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位置

2022-03-23 14:54: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位置》,欢迎阅读!
上册,课时,人教,位置,年级

第一课时 位置(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在生活情景中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学会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行、列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3.知道可以在平面上用两上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平面坐标最基本的知识。 4.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要用两个数来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教学准备:将本课教学内容制成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一) 导入

1.我们在生活中还常常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提问:这有一排同学,举手的是张亮同学。你能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课件)

2.引导:有的同学从左往右数,还有的同学从右往左数,但都是只用一个数就表示出了张亮同学的位置,为什么只用一个数就能表示出张亮同学的位置呢?(演示PPT课件)

3.提问:怎样表示出周明同学的位置?赵雪同学的位置呢? (演示PPT课件) (二)、引入新课

1.提问:如果不是只有一排同学,而是教室里的座位,你还能只用一个数就表示出某个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课件)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直观演示以及具体的情景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二、合作探索,感悟新知:

1、课件出示教室中学生的座位情境。

2.思考:你现在怎样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呢?

3.引导:同学们的描述各不相同,虽然说法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你们发现哪一点相同?

4.揭示:要在教室平面内表示出某个同学的位置,只用一个数是不能确定的。要在教室平面内确定某个同学的位置必须要有两个数,这就是在平面上确定位置的条件。(演示PPT课件)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 5、引导学生用刚才的方法小结:先从前往后确定第几行,再从左往右确定第几列,这样就能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同学们的位置。

6.你能用这样的数对来表示出王艳、赵雪的位置吗?(出示课件情境图) 7.游戏:(速度由慢到快)

1)师点学生名字,生说对应数对。 2)师说数对,对应位置的同学起立。 8.用数对分别表示 周明、张亮、赵雪三位同学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用数对分别表示 张亮、孙芳、李小冬三位同学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9.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第几行和第几列的判断方法,经历应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练一练、巩固确定位置的方法。

1、出示情景。组织学生观察情景,思考教师的提问。 2、引导学生利用在例题中学到的确定位置的方法来回答问题。

3、组织学生用一组数字来表示它们的位置。学生思考后可交流讨论,最后全班汇报。

四、反馈练习。

完成教材第19 页的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一课,主要教学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一个点的位置。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确定位置的有关问题。难点是能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在前面学段,学生已经学会用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八个方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在进入新课时,我先跟孩子们一起复习如何用这八个方位来描述具体位置,不仅复习了旧知,从而慢慢引导孩子发现,想要知道具体位置,除了方位,还需要知道具体角度以及具体距离,接着开始进入新课教授。 在探索新知阶段,我先出示了课本上的情境图,以猴山为观测点,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来描述大象馆、熊猫馆、鹿苑分别在猴山的什么方向。接着让学生发现方 向坐标被平均分成了四个直角,而每个直角又平均分成了三份,每一份30°。用课件演示“北偏东”和“东偏北”,让学生通过形象生动、颜色鲜艳的课件来区分“——偏——°”逐步引导下,孩子能够很快的说出相对的“——偏——°”例如“北偏东30°”孩子能够很快发现也可以用“东偏北60°”来描述具体位置。

情境图上的角度是直接给予学生的,并没有让学生用量角器来实践。在下面的练习中,有一题需要学生亲自用量角器来量出角度,我借此再次与学生一同复习了如何正确使用量角器,也算是一举两得。在练习中,我要求学生把要量的角标出来,并且把度数标出来,以免混乱。但在后来的习题中,发现学生还是会把55°看成45°,这说明量角问题需要加强。

教材是按“方位——角度——距离”这样的顺序,一个一个来出示,我遵循了这样的处理。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才出示了“距离”,学生接受起来相对容易,也比较循序渐进。“距离”这个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所以么有多大问题。我把重点放在如何更好地说清楚“——偏——°”上。

从练习中,发现学生对于本课的知识点掌握得相对牢固,就是在描述具体位置上,语言不太完整,这将是今后该加强训练的地方之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a5420a0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