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青年创业励志故事

2023-03-07 11:36: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85后青年创业励志故事》,欢迎阅读!
励志,青年,创业,故事

85后青年创业励志故事

85后青年创业励志故事 谈成长:寒门学子求学苦

在参与中国青年创业创新论坛演讲的几位嘉宾中,李振江用三个“最”形容自己,年龄最小、学历最低、创业最屌丝。85后的李振江出生在湘潭县的一个农村家庭,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起初,父母就是用每天贩卖小菜、鳝鱼的收入来承担李振江和姐姐上学的费用。

回忆起那段经历,李振江至今历历在目。“当时家里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都是靠母亲种菜,以及父亲捕些泥鳅、鳝鱼谋生。”李振江坦言,在他的童年经历中,母亲对他的影响很大:“她坚韧的性格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因为我们的小菜要保持新鲜,妈妈每天早上三四点钟就要起床,先把小菜摘好,然后担着担子走十几公里山路到集市上去卖。我记得我在读小学时,每天的收益大概只有几块钱,母亲就是用这每天几块钱的受益支撑这个家,并支持我们去读书。”清苦的成长环境也养成了李振江懂事勤俭的性格,上高中后在外住校的他从不挥霍浪费,每月回家也会主动帮忙操持家务,减轻父母压力。

高考失利后,李振江被迫只身来到广东打工,经历了一段辛苦且孤单的日子。“那时我在一家电子厂焊装集成电路板,当时的工作是两班倒,每天要站立作业十几个小时。”短暂的打工经历后,李振江选择了复读。

20059月,李振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生物机电学院机械及自动化系,学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一场创业讲座,彻底的改变了李振江的人生。

“200510月,军训刚刚结束,我听了学校举办的一场创业讲座,那次讲座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毕业后除了像父辈们一样去找工作,我们还可以创业!”

受到鼓励的李振江找到了人生的出路并马上行动起来。三年下来,李振江阅读了400多本书,包括大量的创业理论和人物传记,笔记本都写了100多个。在学校里,他加入了学院的院团委,从一名干事做到了主任,并且被评为2006年省直优秀团干部。李振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都明显优于同龄人,他逐渐走出自卑的阴影。树立了坚定的自信和日渐明晰的人生目标。

尽管如此,由于家境并不富裕,李振江的求学经历同样比同龄人辛苦。大三时,由于家庭无力承担学费,李振江不得不利用寒假去打零工。“当时我在一家只有三个人的小店铺里打工,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水烧开,做好卫生,然后再泡三杯茶,老板、老板娘、会计一人一杯。晚上我还要到湘江边上去卖西瓜填


补学费。”2008年,我国南方遭遇大面积冰灾,那年寒假,李振江是整栋宿舍大楼唯一留校的人,清晨6点出门直到晚上12点才能回到宿舍。

同样是在这段时间里,李振江先后在校担任班长、院团委办公室主任等重要学生干部职务,其工作认真负责,勇于创新,受到指导教师们的一致好评和同学们的广泛认可,这为他毕业后组建创业团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谈创业:给一个目标让自己奋斗

李振江的创业从2008年开始,可他为创业所做的准备却早已经开始了。他的创业故事,当从一个写满目标规划的小本子开始。

与其他创业者不同,李振江的创业是从长远目标开始反向制定的。李振江的第一个长期目标是努力在湖南打造一个世界500强的公司,在父母有生之年开一辆车回家,让父母为自己骄傲。而在创业的第一年,他就买了第一辆车,三个月后,他给创业伙伴们买了十辆车。李振江告诉记者:“很多人选择一份工作是考虑能挣多少钱,或者收获什么,而我相反,我考虑的是将来是什么样的人,要过怎样的人生,我该为此准备和积累什么,必须具备怎样的能力。”

为此,他必须从零开始,积累创业的第一桶金。早在毕业之前,李振江便开始坚持跑业务。当时他拉到一个特别远的业务,一次要走五六个小时,可一连35次的奔波后他仍然失败了。但这次的坚持却让他获得了机会,项目的工程师被李振江感动,为他介绍了另一个项目,李振江和他的团队由此走上了创新创业的旅程。

当时,在勘察现场后,李振江决定革新老旧的水塔设备。他组织同学努力了三天三夜,交出了新的设计图纸。结果这套设备不仅没有二次污染,并且实现了节能50%以上的超预期效果。

李振江感慨道:“现在回想,如果当时我只跑了34次就放弃了,那我就与今天的创业成功失之交臂。所以,我为我们公司制定的企业文化是发现自己、坚持到底。没有值不值,只有够不够,当你遇到挫折,就应该明白你努力不够,准备不足。所以,我认为,绝路就是出路,自救才能获救。”

每一次困难都没能阻止李振江积极自救、破土重生。毕业两个月后,李振江拿着打工挣来的几千块钱,带领十三个朋友组建了最初的初创团队。他们白天推着三轮车跑项目,晚上写程序做网站。经过四年的打拼,2012年,他们买下了第一块地,建成了一个十几平方米的门面,第二年他们又在安徽买了第二块地,当年十几个人的小团队日渐成长为一个日益成熟、竞争力渐强的创业企业。然而李振江却告诉记者:“一个偶然的成功比100个失败更可怕,往往危险就藏在这些欢声笑语当中。越是快速发展的时候,越要面临各种威胁与考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a3cc7efc7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0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