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信息技术 打造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

2022-04-02 19:42: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活用信息技术 打造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欢迎阅读!
法治,课堂,高效,道德,打造

活用信息技术 打造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

福建省南平实验小学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下,教学中采取越来越多的多媒体设备,微课、网络授课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也在冲击着课堂教学。面对飞速发张的技术环境,教师如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慢慢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因此,道德与法治的老师应该积极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高效的道法课堂。下面笔者结合统编教材的一些课例,谈谈几点看法。 一、活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网络迅速发展,教师可以借助全国各地名师等优秀教师丰富教学经验来帮自己高效备课。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全国各地的进修学校、名师工作室公众号平台上有丰富多样的课件,导学方案,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自己需要的素材,根据自己教学的情况和学情进行筛选、重组,将各种素材变成适合自己授课的内容。

如笔者对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一课进行拓展:奇妙的节日风俗,是让学生观看视频,欣赏图片来实现的。南平市延平区樟湖坂当地人们每年在七夕的时候就会举办大型蛇王节,节目丰富,异常热闹。笔者上课之前就收集好往年当地真蛇坐轿出巡迎赛场景,还有各种各样蛇王节的特写照片。授课的时候让孩子们观看精彩的视频,和生动的照片,让学生感受到了当地节日风俗的奇妙,与众不同。还让学生明白了我国节日风俗的多样性。一短短精彩的小视频、一张张生动有趣的图片,直击学生的各种感官。此时,对各种节日的好奇已不需要再用语言去激发,整节课,学生们个个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笔者都是通过活用信息技术来实现这些教学的。

在五年级下册《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一课里,大部分的内容都是脱离学生生活,单单就靠老师言语描述,一些图片观赏,小学生会觉得这堂课很无趣,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别提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对侵入者产生愤怒之情。此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制作一些动态影像短片,如:吸食鸦片后,中国人民身体受到极度残害,家破人亡;纪录片《圆明园》;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南京条约》......把这些离孩子遥远的生活情境,通过影像让孩子深入情境去感悟。这样不仅课堂上的形式会丰富多样,有效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的情感产生共鸣。让学生的课堂探究活动,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变革,拓宽了学生们的学习,也提高了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效率。 二、活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倡导给孩子们创设各种情境,并让孩子们在情境中参加各种活动。通过活动增加孩子的情感体验,并得到思想教育。在教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时,老师课前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搜集自己喜欢的当地的风俗资料,通过电脑、智能手机等信息手段,将喜欢的和当地风俗相关的资料等制作成录音、小视频、美篇、小报、节日知识答题课件等,激发学生对当地风俗的热爱之情。学生在课堂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方便地进行展示、交流、反馈。学生们带着自己课前准备的资料,老师创设交流情境,先让孩子们在小组内自由交流汇报,再请小组上台展示交流。教师在交流过程中引导、点评,创新了教学方式,激发孩子交流的兴致。学生们纷纷投入到激烈的交流讨论中中,从而获得了情感体验。这样创新展示交流学习成果的方式和平台深得同学们的喜爱,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这个环节中在小组学习、汇报成果、教师小结的学习方式中,创建了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探究分享的平台,体现了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师生平等的教学理念。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优势,充分调动了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活动中有效增进对当地风俗的认识和理解,构建道德与法治课堂与生活联系的桥梁。

三、活用信息技术,进行在线测试

40分钟一节课时间有限的,学生要想在一节课内掌握那么多得知识,并深刻理解感悟到主题思想。这就需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很好整合资源,优化教学方式,准确点拨。在教四


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时,课前教师先制作了微课《我喜欢的习俗》,在五年级下册《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一课里,课前制作了微课《落后的感悟》,并通过网络平台发送给学生学习。学生通过自学微课,完成老师布置的进阶练习,已经初步了解了自己要收集哪些方面的资料。这样通过课前指导,教师适当干预,学生们课前已经收集了关于当地风俗后挨打的事例的相关资料。这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人人通平台一虚拟考场自动批改学习成像等在线学习诊断系统,制作在线测试练习。在线测试的内容包括学生收集了哪些方面的资料、收集资料的途径、在收集资料遇到困难如何解决、展示活动成果的形式等内容。学生完成在线检测,系统会马上自动生成图像信息。针对这些图像信息,师生现场点评、反馈,实现教、学以及评价的一致性。同学们通过在线测试,可以马上知道自己和同伴的不同感悟,老师也能马上了解到全班的学情。教师这样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实现差异化教学,为课堂中的有目的进行交流做好铺垫。

总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让它对道法教学的产生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对道法课程的兴趣。活用信息技术,让道德与法制课堂变得便捷、高效。因此,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要积极发挥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取长补短,让传统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从而使信息技术和道德与法治课程有真正意义融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b5aba2f69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8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