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的名词解释

2023-01-05 05:19: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梨园的名词解释》,欢迎阅读!
梨园,名词解释

梨园的名词解释

梨园始于唐玄宗时期,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摇篮。在这里产生了一大批造诣很深的表演艺术家,他们创造的一些经典剧目,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被广大观众所喜爱,如梅兰芳先生表演的《贵妃醉酒》尚小云先生表演的《昭君出塞》等等,每年都要吸引许多海内外观众专程来此观赏。梨园行内人士又称其为“祖师爷”。现在我就来说一下梨园。

按传统习惯,把戏班子叫做“梨园”这样一般不容易发生歧义。梨园,这个词源于唐朝,那个时候,从宫廷到民间都有教坊。在长安城的东市西市北边,专门设立了梨园的官署。所以,当时在皇帝左右的伶人,基本上都是由梨园官署培训和供养的。这种制度一直沿袭到清朝。因为梨园培养了众多优秀的演员,也吸引了大量的观众,所以从前的艺人,没有谁不以能进入梨园为荣的。梨园官署位于皇城内的端门之南,占地大约二十亩,这里既有学习各种乐器、歌唱、舞蹈的场所,还有教授演员们表演技巧的地方。到了宋朝,皇帝开始效法唐朝,不仅给艺人提供优越的生活环境,并且增加了科举考试的内容。由此可见,在宋朝,社会对于优秀艺人的认同感已经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度。

人物、剧目、舞蹈三大类组成。除了编写新剧目外,梨园还要与民间艺人合作,在元宵节和上巳节等节日期间,在梨园举办歌舞比赛。在元朝,杂剧被定为每年正月十五闹元宵的压轴大戏。剧情多是歌颂忠臣良将,或是赞扬佛道神仙的故事。另外还有一些历史题材的剧目,



- 1 -


但大多也只是载歌载舞的歌舞剧,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其中心思想也总离不开忠奸正邪,善恶美丑的问题。直到明清时期,才逐渐发展出武打戏,明代的许多剧本,也开始出现了场次分幕的划分。元朝的杂剧到了明朝,已经没落了。万历年间,即公元1573-1620年,江苏昆山籍的名戏剧家梁辰鱼(生卒年不详)在戏曲界异军突起。他把早已失传的南戏中一些有价值的剧目重新整理,并按照曲牌规定的板式、曲调填写了近百首词曲,同时改编了元杂剧的结构。将剧情编成“十八折”(一折相当于一幕)确定了剧本的结构。这部剧本被命名为《浣纱记》。一些杂剧,如马致远的《黄粱梦》、白朴的《墙头马上》等也纷纷出现。它们的共同点就是语言通俗,情节简单,全靠唱词动作表达内容,由此被后人称为“南曲戏文”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a2ddaa57f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4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