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童趣》教学设计

2022-03-29 01:47: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年级】《童趣》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童趣,教学设计,年级

【七年级】《童趣》教学设计

【目标】

1.阅读全文,自学和自我理解理解文言词的几种方法。 2、体会作者的观察想象,发展自主想象能力。 3.感受作者的“外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兴趣意识。 【教学时数】 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带来生活,激发兴趣

以猜谜的方式内引生活,调动经验,缩小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 反复阅读,整体感知 1、学生散读,初步把握:

在比较笔记的基础上大声朗读,并朗读单词和声音的准确节奏。 2、学生试读,师生评价:

学生们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试着阅读清文句的节奏。 3、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要求学生在听和读的过程中感知文章的情感和基本理解。 4、师生齐读,整体把握:

文章的整体把握:写了一些关于我童年的事情?

(“物外之趣”三件事:一、将蚊子拟作白鹤之趣。二、神游丛草、土砾、虫蚁构成的幻境之趣。三、观虫斗、驱癞虾蟆之趣。) 三、 合作探索、互动口译

1、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进一步研读课文。 2.对小组之间提出的问题进行交互式解释。 四、体验升华,拓展延伸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交谈,经验传递,学习结果内化。 1、挑出自己最欣赏的一句,说理由。 2.在课文中,“看”什么样的图片,说想象力。 3、通过联想想象,感知“物外之趣”,说发现。 4.分享相似的经历、乐趣和感受。

5、拓展文本,朗读、讨论、体会成年人的“童心”“诗意”。 五、 总结动机并总结全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b06d9a6ba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3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