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人格特质与成就目标取向的相关研究

2023-04-29 06:22: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人格特质与成就目标取向的相关研究》,欢迎阅读!
成瘾,取向,特质,人格,倾向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人格特质与成就目标取向的相关研究

【摘要】通过采用EPQ、手机成瘾倾向问卷、四分类成就目标取向问卷,随机抽取40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精神质和神经质上,手机成瘾高倾向者高于手机成瘾低倾向者,出现了显著性差异;2)在成绩趋近目标、成绩回避目标、掌握回避目标上,手机成瘾高倾向者高于手机成瘾低倾向者,现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成瘾;人格特质;成就目标取向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延边大学随机抽取大一到大三的学生进行取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人,得到有效问卷为405份。其中男生为144人,女生为261人。



(二)研究工具

1.《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obile Phone Addiction Tendency Scale MPATS由华中师范大学熊婕等人编制,适用于诊断大学生的手机成瘾。采用五点计分共16个项目,得分越高,表明手机成瘾倾向越高,总分达到48 分即被界定为手机成瘾者。四个维度的信度为0.550.80。效度系数达到0. 9以上。



2.《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采用龚耀先等人修订的成人版艾森克人格问卷。各维度a系数在0.63-0.87之间,效度在在0.90以上。



3.《四分成就目标定向量表》,由刘惠军等人编制。量表采用5点记分法,29个项目。经过前人的检测,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二、结果与分析

(一)、手机成瘾倾向行为的结果与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手机成瘾者占调查总人数20.4%,其中男生有26人,女生有55人。本研究要远远低于与王相英在研究中检测出大学生手机成瘾为32. 75%,刘红与王洪礼在贵州的调查的结果29.84%。这一结果与我们所看到的上课很多人玩手机的现象反差较大,通过进一步了解发现学生在上课频繁玩手机这现象并不能直接判断是否成瘾,很多学生玩手机的原因是是对课堂所上的课没有兴趣,故只能用手机来渡过这个枯燥乏味的时间,还有就是单纯不想学习,所以上课玩手机。除此之外,现在大家几乎都是通过QQ、微信、短信进行沟通,所玩的游戏并不像网络游戏那样激烈性的,诸如天天酷跑、消灭星星等,因此会在上课时分心、关注手机。故上课使用手机的现象,就不单单是手机成瘾的问题




了。



(二)手机成瘾倾向与人格特质的结果与分析

精神质与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会抚慰、心境改变、手机成瘾总分呈现显著的正相关。神经质与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及手机成瘾总分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这一结果与王相英的研究结果相似,神经质与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及手机成瘾总分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精神质与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及手机成瘾总分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艾森克认为高精神质倾向的个体通常表现为自我中心、冷漠、攻击性、怀疑、可能孤独,倾向于独身,不关心人。这类人可以用手机这个媒介装饰自己,沉浸于个人的世界中,享受个人空间。高神经质个体的情绪较为不稳定表现为焦虑,紧张,易怒,情绪过分,对各种刺激的反应都过于强烈,情绪激发后又很难平复下来。而这种人格正是作为手机成瘾的潜在预测者。相关研究也表明人格特征作为潜在的预测者,与成瘾行为有较大的相关性。一般容易形成手机成瘾的个性特征主要有:倾性、神经质、孤独、抑郁和焦虑等。



(三)手机成瘾倾向与成就目标取向的结果与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成绩趋近目标与戒断症状、突显行为、心境改变、手机成瘾总分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掌握趋近目标与突显行为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成绩回避目标与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会抚慰、心境改变、手机成瘾总分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掌握回避目标与戒断症状、社会抚慰、心境改变、手机成瘾总分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



大学生普遍对自己的学习要求较高中降低,但是大学成绩仍重要,使得大学生认知与现实存在冲突,更倾向于用手机寻求自由与解脱,导致了成绩不理想,反而又会沉迷在手机中。掌握回避目标的学生关注点是要从完成任务,获取知识中得到提升,但同时又避免失败,在追求成功的同时,力求不犯错误,避免失败以及失败所带来的消极倾向,而这时手机的使用恰能为他们的失败,寻求到的一个突破口,他们会因为害怕失败,以及失败所带来的消极后果,而频繁地使用手机。而频繁使用手机的结果,又会造成任务的失败。



三、研究建议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智能手机使用越来越普遍、功能越来越多,整个社会需要对这方面进行足够的重视,需要对手机对人造成的影响进行大量的生理、心理、人际关系等等相关的研究,以此为人们敲响警钟,引起广泛的注意。



学校需要收集与过度手机对人影响的相关资料,其中包括睡前玩手机的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bea85f753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d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