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传统婚俗用品有哪些

2023-03-08 22:15: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汉族传统婚俗用品有哪些》,欢迎阅读!
汉族,婚俗,哪些,传统,用品

汉族传统婚俗用品有哪些



汉族人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所以传统婚礼习俗总以大红色烘托着喜庆、热烈的气氛。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的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那么,汉族传统婚俗用品有哪些呢?下面我告诉你。 汉族传统婚俗的相关用品介绍

汉族传统的婚礼仪式,是喜悦的典礼,所以称为庆典。结婚典礼全部使用体现吉祥的婚礼物品来装饰。如张贴大红喜字,给新娘遮上红盖头,穿上大红袄,新郎胸前佩戴大红绸等等。这些红色的吉祥物品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时也暗示着新婚夫妇婚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婚礼中必备的物品有:

花轿:分四人抬、八人抬二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轿身红幔翠盖,上面插龙凤呈祥,四角挂着丝穗。

旗锣伞扇:在迎亲队伍之中,花轿之前。令整个迎亲仪式热闹、壮观。 鞭炮:迎亲礼车在行列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凤冠霞帔:嫁女的人家无论贫富对嫁衣都十分讲究,内穿红袄,足蹬绣履,腰系流苏飘带,下着一条绣花彩裙,头戴用绒球、明珠、玉石丝坠等装饰物连缀编织成的"凤冠",再往肩上披一条绣有各种吉祥图纹的锦缎"霞帔"

盖头:古时新娘身着凤冠霞帔的同时都用红布盖头,以遮羞避邪,红色取吉祥之意。这块盖头要入洞房时由新郎揭开。

马鞍:""""同声,取其"平安"长久之意。多放于入洞房洞房门槛上,让新娘跨,表示新娘跨马鞍,一世保平安。

火盆:放置于大门口的一盆火,让新娘跨过去,寓意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花烛:在婚礼中使用大红色的成对蜡烛,点燃于厅堂及洞房之内。因其上多有金银龙凤彩饰,故称"花烛"

秤杆:入洞房后,新郎用秤杆挑去新娘的红盖头,取意"称心如意" 汉族传统婚俗的相关历史

最初的婚礼形式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从相传始于伏羲时代的定婚"俪皮(成对的鹿皮)为礼"逐渐演进,到夏商时的"亲迎于堂",再到周代所具备的


完整的"六礼"已初步奠定汉族传统婚礼的基础。又经历代的发展,使各种各样的婚礼仪节更趋繁缛、热烈。

先秦时,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五种(加上正婚礼时的亲迎,即所谓的"六礼"),后代又逐渐演变出催妆、送妆、铺房等仪节。

汉平帝元始三年,刘歆等杂定婚礼,四辅公卿大夫传千朗史家属可行亲迎,次年立皇后亦纳采、卜吉。魏晋南北朝时,皇太子的婚礼都没有请迎,自东汉到东晋时很多时都不依六礼成婚。

唐代以后,皇太子开始请迎,而亲皇的婚礼都会依随六礼。

后来暨"问名""纳采""请期""纳成";是故虽然概念上还是依六礼而行,实际上只有"纳采""纳吉""纳征""亲迎"四礼。而朱子家礼更将"纳吉""纳征"合为一礼,所以只有三礼。 元朝时,婚礼会加多议婚一礼。

明朝洪武元年时,定方以朱子家礼为标准制定婚礼。清朝时,据通礼记载,汉官自七品以上共有九礼,但都拼入了成妇成婿之礼,而古代的六礼亦只余下"议婚""纳采""纳币""请期""请迎"五礼。其他士、庶人结婚都比较简单,而民间的婚礼一般都会依朱子家法进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c87cccc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1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