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地勘测定界流程和方法

2023-03-22 05:00: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土地勘测定界流程和方法》,欢迎阅读!
勘测,流程,土地,方法

浅谈土地勘测定界流程和方法

摘要:土地勘测定界(以下简称勘测定界)是根据土地征收、征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的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技术服务性工作。对切实保护耕地、加强土地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土地勘测定界;流程;方法 1勘测定界方案

技术方案采用以下步骤执行:(1)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如收集调查区相关资料,编写技术设计书。收集原有资料、调查区及周围的高等级控制成果;(2外业调查,将用地范围内的权属界线、行政界线、土地利用界线、基本农田界线、用地转用范围等转绘到工作地图上。(3)使用已知点利用坐标法放样实地拨放界标的位置和地物位置;(4)在界标放样埋设后,用解析法进行界址点测量;5)进行面积计算、汇总和专项用地统计工作;(6)进行土地勘测定界图制作;7)输出勘测定界报告书;资料整理、检查验收。 1.1生产流程

1.2外业调查

1.2.1权属界线的调查

收集并核实已有的权属资料,如原有的权属资料未发生变化,又与实地一致,则将用地范围内的权属界线、行政界线转绘到12000比例尺地形图工作底图上。界址点和房角、围墙角、道路拐角等特征点位重合的地方以界址点位置为准。如原有权属资料发生变化或与实地不一致,应重新进行确权。现场确权。当已有的权属资料不能满足需要或存在明显错漏时,需进行现场重新确权。由土地主管部门主持,用地范围内的权属双方(法人代表或委托代理人)和调查技术人员到场,进行指界确认,指界时调查人员跟随指界人采用界桩和红色油漆现场做标记,调查结束后,双方指界人应进行签字确认。争议界的处理。当权属界线存在争议时,本着实事求是和相互谅解的原则,由权属相关单位进行协商确权,也可在上级主管部门的主持下进行协商确权。争议确权结束后,由权属双方签字确认。

1.2.2土地利用类型的调查

依据全国统一的土地分类,利用界址线和地形图上的有关土地利用类型界线,通过现场调查及实地判读,将用地范围内及其附近的各土地利用类型界线测绘或转绘在工作底图上,并标注三级土地利用类型编号。 1.2.3基本农田界线的调查

在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查阅用地范围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资料。将用地范围内及其附近的基本农田界线测绘或转绘在工作底图上,图上确定项目用地占用基本农田的范围,并实地核定。 1.2.4农用地转用范围线的调查

如果项目用地占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批准确定的农用地转用范围的农地,应将用地范围内及其附近的已批准的农用地转用界线绘制在工作底图上。此项内容根据收集资料情况作业。 1.3平面控制测量


利用已知的高等级GPS点作为首级控制点,求得测区的转换七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网络RTKJSCORS系统)测定图根点坐标,图根点相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5 cm,高程中误差不大于5 cm,为保证RTK测量精度,应测量1-2已知点进行检测,检查点只能作为待定点测定,不得参与校正计算,检查点点位误差不得大于5cm

1.4界址点的放样及界标的埋设

1)实地拨放界标的位置。根据规划红线图,图解获得拟用地界址点坐标,利用拟用地界址点邻近控制点(或明显地物点)采用RTK直接坐标放样法,部分不符合RTK放样条件的可采用全站仪坐标法放样界标位置。(2)界标之间的距离,直线最长为150米,明显转折点应设置界标。(3)本项目采用界标类型是:混凝土界标。(4)界址点编号原则上应以用地范围为单位,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统一编号。(5)土地权属界线、行政界线与用地范围线的交叉界址点编号应冠以字母表示:S表示与省界的交点;E表示与地区(市)界的交点;A表示与县界的交点;X表示与乡(镇)界的交点;C表示与村界的交点;Z表示与村民小组界的交点。(6)界标位置在实地确定后,有条件的地区应在现场测记界址点点之记。(7)若界址点在河沟池塘水域中,界标可埋设在岸边,待有条件时再补设界标。

1.5界址点测量

1)为检核界址放样的可靠性及界址坐标的精度,在界标放样埋设后,须用解析法进行界址点测量。(2)界址点测量直接采用网络RTK采集界址点坐标,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成果,多次测量的较差不大于±5cm。(3)解析法测定界址点坐标相邻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应控制在±5cm范围内。(4)两相邻界址点间,界址边丈量中误差控制在±5cm范围内,坐标反算距离与实地丈量距离的较差应控制在 ±5cm范围内。(5)解析法测定的界址点坐标与原拟用地界址点坐标之差的中误差应控制在±5cm范围内。 1.6面积计算和汇总

勘测定界面积量算内容包括项目用地面积、项目用地占用基本农田面积、用地范围内原不同权属单位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

1)项目用地面积、用地内部原不同权属面积应用解析坐标计算面积。用地内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可用解析坐标或图解坐标计算面积,也可以采用几何图形法、求积仪法量算面积。在量算不同权属、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基础上,分别以市(县)、乡(镇)、村(组)为单位按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面积汇总,项目用地若占用基本农田,则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内的土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外的土地分别统计汇总。

2)坐标法计算面积须采用下列公式独立计算两次进行检核。 式中:

p——面积,

()——界址点坐标,m 界址点个数。

利用勘测定界用地总面积控制用地范围内原不同权属单位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之和,当其相对误差小于1/200时,将误差按面积比例分配。 面积量算单位为,取至0.01 m² 1.7勘测定界成图


1)勘测定界图是集各项地籍要素、土地利用现状要素和地形、地物要素为一体的区域性专业图件。勘测定界图是利用实测界址点坐标和实地调查测量的权属、土地利用类型等要素在地籍图或地形图上编绘或直接测绘。

2)勘测定界图的主要内容包括:用地界址点和线、用地总面积;用地范围内各权属单位名称及土地利用类型代号;用地范围内各地块编号及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用地范围内的行政界线、各权属单位的界址线、基本农田界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范围线、土地利用类型界线;地上物、文字注记、数学要素等。

3)勘测定界图上项目用地边界线可根据用地范围的大小用0.3mm红色实线表示,界址点用直径为1mm的圆圈表示;基本农田界线使用绿色绘制,并注明基本农田;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范围线使用黄色绘制;土地利用类型界线用直0.3mm、点间距1.5mm的点线表示。

总之,土地勘测定界测绘业务是一项政策性很强、涉及多种图和多种坐标系、技术要求较为复杂的测绘业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了解政策背景,按辖区土地主管部门的要求,遵照测绘基本原则进行测绘。同时要不断更新各种测绘技术和相关软件,以更好地为土地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丁涛.勘测定界图测绘工作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科技(中旬刊),201809):139-140.

[2]宋云波,李玉婷,马树祥,马渊.土地勘测定界的方法与应用探讨[J].南方农业,20181206):141-142.

[3]方培源.建设工程土地勘测定界基本流程和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0):2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be26ac315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f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