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2022-12-30 23:16: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墨竹,题诗,教学设计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古诗大意欣赏图画,理解图解诗的诗情画 意、。 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体恤百姓的忧伤之情。 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岁寒三友”,也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 对象,纵观历史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而对图题诗更是其中的一朵 奇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墨竹图题诗》, 体会诗歌要表达的诗情画意。

二、 预习探究

(1) 学生自读,感知。 生字:衙(y a) (zh a)i (xi 0 (h do) 放赈(zh dn) 救济(j》遂(su )1

(2) 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劳顿:劳累。思绪:思路。救济:用金钱或物质帮助灾区或生活上有困难的 人。赈灾:赈济灾民。岿然不动:高大独立的样子。

三、 课外资料

课件出示《墨竹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并交流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

(1) 介绍作者: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 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 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 病归。”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 成就最为突出。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2) 图题诗:图题诗就是为一幅画题一首和画内容差不多的诗句。 墨竹:单用墨画的竹子。墨竹图题诗就是单用墨画竹子的图画上面的诗。

(3) 介绍背景:本诗全名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是郑板桥在 乾隆十一、二年间出

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

潍县:今属山东省。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称同年的父辈为年伯。 包大中丞括:包括,字银河,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 乾隆年间,曾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故称 中丞”。衙斋:官衙中的书斋。 些小:指官职卑微。吾曹:我们。关情关心。

当时郑板桥在山东任职,山东受灾,饥民无数,作为一名体恤百姓的县官, 郑板桥整日为民奔波,白日劳顿,夜不思眠。他开仓赈货,令民具领券供给, 又大兴工役,修城筑池,招远近饥民就食赴工,籍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食 之。本文记载的是又一个不寐的夜晚,听着冷雨拍打窗棂,风吹疏竹,发出萧 萧之声,板桥竟错觉为百姓发出了啼寒饥号的怨声, 于是提笔展纸作画,遂成此 文。

三、反复诵读,品读古诗大意: 1)范读。


2)练读。

a 学生自渎。(注意字音,语气,节拍等) b 指名读(大家评议)

c 再读(小组合作,比一比谁读得好)

(多种形式的诵读。 促进学生积累。形成个性的体验, 进一步培养了语感。 3 )提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 合作探索 1 小组合作理解诗意(小组讨论地方一起讨论。) 2 检查汇报(令人感受最深的是哪句诗?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 3 介绍诗意。 a 自练。

b 小组内练讲。 c 指名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 尝试让学生自学, 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4 请学生说自己感受最深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5 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第一句是实写,第二句是虚写,第 1 句是第 2 句发挥联想的基础。)启发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会把萧萧竹叶声联想成饥民疾 苦声,而不想成别的?示画欣赏。

6 对最后一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理解。(明确似是写竹,实则写人。 写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令人叹为观止,文中以竹喻人,比喻新颖 奇特,把一个铮铮铁骨的文人写得极入情理,表现了他的高标挺立,特立独行, 充满了爱民之气节。)

7、同学们,你有什么话要对郑燮先生说吗? 五、 总结并进行拓展阅读。 1 《墨竹图题诗》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 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2 欣赏郑燮的其他有关竹子的诗歌和画作,体会其中的诗情画意。(示课 件)

1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板桥此诗, 既赞美岩竹的坚韧顽强的精神, 又自喻藐视俗见, 风骨刚劲的气 节。 2 题画

信步捻来都是竹,乱叶交枝嘎寒玉。 却笑洋州文太守,早向从前构成局。 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 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他画的竹多是 “清瘦竹 ”,可是他写竹却不都是纤弱。这首诗的景象,可谓慷 慨激昂,气势浩荡,十万翠竹,为凤似龙,翔舞九宵,绿遍天涯。

3 题画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满堂皆

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 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 任他逆风严霜,

自有春风消息。 4 篱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c9969724b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4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