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

2022-03-30 08:41:3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老骥伏枥》,欢迎阅读!
老骥伏枥

老骥伏枥



——宋启江老师“两基”工作纪实



宋启江老师是遵义县毛石镇乐安小学的一名小学高级教师,从教35年。1998年,遵义县决定在全县开展“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从那时起,我县的“两基”工作拉开了序幕。也就从那时起,宋老师就担任我校的“两基”专干,一直到2001年通过省政府的评估验收。至今,宋老师还再为我村、我校的“两基”工作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为我村、我校的“两基”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踏遍山水,只为“两基”工作



乐遥村是我校的服务区域,地处偏僻、农户散居。宋老师为了把“两基”工作做细、做实,他利用每天放学后或节假日的休息时间,走村入户、遍访农户。宋老师的辛勤劳动没有白费,在我校享有“活地图”的美称,每当学校绘制《学


校服务区域图》时,他总是轻握画笔,谈笑间一幅精致、准确的图画就绘制完成了,他还开玩笑说:“别说是我村的边界、道路和山水了,就是我村每户人家的具体位置和家庭成员情况我都一清二楚,可惜这张图画不下这么多内容。”这句玩笑话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是啊,这是宋老师不辞辛劳换来的结果。没有他走村入户的行动,没有他热爱工作的精神,哪有他对“两基”工作的胸有成竹、了如指掌的业务素质?

慷慨解囊,只为“一个不少”



我校五年级学生周小琴同学身体残疾、家庭经济困难,家长一直认为女孩读书无用,准备不让周小琴同学再读书。宋老师在走村入户对“两基”工作摸底调查时知道了这件事情后,亲自多次来到周小琴同学家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对家长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劝其不让孩子辍学。宋老师看到周小琴家的确困难,家中吃、穿都成问题,不禁老泪纵横,马上把身上仅有的100元钱给了家长,还说:“虽然孩子的父母都在家中,我仍然愿意当孩子的代理家长,以后孩子在学习上、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我会尽力而为的”并将这一情况如实地向学校作了反映,学校也立即将周小琴同学列为困难学生补助的对象。在宋老师这种精神的感召下,全校教师对各班学生实行入学包保,不让一个学生辍学。


至今我村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100%



起早贪黑,只为扫盲农教



我村仍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自然村,村民们白天都忙着干农活,没有时间参加扫盲农教的学习。我们学校的教师只有利用晚上时间到学员家中进行个别辅导。宋老师今年已经52岁了,根据学校工作需要,依然承担着艰巨的扫盲农教任务。200812月的一天晚上,天上下着蒙蒙细雨,宋老师来到我村上水沟组对学员黄大先进行个别辅导,这不知是第几次去学员家辅导了。大概晚上十点过,宋老师完成了这次辅导后就准备回家,刚走到黄大先家院坝下的一个梯坎,脚下一滑,重重的摔倒在地上,多亏几个热心村民帮忙把他扶了起来,送回了家中。这一跤摔得可不轻啊,宋老师住了几天院才硬撑着到学校上课,老师们都劝他休息几天,可他坚持到学校上课,仍坚持到学员家中辅导,并圆满完成了扫盲农教工作任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们有这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的教师,黔北教育事业必定会蒸蒸日上,我镇的“两基”工作必定会尽善尽美。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a91976d011ca300a6c390a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