谰言,所以苏轼离去后而他也不想留下了。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a2c176e86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3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