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思想

2023-02-01 13:29: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梁启超的思想》,欢迎阅读!
梁启超,思想

梁啟超的思想

梁啟超的思想

強調(社會)進化,不斷化更

順應時代變化(潮流),與時並進 循序漸進式改良現狀,使之適應新環境

梁氏思想的特質﹕

1. 雖有個人原則,卻從不盲從教條和固執己見,經深思熟慮後,會不斷因時制宜(隨時而變、通權達),不惜放棄和推翻過時的主張,以求真理和自我完善的境界「以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

2. 觸覺敏銳,往往能捕捉時代的脈搏「問題意識」,甚至領導輿論潮流,開風氣之先。

3. 梁氏的主張「博採各家之長」,較接近「中間路線」

核心理念﹕以理性坦蕩真誠的態度,為國家和民眾謀求最大福祉(為國為民)

政治及經濟

1. 服膺「威權政治」

2. 以改良社會(開民智/ 新民)為革新政治的先決條件 3. 強調穩健而漸進的改革模式,反對暴力革命

4. 主張推行憲政以實現民眾參與,伸張民權,適度限制行政權力

5. 主張團結,反對挑起民族矛盾的排滿運動及「種族革命」

6. 主張社會向前發展(),不能開倒車 7. 主張振興實業

8. 以社會主義政策適度調節資本主義(追求公平和效率均衡發展)

社會文化(教育) 1.「新民」 致力提升國民素質 2. 傳媒監督時政 3. 推廣現代教育文化交

學術

興趣多元化,調和中西

「新史學」 「新民體」 「新小說」

整理國故

哲學 佛學

梁氏流亡日本以及兩次對歐美的實地考

察,對他的思想起到極大的影響。這令他真正了解西方文明的本質和反思當中的弱點,因此逐步形成「調和中西文化」,以「中國之優勢濟西方社會流弊」的主張,令他晚年開始重視國學傳統




梁啟超思想﹕

「愛國之心薄弱,實為(中國)積弱之最大根源」

他認為要扭轉中國積弱的局面,以平等的地位立於列國之林,就必須開啟民智確立獨立人格,並建立民眾對國家的關懷

他又認為歷史著述應協助建立國民對國家的認同故此他主張革新史學以催化民族主義和國民意識,進而令國民團結、群治進化以抵抗列強的壓逼。

梁啟超的新民論﹕

「政府之良否,恆與國民良否為比例」

梁啟超的新史學﹕

「今日欲提倡民族主義,使我四萬萬同胞強立于此優勝劣敗之世界乎?則本國史學一科實為(全體國民)一刻不能緩者也…….史學革命不起則吾國遂不可救 「史者也,求有益于群治也。」

「歷史者,敍述人群進化之現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

梁氏認為傳統史學當中有四弊﹕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國家、知有個人而不知有群體,知有陳跡而不知有今務,知有事實而不知有理想。」其中尤以春秋書法與正統觀念為甚。從上述中可見其史觀可以大致歸納為 )歷史的發展是進化而非循環。

)以民族及國民為歷史的主體,否定以王朝或帝王為中心的史觀。

)以探求因果或史事之間的聯繫為中心。

)要以發揚國民的愛國心為務,力求有益於現實政治。

他又指出春秋筆法(舊史家)褒貶一二人,是專科功罪于此一二人,而為眾人卸其責任也。上之啟梟雄私天下之心,下之墮齊民尊人格之念。」

梁啟超善變中有始終不變的東西,那就是愛國主義不變,維新立憲不變… 善變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時局的多變,以及他本人的敏銳性超乎尋常

梁氏治學精神﹕

1) 求新﹕反對人云亦云,開風氣之先 2) 求通﹕兼採中西之長,務求融會貫通 3) 求廣﹕興趣和研究領域廣泛 觸覺敏銳

政治理念的變化﹕

1895年﹕維新(開民智、興民權),積極辦報、學會 1898年﹕救亡意識(保國、保種、保教)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cb1207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4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