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在司法公正中的作用

2022-12-19 13:25: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法官在司法公正中的作用》,欢迎阅读!
正中,法官,司法,作用



法官在司法公正中的作用

【摘要】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种子,司法公正要从抽象的理念变为客观的社会现实,既需要公正的司法制度,更需要高素质的法官队伍。法官是社会矛盾纠纷的最终裁局者,在保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过程中起着最后屏障的作用。



【关键词】司法公正;法官素质;民众的司法认同感

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司法公正是司法赢得公信力的根本依据,是提高司法效率的必然要求,司法权的运作,最终是通过法官这一载体实现的,司法裁判的公正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官的价值判断。因此,法官对于保证司法公正和推动公信力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司法公正是司法程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深受各国关注的话题。而法官作为法律的适用者,裁判的作出者,其直接影响审判的质量和司法公正。法学创始人爱尔维希曾说过:法官的人格,是法律正义的最终保障。人民认同司法的前提基础是司法公正,其对司法的认同感是通过法官的业务水平传递而来的,是法官的信誉和形象在社会公众中积淀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反应。在民众眼中,法官就是司法机关的化身,其言行就代表着司法机关。



一、法官是司法公正实现的关键途径

201372日,浙江某市18年前陈某等五人抢劫杀人案所涉的罪行被当庭宣告无罪。17年前,浙江某市发生一起抢劫命案,陈某等五人2年后被判死刑缓期执行。2012年,当地警方在侦查其他案件中发现新的线索,通过指纹比对发现当年案件的真凶另有其人,并非陈某等人所为。1995年到2012年,判决死刑缓期执行的陈某等五人已在监狱里服刑17年。这让我们不得不深思如何实现司法公正?



法制的本义往大了说是维护公平正义,往小了说是保护百姓的生活,因为一旦出错,它会毁掉一个人的一生,毁掉一个家庭的幸福。十年强奸冤案张某在法庭上接到无罪判决书时说;今天你们是法官和检察官,但是你们的子孙不一定是法官和检察官,如果要是没有法律和制度的保障,你们的子孙也可能会被冤枉,也可能徘徊在死刑的边缘。



无论是陈某的17年冤案还是张某的10年冤案,都是在向我们的司法工作敲警钟。诚然司法公正具有相对性和局限性,是一种主观判断,无法达到人们理想中的绝对公正,但纠纷的发生确是很现实的问题,纠纷一旦发生,法官要做的是化解社会矛盾,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尽快使争议的法律关系回到稳定的社会秩序范围内。因此,法官在化解纠纷时应给民众合理的正义期待,使民众相信他们会主持正义,会就争议的事项作出合理的裁决。



长期以来,民众的诉讼意识淡薄,遇到冲突纠纷,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法官,




不是诉讼,而是私自复仇,以暴治暴,上访等途径。民众通常对法律的规定了解甚少,诉讼程序中的诉讼时效,一审,二审等对于他们来说是陌生的,他们不知道如何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司法机关是人民群众讨公道和说法的地方,是惩恶扬善、明断是非的地方,倘若漫长的司法过程换来的是司法腐败,冤假错案,这对于权益受到损害的民众无疑是再次伤害,对于他们来说此时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已经形同虚设了。如果连最后一道正义防线都溃败了,其带来的社会后果必将难以估计。



二、法官是连接公正和人民之间的纽带

法官是连接抽象的法律法规与生动的社会现实的纽带。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起步较晚,在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下,厌诉成为人民的思维习惯,《增广贤文》中写道八字衙门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人民对司法认同感缺失,对司法能否做到公正有质疑。作为案件的当事人,裁判结果关系到其合法权益的保护,当他们认为自己明明有理的案件,法官却因为证据、时效等判决败诉时,便对司法公正产生怀疑,认为法官偏袒对方,裁判不公。



而法官认为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为何得不到公众对司法的认可呢?为何当法官根据法律认定的法律事实与人民认为的客观事实存在差异时,人民就认为是法院裁判不公;为何即是职业法律人,又是政治权利人的法官工资与一般公务员相差无异,当法官们提出要效仿国外法官高薪制时却怨声载道?



法官应当是连接公正和人民之间的纽带,但为何法官,人民会产生如此对立的观点呢?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上,他们通常对法律的规定了解甚少,主要依靠朴素的道德观念和一般的公平感来判断是非对错。在他们眼中就是杀人偿命,欠债还钱。面对这种文化差异,人民需要的是高素质,精英化的法官,需要的是司法公正。法官要想受到当事人的尊重和信赖,必须维护其合法权益。在办案时,法官可以告知当事人相关的法律规定,最大限度地争取公众对司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法官要结合实际,充分考虑事理、情理、法理,将法律准则社情民有机结合,全面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公正高效的审理好每一起案件。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实现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站在法官的角度上,我国法治建设起步晚,与西方国家相比,法律人才匮乏,法官的工资与西方国家相比悬殊较大。这就需要强化法官的综合素质和责任意识,有效途径就是提高法官职业门槛,选拔高素质的人才充实司法队伍。我国古代的很多案例都体现了法官知识渊博,机智善断的特征,一个成功的法官不仅仅是法学家,还是哲学家,社会学家。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逐步实行从律师、专家、学者等中间选拔法官,实现法律专业知识的高水准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之间的结合,同时还要提高法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逐步建立高薪养廉的机制,公正高效的司法制度需要的是廉洁、精英、自律的法官队伍。



三、结语

司法公正是通过每一位法官的努力来实现的,做法官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c9421fd27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4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