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催放学校德育工作之花

2023-02-16 02:35: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用“爱”催放学校德育工作之花》,欢迎阅读!
德育工作,学校

催放学校德育工作之花

作者:郑桂春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8年第01

爱是教育之魂,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学校开展的爱的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谈谈如何发挥的力量,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以人为本,培育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德育的土壤。创建爱的教育特色学校,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必须注重培育充满爱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强大德育功能,以实现无教之教的德育效果。培育的校园文化可从校园文化积淀、教师观念认同、激励机制构建、校园环境优化四个方面入手。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之魂,它是经几十甚至上百年的办学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具有学校特质的精神风貌。培育的校园文化,就要充分挖掘、传承、发扬学校的基因,进而升华为一种的精神文化。我校在几十年的办学历史中,得到广大社会和有识之士的大力关心和支持,1996年因得到香港邵逸夫基金会的支持而易名为逸夫小学,学校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丰富、生动的爱的教育资源。针对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社会环境复杂,居民成分和家庭结构多样,弱势群体儿童较多这一现状,我校于二十年前就开展了关爱弱势群体学生活动。在此基础上,学校根据改革发展的需求,于2011年把关爱弱势群体学生活动提升为创建爱的教育特色学校,拓展了学校内涵,促进学校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建设一支富有爱心的教育团队,是爱的教育的根本。教师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做爱、会爱的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例如:我校坚持开展铸阳光师魂,创爱心校园等师德教育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爱的艺术爱的能力,打造爱心团队。 培育的校园文化,还要围绕爱的教育建立一套爱心激励机制,促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一是以班队集体教育为主。例如:通过班级服务志愿者、荣誉角、评比栏等形式,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成长。二是学校以为主题,开展系列评选表彰活动。如:每周举行一次爱心班级评选活动,把学生的礼仪、卫生、学习、纪律等表现纳入评比内容;每学期在全校范围内评选文明之星”“劳动实践之星”“感恩之星”“礼仪之星”“爱心小天使等,并进行表彰。

环境文化是校园文化之形。培育的校园文化,学校可围绕这一主题,对围墙、门厅、风雨操场、走廊、教室等进行布置,加大绿化美化的力度,营造出浓厚的爱的教育文化特色氛围。


二、以爱育人,创建的特色学校

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广博爱心的人,是学校德育的目标;教师用爱来教育学生,则是最有效的德育手段。创建的特色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以爱育人的策略,做到四有,即有主题、有抓手、有平台、有举措。 (一)确立主题

主题教育活动,是提高德育工作有效性的载体。新时代的德育工作,要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主题活动。我校创建爱的教育特色学校,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为主题。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体验生命中的真善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用好抓手

开发校本课程,实施校本德育。一是学校要把爱的教育作为校本德育课程,纳入课堂教学;二是可根据实际编印校本教材,使爱的教育活动有本可依,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加强德育科研,提高育人效率。学校的德育科研工作要坚持以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为目标,以提高学校德育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研究为内容,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才能引领学校创建德育特色和品牌。可以围绕这一主题,加强德育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锻炼、培养出一支优秀的德育教师队伍,还可以定期开展研讨活动,例如:每月举行一次班主任工作交流,每学期举办一次爱心论坛等。通过研讨,交流德育经验,提高育人水平。 (三)搭建平台

学校要以为主题,搭建展示交流平臺,让全体师生通过交流展示,加深体验,弘扬爱心。我校根据实际,主要搭建了以下三个平台。

爱心节活动。从2013年开始,学校每年举办一届爱心节,开展环保调查、交通安全劝导、生活技能比赛、爱心义演义捐义卖等主题实践活动,作为一年来学校爱的教育活动的总结、展示平台。

《心蕾》校报。《心蕾》校报设立了爱心乐园”“教学随笔”“小荷初露等主题版面,为家庭、学校、社会搭建了交流沟通的桥梁,为学校弘扬爱心、提升品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道德小讲堂。道德小讲堂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广泛传播中华传统美德、凡人善举,积极引导学生理解认同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的理念,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 (四)落实举措

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因此,学校要坚持以爱的教育为主题,将德育工作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通过班队课、品德与生活(社会)、语文课等文学科,强化学三观教育;二是在自然科学学科教学中,挖掘德育资源,使学生科学养与道德修养双提升;三是课程教学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例如在班会课引进辩论会、道德小讲堂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育实效。

环境熏陶也能对德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全面优化美化校园环境,能潜移默化,陶冶师生的情操;独具匠心的布置,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能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爱是教育学生的必要前提,也是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教育学生要充满爱心,教师首先要教育教学过程中充满爱心。近年来我校围绕这一主题,在教师中开展了三大活动:一是开展铸阳光师魂,创爱心校园主题教育活动,促进教师增强爱心,提升师德修养;二是以减负增效为目标,建设高效爱心课堂;三是开展关爱三童(残疾儿童、留守儿童、不完全家庭儿童)活动,促进特殊儿童健康成长。在系列活动中,通过师表引领,实现了以爱育爱,传承爱心的目标。

大爱无疆,源于小爱。学校要让学生通过小爱实践,培植大爱精神。我校爱的教育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为主题,开展了珍爱生命,健康发展”“携手共进,互帮互助”“孝敬长辈,感恩父母”“今天我以逸小为荣,明天逸小以我为荣”“同在蓝天下,共爱一个家”“红土书香校园建设等六大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我体验、自我提升、自我成长。 爱是美德,爱是能量。学校管理只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爱育人的策略,德育工作之花必将在校园永远绽放。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平市桂林逸夫小学?摇?摇?摇责任编辑:庄严?摇?摇?摇黄晓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c1d1822fb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c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