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气理论

2022-04-22 09:07: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内经气理论》,欢迎阅读!
内经,理论

内经气理论

李希庆

气这个概念,是中医理论的基石。但是,《内经》以来,历史久远周折,气概念的发展变化莫衷一是。气认识的窄狭性,已经严重地制约了中医的发展。我对《内经》的气进行了全面分析探讨,寻根求源,参合古今,加以整理,将气的认识,上升成理论,写成《读黄帝内经学中医(内经气理论)》这本书,专门介绍内经中医气理论。现将其要,介绍给大家:



气的概念有广狭之分,广义的气就是物(包括人)之原,是组成万物的材料。气组成万物,万物由气组成。这是中国哲学史上的“气


一元论”。所以,在《灵枢·决气》黄帝说:余闻人有精、气、津、 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今乃辨为六名。把人体有形无形,统称为一气。所以,气有形体,有动有静,有阴有阳;气不是组成物或人的单位,而仅是“原”。如卫气就不是组成人体的单位,也不是组成气的单位,而仅是组成人的原料,组成气的原料。因为人除了卫气还有五脏六腑等,它们的结构、功能等显然不同。不同的气之间相比,它们的组成单位是不同的,甚至相同的气它们的“原”,组成结构也不相同。比如卫气的组成,有六气(风寒燥湿热火),也可以有津有液等。

万物都有结构,有功能,所以,都可以称为器。人自然也可以称为器。人们为了研究和说明万物运动规律,又把动态之气称为气,而静态之气称为形。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归气,……气生形,《素问·六微旨大论》又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这又是气形的关系。基于以上立论,我把人体分为动静两部分的内容。相对静止又有特定功能的人体特定结构形体称为“营”(“《素问·六节脏象论》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通于土气”)包括皮肤、腠理、肌肉、溪谷、筋脉、骨、藏府等。而在营中上下升降、内外出入运动的“原”,都称为气。包括卫气营气宗气精血等。气为阳而形为阴,而血也可以看作阴阳之间的原。人体六气天地之气和津液,其实是与卫气营气精气相重合的概念。《内经》血气补称作“神气”。


所以说,《内经》不是不讲解剖,说得通俗一点儿,内经气理论就是内经中医人体解剖学。与西医相比,只是出发点不同,角度不同而已。就象围栱象棋五子棋都是棋,法则不同而已。

可以看出,现在大学教材中对气的认识,与《内经》有所不同, 教材认为,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气运行不息,推动和调控着人体内的新陈代谢,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进程。气的运动停止,则意味着生命的终止。在《内经》中,气并不都是活力很强,也不是都运动不息,也并不都是精微物质,因为人气与环境的统一性,气也并不是都参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气的运动动力来自形体神机,然后,气又对其它神机产生影响。这些在《读黄帝内经学中医(内经气理论谈人体组成)》有统分的论述。欢迎关心中医发展的同仁用心一读,让我们一起共同促进中医的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ba37adc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