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

2023-02-10 01:04:3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欢迎阅读!
创设,情境,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

教学情境是一种情境交融的氛围,一种有形与无形组成的教学情意场坚持触景生情。创设情境,就是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它包括形象情境、愤悱情境、实验情境、体验情境、迁移情境、尝试情境等等。每个学科都有其本身的特点,情境的创设有共性也有个性。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本人在这里只谈谈语文教学情境中形象情境和愤悱情境的创设。



形象情境。形象情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表现就是利用与课文有关的视频、图片创设教学氛围及把课文文本演绎成课本剧。如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播放朱自清游荷塘的情景,展示月下荷塘的景色。又如教学庸鼗的《琐忆》,当说到鲁迅教育青年的片段时,播放有关的视频录像,把鲁迅的语气和神态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至于课本剧,如在曹禺的话剧《雷雨》的教学中,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教育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多媒体教学综合利用声音、图形、图像、文字、表格等媒体进行教学,显得形象直观,能营造一种生动的教学氛围,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说,利用多媒体营造教学氛围,大大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但要注意,语文阅读终究是文本的阅读,阅读过程的本质是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和感悟,学生要通过文字产生再造想象,切不可以视频和图片代替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如有位教师教学鲁迅的《阿Q正传》,竟然抛开课文,让学生欣赏《阿Q正传》的电影,学生自然兴致勃勃,全神贯注了。接着进行人物分析,美其名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位老师上的其实不是基于文本的语文课,而是电影鉴赏课。文学是用语言符号表现生活的,而电影则用动作语言、鉴赏的方式。前者靠的是思维想象,后者靠的是视觉冲击。我们一定要记住,阅读归根到底是对文本的体验和感悟。在学生已经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再辅之以视觉冲击,可以弥补学生想象的不足,增进对课文的理解,这本无可厚非。然而,要注意,夫缀文者以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刘勰《文心雕龙·知音》,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历程,阅读的本质是要从文章的语言符号中理解其精神内核,阅读教学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从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能力。至于分角色表演,有利也有弊。如果学生的表演水准了得,而又能悟透原作的精髓,那么表演效果肯定好。但如果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更重要的是学生根本没有表演的才能,那么文本课本剧的演绎就很可能是不伦不类,至多只能引发哄堂大笑。我们知道,表演是需要培训的,就是简单的对话也都需要排练。所以,分角色表演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可滥用。总之,在小说和戏剧教学中,我们要分清主次,恰当利用视频图片等文件,恰当利用分角色表演的方法,切不可喧宾夺主。



愤悱情境。愤悱也指悸愤《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这样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这里的就是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状态;就是嘴巴想说但又不知怎样表达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循循善诱,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之中,营造愤悱的情境。教师要扮演好主导的角色,要真正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




把时间还给学生,善于把学生的思考频率调到愤悱的情景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绝不能由别人代替,也无法代替;心理上的内化与生理上的消化一致。(张熊飞教授《诱思探究教学》)教师应该吃透教材,针对难点重点设置导向性信息诱导学生独立思考,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已有的能力状况,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特点。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张涣庭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发展水平和能力现状,我们在课堂上才不会急于提问或总结,我们才不会违背可接受性的教学基本原则,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我们发现,很多教师也设计了许多导向性的信息,可是没有真正放手给学生思考讨论,以为学生已经理解了,悟透了,于是一个劲地提问,还美其名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实学生还未达到口欲言而未能之貌的境界,教师当然是问了也白问,学生就是回答不出。哎呀,我不是不启发呀!学生就是笨,启而不发呀!像这样的牢骚我们听得不少。笔者曾听过一节公开课,该教师上的是青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课堂上要求学生用五分钟快速阅读课文,并且思考四个问题:一是本文作者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二是断臂维纳斯到底美在哪里?三是为什么作者认为复原维纳斯雕像的各种方案是倒人胃口的?四是维纳斯失去的为什么只能是双臂而不是鼻子眼睛耳朵什么的?五分钟过去了,一些学生看完了,也有相当多的学生还没看完,可是教师便迫不及待地发问了,请甲同学又请乙同学再请丙同学等等,学生此时疲于应付老师的提问。笔者发现,这节课学生看课文的时间也就是五分钟的时间,其他时间都空耗在教师的提问之中了,学生其实没有真正深入体验和感悟。其实,稍有一点头脑的人都知道,学生在几分钟里根本解决不了这么多的问题!要知道,看完课文之后,学生还需要时间针对设计的问题回视,筛选信息,而筛选信息必须花相当多的时间。当然,也许学生课前有预习,但就是预习,也不可能一下子解决这么多问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理解速度毕竟还是有限的。这位教师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不了解学生要解决这么四个问题到底要花多少时间,高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很明显,这位教师备课时只备教材,没备学生。当然,他也就不能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不能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只有给足(相对问题的难度而言的)思考的时间,学生才能达悱愤的境界,而这时候,教师才可以相机诱导启发,总结归纳。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摸准问题的难易,在巡视指导阅读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及时把握悱愤时机。时机未成熟,教师不要轻举妄问。当然,悱愤也要注意克服另一个极端,即学生已经达到悱愤的境界了,而教师还在那里发呆。高明的教师始终是相机诱导,适时点拨,做到环环相扣,教与学默契配合。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机械教条的,它是一种情境交融的氛围,一种有形与无形组成的教学情意场,应坚持触景生情。教师应在教学过程当中根据实际创造性地创设不同的情境,全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a3165bfc4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a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