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外宣翻译研究

2023-03-10 01:21: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外宣翻译研究》,欢迎阅读!
外宣,全球化,背景,翻译,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外宣翻译研究

作者:黄莹

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24

要: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际话语权离不开外宣翻译,我国外宣翻译虽取得一些大的成果,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外宣翻译亟需构建外宣翻译理论和提高译者的受众意识,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外宣目的,才能使中国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关键词:文化全球化;外宣翻译;受众意识 一、加强对外宣传是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

随着全球化进程日益深入,中国与世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也越来越紧密。中外交流已不是早期的单向外国先进科技文化的输入,而是中国与外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双向交流,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也日益增强。 国际话语权离不开外宣翻译, 外宣翻译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中国文化能否走出去,能走多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宣翻译的力量。

二、中国外宣翻译的现状

外宣翻译是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指在全球化背景下以让世界了解中国为目的,以汉语为信息源,以英语等外国语为信息载体,以各种媒体为渠道,以外国民众(包括境内的各类外籍人士)为主要传播对象的交际活动。广义的外宣翻译几乎涵盖所有的翻译活动,包括各行各业,各级部门从事对外宣传方面的翻译活动。狭义的外宣翻译包括各种媒体报道,政府文件公告,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介绍,公示语,信息资料等实用文体的翻译。

外宣翻译过程不仅是单纯的语言理解问题,文化因素的阐释也很关键。文化既是人类共同创造的,又具有民族,地域,时代的特性,所以翻译成为文化沟通过程中最重要的语言文字载体。

中国从30年代就通过外宣翻译向外国介绍中国和中国文化,随着中国在对外交流中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意识增强,中国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中国典籍和图书对外推广工程,例如:1995年正式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立项支持,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出版的《大中华文库》,2006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新闻出版总署实施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设立中华学术外译项目。 三、中国外宣翻译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外宣翻译活动持续多年,但外宣翻译缺乏与学科相应的系统理论支持和理论指导。 外宣翻译的术语不统一,英语译名多样化,翻译性质不明确。外宣翻译需要做深入的定性研究,构建外宣翻译的理论体系。

外宣翻译实践也存在很多问题,突出问题是内宣和外宣不分。对外宣传的受众和对内宣传的受众是不同的,外宣不能把内宣材料简单地翻译成外文。中国政府文件和公众宣传中常见的用语,例如:唯物主义,解放思想,高举**旗帜等,这些表述如果简单转译为外文,外国读者无法理解甚至会误解,这样违背了外宣的目的。

1990年召开的建国以来第一次中译英学术研讨会上,外宣是大会的中心议题之一。会上,针对外宣翻译材料中由于忽略中外不同的社会文化差异而出现的死译现象,段连城提出解释性翻译的主张。段连城说:一方面,对外报道工作者不可低估外国读者或听众的智力,另一方面也切勿高估国外受众对我国的了解水平。[2]

译者素质关系着外宣翻译质量,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外宣译者要不断增强全球意识和主体意识,文化自觉意识,翻译的功能目的意识,正确的读者意识以及技能意识。[4]

外宣翻译问题不仅在拼写,语法等低级错误上,而在外宣译者对不同国家语言的语用修辞习惯和政治文化差异缺乏深入的了解。对于从事外宣工作的翻译人员来说,最应该注意的是要潜心研究外国文化和外国人的心理思维模式,善于发现和分析中外文化的细微差异和特点,时刻不忘要按照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去把握翻译。”[3]因此,外宣译者需要根据翻译内容和翻译效果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处理对外宣传材料。 四、提高外宣翻译质量的建议

国家和国内的出版社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取得了不少成果,现在外国人能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中国的现状和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外宣翻译增强了中国和中国文化在外国的影响力。外宣翻译能让全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但是还需要让全世界听进中国的声音。让全世界听进中国声音的关键在于外宣翻译的有效性,外宣翻译重在这些转换后的外国文字能否有效地影响受众,产生预期目的。

外宣翻译就是要取得话语权,最重要的是要让外国人愿意看,并且能够看懂。如果外国人不愿意看,又看不明白,那么外宣工作是无效的,也没能达到外宣翻译目的。外国人不能看懂中国一些外宣翻译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外宣翻译不符合外国人的阅读习惯,比如句型,词汇和表达的方式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外宣翻译能否达到有效性重点在于是否研究外宣翻译的受众,首先:研究受众的语言修辞特征,语用特点。不同语言有不同的修辞方式,运用受众熟悉的话语方式才能有效的传递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息。比如:汉语行文特色是壮辞美辞常有夸大,拔高,煽情的倾向”[6],而外宣文本的文体特征是以信息为主,以美学意义或个性特征为辅[5]。所以外宣翻译需要进行适当删减,以达到信息为主的目的。再是:提高译者的受众意识,译者要知道如何针对受众进行话语转换来达到预期翻译效果。外宣翻译的受众是对中国不了解,语言文化与中國语言文化不同的外国受众。译者翻译中国特色的表达时,需要用转译,增译等各种翻译方法以达到准确传递信息。 五、总结

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和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推进,外宣翻译的质量和有效性直接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外宣翻译虽取得大的进展和成果,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外宣翻译定性研究不足,亟需构建外宣翻译理论体系;外宣翻译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但预期效果不明显。只有一方面加快外宣翻译理论体系建立,另一方面增强译者的受众意识,才能有效地实现外宣目的,才能使中国文化走出去,建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增强中国的软实力 参考文献:

[1]陈小慰.外宣翻译中认同的建立[J]. 中国翻译,2007,(1):60-65. [2]段连城.对外传播学初探[M]. 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

[3]黄友义.从翻译工作者的权利到外宣翻译[J]. 中国翻译,2005,(6):31-33. [4]刘雅峰.译有所为,译者何为[J]. 山西师大学报,2008,(3):140-142.

[5]曾利沙.从对外宣传翻译原则范畴化看语用翻译系统理论建构[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7):44-46.

[6]周领顺.试论企业宣传文字中壮辞的英译原则[J]. 上海科技翻译,2003,(3):59-60.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cdb53b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2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