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船的历史》教案19(2022新版)

2022-12-12 02:32: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船的历史》教案19(2022新版)》,欢迎阅读!
下册,教科,教案,单元,新版

1 .船的历史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船的研究》单元的第一课。作为单元起始课,本课将在了解学生关于船 的前认知之后,引导学生在比较船的不同中,认识船只在体积、材料、构造、动力等方面的科学 技术演化特点,借助船发展史的认识,感受到船演化与科技发展的内在关系,这既是单元发展暗 线,也是后续活动的铺垫。测试独木舟环节中“独木舟负载物体”、“船的形状与阻力关系”的体 验活动,为学生后续研究启发疑问、激发兴趣。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船是熟悉的,有些学生有乘船出行的经历,但是学生对船的发展历程是缺乏了 的,需要教师提供丰富的资料,帮助学生认识船的演化特征与趋势。除了缺乏认识外,学生对 船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的,测试独木舟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初步感知船的载重、稳定和水阻特性的探 究实践,帮助学生建立对船实践上的初步认识,激发学生改进独木舟的探究欲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认知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船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 学生通过认识船的历史,了解造船的技术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 科学探究目标]

1. 学生通过制作独木舟模型的活动,感受“最初的小船”的样子和船的载重量、稳定性和水 特性。

2. 学生通过探究“独木舟负载物体”“船型与阻力关系”的亲身实践,认识到船的外形、结 和稳定性、阻力之间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

学生感受船的发展历程,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学生感受到船的发明和技术革新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

r拗学函难占

[重点]认识乖的发展史。 [难点]通过“独木舟负载物体” “船型与阻力关系”的实验认识到船的外形、结构和稳定性、 阻力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小组]木条(直径5厘米左右)或独木舟模型、船型模型(相同大小形状)、细线、垫圈、 钩码、刻刀、水槽、班级记录表等。

[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预设5分钟)

1. 出示船的照片,谈话: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借助它在水面上自 由、方便地行驶,可以把很多货物运送到远方。关于船,你都知道些什么?

2. 请学生完成关于船的知识记录表。

3. 讨论:这些船在船体形状、材料、构造、动力系统、功能等方面都有哪些异同点? 4. 提问:关于船,你还有哪些想要研究的问题呢? 二、探索(预设30分钟)

[材料准备:独木舟模型、船型模型(相同大小形状)、细线、垫圈、钩码、水槽、学习单] (一)船的发展史 1. 展示不同时期船只的图片,教师介绍船的发展历程,主要如下:

1)独木舟:人们将巨大树干用火烧或用石斧加工成中空的形状,用树干或竹竿作为动力来 船。

2摇橹木船:是用橹来推进的船舶,它是一种江河中航行的早期船舶。摇橹船使用方便,


江河中的运输工具,在江南水乡曾经广泛应用。一些旅游景点,摇橹船用来裁运游客,让游客 进行水上游览。

3帆船: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借助大自然的风力进行远距离航行。

4蒸汽机船:美国人富尔顿首次在“克莱蒙脱”号船上用蒸汽机驱动船只,从此机械力开 代替自然力,船舶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5柴油机船:20世纪,人类进入了柴油机船时代,以柴油作为动力的游轮问世后,发展 速,逐渐取代了蒸汽机船。

6潜水艇:现如今科技飞速进步,我们还出现了可以潜入水底,以核能源作为动力的潜水 艇。造船的技术和水平还在不断提升。

2.

学生谈谈对船发展史的感受。

(二)测试独木舟的载重性能、稳定性

1. 出示独木舟,提问:“这是什么船,它是怎么制作的?

2. 出示原木条,把一根圆木条中间挖空就可以制成一艘简易的独木舟。(町提前制作完成或现

场让学生制作)

3. 提问:独木舟作为最古老的船只,它的稳定性和载重能力如何呢? 4. 出示实验材料:独木舟模型、水槽、螺母。

1)提问:如何用这些材料测试独木舟的稳定性和载重能力呢? 2播放微视频,介绍测试方法,学生小组实验,教师巡视。

3小组汇报测试情况,讨论:“你们小组的独木舟可以负载重物吗? ”、“独木舟在装载 重物时有哪些不足?”。

4小结:独木舟不稳定,容易侧翻,而且不能承载很多重物。

5. 提问:怎样让独木舟保持稳定而不侧翻呢?引导学生提出加大船体等方法,为下一课的学 进行铺垫。

(三)探究船首形状与行进阻力的关系

1. 提问:除了稳定和载重,为什么独木舟的船首形状大多是这种尖形?独木舟的船首做成什 形状可以使船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更小呢?

2. 出示实验器材,教师介绍方法(PPT演示)。

用两端分别是方形和尖形两种形状来模拟船只。 在一端用细线系上一个垫圈,拉动船只前进。

通过比较船只在水中的行进速度来分析它所受到的阻力大小。

3. 提问:这个实验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呢?

4. 播放实验微视频,概括实验注意点:①相同重物,②相同起点,③同时释放。 5. 学生实验。交流发现:尖形船首更有利于减小船在水中受的阻力。

三、研讨(预设:3分钟)

1. 借助问题引导学生梳理本课知识:

从船的发展历史中,你发现了哪些变化? 怎样让独木舟保持稳定而不侧翻? 怎样减小船在行驶中的阻力?

2. 提问:如果让你去改造独木舟,你会从哪些方面去考虑?

四、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船的发明历程以及对我们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和变化,我 发现独木舟在载重量、稳定性方面都有很多不足,如何改进独木舟呢?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 还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af1d47838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8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