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樱花情结概况

2022-05-05 11:54: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日本人的樱花情结概况》,欢迎阅读!
樱花,情结,概况,本人

日本人的樱花情结



外国语学院083 茅文雅 200851086



内容提要:樱花作为日本的国花,由于其自身的特性深受日本人的喜爱。每年春季观赏樱花是日本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樱花开放时的绚丽多姿与凋谢时的壮烈凄美为日本人所推崇与敬仰。古时日本的武士以樱花般绚丽的存在与壮丽的逝去为一身所追求。因此樱花与武士道的精神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千树万树的樱花集合在一起也体现了日本人强大的集体主义精神。

关键词: 樱花 赏花 武士道 集合美 集体主义



一提到日本风光,许多人脑海中会出现漫山遍野的樱花树。的确如此,樱花作为日本国花,它代表着整个日本民族,深受日本民众的宠爱。应该说全世界没有哪个民族像日本人那样爱樱花,甚至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爱一种植物达到日本人爱樱花一样的痴迷和疯狂。不论是在古代日本还是现代日本,也不论是在诗词、散文、小说还是电影、歌曲、绘画中,都有大量对樱花的描述和赞美。自古以来,日本人对樱花就怀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爱怜,它早已变成一种难以化解的情结,一种固定的审美心理。并且以岛国特有的风土,培育造就了它特有的美,樱花同日本的气候特征、地理风貌乃至自然景观有一种微妙的契合。



日本教育家新渡户稻造在他的书《武士道》中曾诉说了他钟爱樱花的理由:“樱花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国民所喜欢的花,是我国国民性的象征。„„它是我国土地上所固有的。也许它的偶然的属性是与其他国土的花相同的,但它的本质则完全是在我国风土上所固有的、发产生的。然而樱花是国产的这一点,并不是要求我们喜爱它的惟一理由。它以其高雅绚丽的美诉诸我国国民的美感,这是其他任何花所不及的。我们不能分享欧洲人对蔷薇的赞美。蔷薇缺乏樱花的单纯。再者,蔷薇在甜美之下隐藏着刺,它对生命的执着是顽强的,与其倏忽散落,它宁肯枯在枝上,似乎嫌恶和害怕死亡似的,它的华丽的色彩、浓郁的香味——所有这些都是和樱花显然不同的特性。我国的樱花,在它的美丽下面并不潜藏刀刃和毒素,凭自然的召唤,随时捐弃生命,它的颜色并不华丽,它的香味清淡,并不醉人。太阳从东方一升起,首先照亮了远东的岛屿,樱花的芳香洋溢在清晨的空气中,再也没有比吸入这美好的气息更为清新爽快的感觉了。

赏花

早在远古,日本人就将樱花看作是春天的化身,是花的神灵。日本语中的“樱时”(古),意思就是“春天的时节”。每当春天来临,人们最关注的就是樱花一年一度的花开花落。花蕾结得多少好坏,开花时能否躲过春雨的淋洗,开得灿烂,凋谢时能不能遇上春风,落瓣洁净。这种习惯从古代一直延续到今天。特别是进入江户时代以后,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平民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观赏樱花更是成为从宫廷到民间约定俗成的最大乐趣。樱花啊,樱花啊, 暮春三月晴空里 万里无云多明净; 花朵灿漫似云霞 花香四溢满天涯。 快来呀,快来呀, 大家去看花!”这首家喻户晓的民歌很好地体现了日本人观赏樱花的热情。




每年进入到三月中旬以后,樱花开放的信息随着春天的步伐由南向北悄悄传递,不久,东瀛列岛从南方到北国整个笼罩在一片粉红色的海洋里,岛民的心情,犹如那盛开的樱花,沐浴在春天和煦的阳光里。这时,走出家门,来到樱花盛开的野外、公园、河畔,尽情享受这一年一度造物主独赐的快乐,是日本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皇室和内阁总理都要在皇家花园奉行盛大的“观樱会”,宴请并表彰各行各业的优秀人士。一般的企事业单位不管工作多忙,都会放假半天,或提早下班,并为员工们准备好各种饮料、小吃,让员工们去附近公园的樱花树下欢聚一堂,开怀畅饮。每到这时,平时安安静静的日本会突然闹腾起来。论城市、乡村,樱花树下总是挤满各种各样的人群,吃的、喝的、唱的、跳的、哭的、笑的,千姿百态、无奇不有,人们在一起尽情宣泄春的激情与欢乐。樱花树上,一片春意闹枝头,樱花树下,饮酒品茶人声喧闹。那种声势浩大、热烈沸腾的场面,大概只有在正月里参拜神社的时候方能领略到。

樱花与武士道

据说,樱花之所以自古被日本人所钟爱,是因为人们欣赏它那虽然短暂但却绚丽的生命和生命结束时的宁静与素洁。



樱花花开时绚丽无比,但花期短暂,给人展示了自己的所有美丽之后很快便凋谢了,日本有一民谚说“樱花七日”,就是一朵樱花从开放到凋谢大约为7天,整棵樱树从开花到全谢大约16天左右,昨日还是遮天蔽日的花束,第二天就只剩光溜溜的枝条了,形成了樱花边开边落的特点,也正是这一特点才使樱花有这么大的魅力。



樱花被尊为国花,不仅是因为它的妩媚娇艳,更重要的是它经历短暂的灿烂后随即凋谢的“壮烈”。“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日本人很欣赏樱花这种壮烈的性格,认为人生短暂,活着就要像樱花一样灿烂,即使死,也该果断离去。樱花凋落时,不污不染,很干脆,被尊为日本精神,白雪似的樱花象征日本武士道绚烂而短暂的美学。



在中国,倘若提起日本的武士道,人们往往想到的是残忍、血腥、野蛮和杀戮。而提起樱花,人们则往往会想到美丽,圣洁与纯真。人们往往把他们看作是两种截然相反的事物,而事实上,在日本,人们却常常用樱花来比喻武士。日本自古流传这样的谚语,叫做“花数樱花,人数武士”。而且武士道精神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也与樱花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樱花可谓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毅然决然地走过,不带有一丝的踟蹰。留给人们的,唯有那全樱盛开的壮丽和落樱缤纷的凄美。日本人爱樱花,既爱她短暂而唯美的盛开,也爱她毫无留恋的凋落。日本人很欣赏樱花这种壮烈的性格,欣赏她凋落得一尘不染,欣赏她的毅然决然。因此,樱花的精神也是日本文化的精神底色。樱花的这种凋谢之美,更深深的镌刻于日本国民的心中,并对武士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受樱花精神的影响,日本武士认为自己的一生,更应生若樱花,他们恪守着人生短暂,活着就要像樱花一样灿烂,绽放美的极致,即使死,也应该果断离去,正如落花一瞬,凄美壮观,一生无败。樱花最美的一刻是凋谢,而武士生命中最美的一刻,即是武士生命之花凋谢时的死亡。




另外,武士切腹自杀,也是樱花精神典型的一个例证。在中国人眼中往往这样认为,武士自杀是要以死来洗刷耻辱,或者是感觉输不起了,已无路可走。而另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尽过了最大的努力,自己的心愿也已经了结,在自己的一生中,已经不可能有更大的辉煌,而此时,就应该象樱花一样,在自己到达人生的巅峰时毫无留恋的凋谢。武士的死,在更多意义上,是对生命意义的一种觉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判断,是对自己曾经的努力的一种满足,更是对神圣樱花凋谢的凄美的一种向往。

樱花与集体主义

日本人民对樱花的喜爱之情有久远的历史。日本人偏爱樱花,是因为樱花的集合美是日本文化和日本精神的最佳象征,单株地看,樱花并不起眼,比起牡丹、月季,它显得太秀气,比起玫瑰、蔷薇,它又显得太柔弱,总的来说,它阴柔有余而阳刚不足,充其量只是一种秀美而已。而且,樱花色彩单调,只有红、白两色,比起别的花来又逊一筹。如此看来,在争奇斗艳的花的王国里,樱花算不得有多了不起。 惟有一座开满了花的樱林,才能让人感觉春意逼人、美不胜收。日本文化和日本精神亦是如此,它不推崇独立、自由,因为单个日本人是不成气候的,它推崇的是协调、合作,这样集合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



人们经常这样比喻,一个日本人是一条虫,三个日本人就变成一条龙,三个日本人何以就能变成龙呢?就在于他们的合力,那不是力量的算术级数的相加,而是几何级数的增长。日本人单独一人时,通常是沉默寡言,呆头呆脑,故有“沉默的日本人”的恶名。但是,一旦聚笼到一起,一个个却都伶牙俐齿,活跃无比。他们喜欢聚会,喜欢生活在集体中,只有在团体中,他们才感到自在,感到自信,也才更真实地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这就是日本人集团精神的核心所在。考察各行各业的成就,假如单个地同别国比较,本人并不见得一定占优势,然而如果从整体上衡量,日本却可以遥遥领先。个中的秘密在于,由于文化心理、价值观念和思想方式的高度一致,日本人之间很容易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默契,同样,由于个体人格精神发育的先天不足,个性的自觉压抑,日本人特别倾向于互相依存,以集团的力量应付一切困难,战胜一切灾难和恐惧,在非常时期,可以创造令人瞠目的奇迹,也可以跌进不可挽回的灾难。

参考文献:

[1] 李兆忠. 暧昧的日本人. 金城出版社.2005.9.15 [2] 孔祥旭. 樱花与武士. 同心出版社. 2007.10

[3] 新渡户稻造. 武士道. 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93.2.1 [4] 鲁斯﹒本尼迪克特. 菊与刀. 武汉出版社. 2007.6.1 [5] 林桦. 刹那樱花. 中信出版社. 2008.8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aade312cc7931b765ce15d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