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社会发展得规律 课时精炼

2023-02-19 05:29: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11.1 社会发展得规律 课时精炼》,欢迎阅读!
精炼,课时,社会发展,规律,11.1



. 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 课时精炼 一、选择题

1.费尔巴哈曾对各国的进行考察,发现各国的,无论其形象、衣着、使用的语言,还是发号施令的方式,都同那个国家的现实生活极为相像,几乎是该民族现实生活的翻版。费尔巴哈的这一考察结果反映出(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宗教观念源于人类的社会生活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 B.① C.② D.③

2.列宁曾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没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津津乐道地赞赏美妙的奴隶生活并对主人感激不尽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这三种人的思想意识有巨大差异,说明了( ) A.社会意识并不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不同的价值判断源自不同的阶级立场 D.价值选择总是因人而异的

3.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对2012年中国社会的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安全感、社会公平感、社会支持、尊重和认同、社会信任和社会情绪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出社会总体信任度下降的结论,这对于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特点 调整社会意识是解决社会矛盾的关键 A.① B.② C.① D.③

4.一直以来,跟团旅游意味着要么一直坐车,要么逛无数购物点,甚至出现不买东西不让离开的情况,使原本欢快的出游心情荡然无存。为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该法自2013101日起正式实施。材料体现了( ) A.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价值选择要顺应社会发展规律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52013924日,大势·大事·大市——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会指出,目前中国正处在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艰难爬坡阶段,亟待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中低收入者购买力,鼓励居民买房买车。下列关于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认识正确的是( ) 生产方式变革决定社会性质的变化 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A.② B.③ C.① D.②

6.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之所以是前进的,上升的,是因为( ) A.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B.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C.上层建筑多数情况下都会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1

D.社会存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物质因素

7.有人说:世界历史好比一百个大钱,你可以摆成两座五十的,也可以摆成四座二十五的,也可以摆成十座十个的。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 A.把个人意志看成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B.把历史看成是偶然事件的堆积 C.否定社会历史的客观性和规律性 D.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8当年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使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今天我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说明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正确的社会意识 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学理论对人们的实践有指导作用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 B.② C.① D.①

92013年伊始,我国对全国中小城市的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益行动等文明指数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活动促进了社会文明建设。这说明( ) A.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城市文明建设要突出地方特色 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10.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乐于骑自行车上班。自行车已不再像以往那样仅仅被作为一种代步工具,骑自行车还能出健康,出个性和时尚。人们认为骑自行车上下班并不丢份儿,反而是体现车主够年轻、够健康、够自信的时尚标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追求时尚的心理变化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推动作用 C.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D.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11《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这里的时务喻指 A.经济基础决定于上层建筑规律 B.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状况规律 C.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D.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阶级斗争规律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多年,得益于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的变革,中国人传统的臣民意识逐渐开始向公民意识转化。这表明( )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 B.① C.① D.②

13.河北青县农村,通过创新5种土地流转模式(土地合作经营模式、专业大户承租经营模式、同类农产品生产集聚模式、中介或其他经济组织整体招租模式、委托发包方统一进行土地流转模式),在3年内已累计流转土地9.49万亩,不仅振兴了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而且让全县农民品尝到了更多丰收的果实。这说明( )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得到解决 A.① B.② C.① D.③ 14为了依法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激发市场和社会的创造活力,20137月,国务院对有关行政法规进行了清理。经过清理,废止了《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并对25件行政法规的部分条款予以修改。上述做法( ) 有利于使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有利于使生产关系更好地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A.① B.① C.② D.③ 二、非选择题

15. 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是观众了解历史真相、获取民族记忆的一个便捷平台。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历史逻辑的基础上,为历史记忆注入血肉,涂抹色彩,使其鲜活起来,是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魅力之所在。

八年抗战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部沉甸甸的血泪史,战争的残酷和惨烈程度远远超出和平年代的人们的想象。然而近年来,一些抗战剧创作者不进行必要的采风活动,也不对历史资料进行核查,便开始艺术创作。为了吸引眼球和提高收视率,他们在创作影视剧时甚至不惜篡改和游戏历史,将大量奇幻、神话、多角恋等情节充斥其中,误导观众对抗战历史的正确认知。抗战剧篡改历史的现象愈演愈烈,引发网友吐槽,《人民日报》也痛批抗战剧戏说史实,丧失文化自尊。如何做到历史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的统一,已成为抗战剧创作者们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抗战剧创作为什么要坚持历史真实性与文学艺术的统一。



2

16. 甲市经济在高速发展过程中遭遇了严重的劳资问题。在推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中,甲市系统总结了乙市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创新措施,研究新情况,根据本市的实际,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工会和行业协会实施、企业主和职工代表参与的协商机制,并探索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履约督察制度。通过制度创新,降低劳动总成本,重构和谐健康的劳动关系,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甲市完善和推进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理由。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c76995ab90d6c85ec3ac6d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