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北京赛区的初赛试题含答案

2022-05-24 01:15:4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北京赛区的初赛试题含答案》,欢迎阅读!
初赛,生物学,赛区,北京,中学生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北京赛区的初赛试题含答案

一、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3040分)

1.对于细胞周期时间相差较大的不同种类的两种细胞来说,通常它们的差别最明显的时期是(单选1分):

AG1BSCG2DM [答案]A

[考点]细胞生物学—细胞周期

[解析]处于细胞周期中的细胞周而复始的沿着G1-S-G2-M-G1的路线持续运转。 G1期始于有丝分裂完成,终于DNA复制前。在这一时期,细胞处于一个细胞生长的时期,合成细胞生长所必须的各种蛋白质、糖类、脂类和rRNA

S期是DNA复制期。

G2期,细胞大量合成ATPRNA和蛋白质,为有丝分裂做准备。 M期是分裂期。

G1期是细胞生长的时期,是体现不同种细胞特点时期,细胞处于G1时间最长,此时差别最明显。

2、扫描电子显微镜可用于(单选1分)

A、获得细胞不同切面的头像B、观察活细胞

C、定量分析细胞中的化学成分D、观察细胞表面的立体形貌 [答案]D

[考点]细胞学研究方法—电子显微镜的分类及使用 [解析]解析切面成像:透射电镜。

电镜观察样品时要固定样品,即杀死细胞,无法观察活细胞。扫描电镜可以观察细胞表面立体形态结构,定量分析化学成分对扫描电镜要求过高,一般无法满足。 3、对类囊体进行冰冻断裂和电镜研究表明,PSII主要存在于(单选1分)

AEFuBEFsCPFuDPFs [答案]B

[考点]细胞生物学—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类囊体膜被冰冻撕裂时一般从两疏水碳氢链间分开,露出撕裂面。基粒的两个垛叠类囊体相连处便成双层双分子脂膜,当撕裂时就有两个撕裂面。垛叠的和非垛叠类囊体膜撕裂面上露出的镶嵌着的脂蛋白复合体颗粒不同。按类囊体的近间质和近内腔小叶,表面和撕裂面,垛叠与非垛叠区分为八面:PSuPFuPFsPSsEFuEFsESuEss,详见下图:



PSII是类囊体膜上的光合电子传递体的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膜的垛叠部分。详见下图:

由图可知,PSII主要分布于类囊体体腔一侧,即EFs面。 4、下列基因中不是癌基因的有(多选两分)


ARbBrosCrasDp53 [答案]AD

[考点]细胞生物学—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解析]AD为抑癌基因;C为原癌基因;B不是基因。 5、细胞变形足运动的本质是(单选1分)

A、细胞膜迅速扩张是细胞局部伸B、胞内微管迅速解聚使细胞变形 C、胞内微丝迅速重组装使细胞变形D、胞内中等纤维重聚合使细胞变形 [答案]C

[考点]细胞生物学—细胞骨架

[解析]当细胞发生迁移时,细胞首先伸出极状伪足,极状伪足中微丝得不断聚合是推动伪足向前延伸的基本机制。

6以下具有巴氏小体的基因型可能是(单选1分)(题目标明单选,实际应为多选)

AXXBXYCXXYDXYY [答案]AC

[考点]遗传学—巴氏小体

[解析]在哺乳动物体细胞核中,除一条X染色体外,其余的X染色体常浓缩成染色较深的染色质体,此即为巴氏小体。即X染色体多于1条的都应有至少一个巴氏小体。

7、下列哪些结构能将酮体氧化成二氧化碳(多选2分)

A、红血球B、脑C、肝D、心 [答案]ABD

[考点]生物化学—酮体的产生与功能

[解析]酮体为由肝脏产生的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和丙酮,肝脏本身无法氧化酮体,运输至其它组织、器官处供能。尤其在大脑、心脏缺葡萄糖时,酮体为主要的能量来源。

8、密码子与反密码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成为翻译精确性方面的薄弱点,在体内这是由下列哪个活动控制的(多选2分)


A对结合的A位点上的tRNA大亚基蛋白的选择性 B延伸因子和核糖体AP位点间相互作用的特异性 CtRNA结合到A位点上的小亚基蛋白的选择性 D释放因子与tRNA的竞争结合 [答案]BC

[考点]生物化学—蛋白质的合成

[解析]翻译精确性的保证在以下两点:核糖体在结构上识别是否正确配对、蛋白因子参与的动力学校对。故答案为BC

9.下列有关肌红蛋白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多选2分)

A肌红蛋白是由一条多肽链和一个血红素连接而成的紧密球状结构 B多肽链含有高比例的α螺旋构象 C血红素位于两个组氨酸残基之间

D大部分非极性基团位于此球状结构的外部 [答案]ABC

[考点]生物化学—蛋白质的结构

[解析]肌红蛋白=一条多肽链+一个亚铁血红素辅基多肽链:由15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上的疏水侧链大都在分子内部,亲水侧链多位于分子表面,因此其水溶性较好。有8段α-螺旋区,血红素结合组氨酸残基H8E7 10.分离纯化下述活性肽:焦谷---------甘酰胺的有效方法之一为(单选1分)

A羧甲基(CM-)纤维素层析B二乙氨基乙基(DEAE-)纤维素层析 C葡聚糖G-100凝胶过滤D酸性酒精沉淀 [答案]A

[考点]生物化学—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解析]A为阳离子交换剂,B为阴离子交换剂,C为分子筛主要用于分离高分子物质,D为酸性酒精。该多肽中,只有精氨酸和组氨酸显电性,为碱性氨基酸,带阳离子,可用阳离子交换剂进行分离纯化。


11.在一酶反应体系中,若有抑制剂I存在时,最大反应速度为V’max,没有抑制I存在时,最大反应速度为Vmax,若V’max=Vmax(E0-I0/E0,I为(单选1分)

A竞争性可逆抑制剂B非竞争性可逆抑制剂 C反竞争性抑制剂D不可逆抑制剂 [答案]C

[考点]生物化学—酶动力学 [解析]A:VMAX’=VMAX; B:KM’=KM,VMAX’<VMAX D:无法用米曼方程解释。

12.治疗帕金森氏症时,应该告诉病人服用有利于多巴代谢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应该是(单选1分)

A磷酸吡哆醛B生物素C硫胺素D梳黄素 [答案]A

[考点]生物化学—多巴胺

[解析]L-多巴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生成多巴醌继而自发转变为黑色素,或在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的作用下生成多巴胺,继而形成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等,磷酸吡哆醛为氨基酸脱羧酶辅酶

13.下列免疫反应中,反应敏感性最强的是(单选1分)

A双向琼脂扩散试验B环状沉淀试验 C补体结合反应D酶取免疫试验 [答案]B

[考点]免疫学—实验综合

[解析]A:双向琼脂扩散试验常用于定性检测,也可用于半定量检测。将抗原与抗体分别加入琼脂凝胶板上相邻近的小孔内,让它们相互向对方扩散。当两者在最适当比例处相遇时,即形成一条清晰的沉淀线。根据有否出现沉淀线,可用已知的抗体鉴定未知的抗原,或用已知的抗原鉴定未知的抗体。


B:环状沉淀试验是Ascoli1902年建立的,其方法是:先将抗血清加入内径1.52mm小玻管中,约装1/3高度,再用细长滴管沿管壁叠加抗原溶液。因抗血清蛋白浓度高,比重较抗原大,所以两液交界处可形成清晰的界面。此处抗原抗体反应生成的沉淀在一定时间内不下沉。一般在室温放置10min至数小时,在两液交界处呈现白色环状沉淀则为阳性反应。本技术的敏感度为3~20μg/ml抗原量。环状试验中抗原、抗体溶液须澄清。该试验主要用于鉴定微量抗原。

C:补体结合反应,可溶性抗原,如蛋白质、多糖、类脂质和病毒等,与相应抗体结合后,抗原抗体复合物可以结合补体,但这一反应肉眼不能察觉,如再加入红细胞和溶血素,即可根据是否出现溶血反应来判定反应系统中是否存在相应的抗原或抗体。

D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聚苯乙烯微量反应板)表面,使酶标记的抗原抗体反应在固相表面进行,用洗涤法将液相中的游离成分洗除。 14.能发生高频转导现象的是下列哪项(多选2分)

Am.i.oBm.i.oCE.coli.K12(λ)DE.coli.K12(λ.dgal) [答案]AD

[考点]遗传学—转导

[解析]Ecoligal这种受体菌用高moiLFT裂解物进行感染时,则凡感染有λdga1噬菌体的任一细胞,几乎同时都感染有正常的λ噬菌体。这时,λ与λdga1两者同时整合在一个受体菌的核染色体组上,从而使它成为一个双重溶源菌。当双重溶源菌被紫外线等诱导时,其中的正常λ噬菌体的基因可补偿λdga1所缺失的部分基因功能,因而两种噬菌体就同时获得复制的机会。所以,在双重溶源菌中的正常λ噬菌体被称为助体(或辅助)噬菌体。根据以上的特点可以知道,由双重溶源菌所产生的裂解物中,含有等量的λ和λdga1粒子,这就称HFT(高频转导)裂解物。如果用低moiHFT裂解物去感染另一个Ecoligal-受体菌的话,则可高频率地把它转化为能发酵半乳糖的Ecoligal+转导子。这种方式的转导,就称高频转导。即用低moiEcoli(λ,λdga1)。 15.根植酵母菌的营养体一般为(单选1分)


A单倍体B二倍体C单倍体和二倍体D多倍体 [答案]A

[考点]生物学—酵母菌的分类及特征

[解析]裂殖酵母属于半子囊菌亚纲-内孢霉目-酵母菌科-裂殖酵母亚科-裂殖酵母属,无性繁殖方式全部为裂殖。而酿酒酵母属于酵母亚科-酵母属,无性繁殖方式为芽殖。正常的裂殖酵母营养体为单倍体细胞,酿酒酵母的营养体为双倍体细胞。 16.鱼腥蓝菌具有以下特性(多选2分)

A形成水华的微生物B以水作为供氢体 C可以固定大气氮D一般为厌氧类群 [答案]ABC

[考点]生物学\植物学—蓝藻门的特点

[解析]鱼腥藻,蓝藻门-念珠藻科-鱼腥藻属,能光合作用,可以固氮,不厌氧。 17.抑制核酸合成的抗生素是(多选2分)

A丝裂酶霉素B灰黄霉素C放线菌素D红霉素 [答案]AC

[考点]生物化学—抗生素的种类和功能

[解析]A:由链霉菌提取,化学结构具有苯醌、乙酰亚胺基及氨甲酰三个活性基团,作用与烷化剂相似,DNA链形成交联,抑制DNA复制,RNA也有抑制作用。

B:能抑制真菌有丝分裂,使有丝分裂的纺锤结构断裂,终止中期细胞分裂。 C:放线菌素可以抑制转录过程。它能够在转录起始复合物的位置结合DNADNA形成复合体,阻止RNA聚合酶合成RNA

D:该品透过细菌细胞膜,在接近供位(“P”位)与细菌核糖体成可逆性结合,阻断了转移核糖核酸(t-RNA)结合至“P”位上,同时也阻断了多肽链自受位(“A”位)“P”位的位移,因而细菌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 18.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的有机物,叙述正确的是(单选1分)

A脂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B蛋白质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C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糖类不参与细胞识别和免疫调节


[答案]C

[考点]生物化学—四大物质代谢

[解析]脂质中有些是激素,参与调节生命活动;生物体主要能源物质为糖类;胞表面糖蛋白起识别作用。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 19.下列过程未体现生物膜信息传递功能的是(单选1分)

A蔗糖溶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B抗原刺激引发记忆细胞增殖分化 C胰岛素调节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 D传出神经细胞兴奋引起肌肉收缩 [答案]A

[考点]细胞生物学—质膜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蔗糖溶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的表现,不是信息识别。

20.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不可能发生的过程是(单选1分)

A神经递质由突出小泡分泌到胞外 B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C老化受损的细胞器融入溶酶体中 D氧气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线粒体 [答案]D

[考点]细胞生物学—物质运输 [解析]氧气通过扩散进入线粒体。

21.在氧化磷酸化链的末端(也叫末端氧化作用)形成水的氧原子来自(单选1分)

A二氧化碳B葡萄糖C分子态氧D丙酮酸 [答案]C

[考点]生物化学—氧化磷酸化

[解析]氧化磷酸化末端产生的水,其中的氧由氧气分子提供。

22.丙酮酸是糖酵解的末端产物,随后发生的下列哪种叙述是真实的(单选1分)


A.6分子的CO22分子的丙酮酸有更多的能量 B.2分子的丙酮酸比一分子的葡萄糖有较少的能量 C.丙酮酸比CO2处于氧化状态

D.6分子的CO21分子的葡萄糖有更多的能量 [答案]B

[考点]生物化学—糖酵解

[解析]葡萄糖经过糖酵解过程,生成两分子丙酮酸,并释放能量。

23.三羧酸循环的下列反应中氧化还原步骤是(单选1分)(题目标明单选,实际应为多选)

A.柠檬酸—异柠檬酸B.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 C.α-酮戊二酸—琥珀酸D.琥珀酸—延胡索酸 [答案]BCD

[考点]生物化学—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循环,TCA环)

[解析]A:柠檬酸不能被氧化为酮酸,顺乌头酸酶把柠檬酸转化为可氧化的异柠檬酸。前手性分子柠檬酸由顺乌头酸酶催化脱水,形成CC双键,然后还是在顺乌头酸酶催化下,通过水的立体特异性添加,生成异柠檬酸。反应为异构,无氧化还原。

B: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循环、TCA环)中,第一次氧化还原反应,在异柠檬酸脱氢酶催化作用下,氧化脱羧生成α-酮戊二酸。

C:α-酮戊二酸生成琥珀酸分为两步。第一步: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形成琥珀-CoA,由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为柠檬酸循环中第二次氧化还原反应;第二步:在琥珀酰-CoA合成酶催化下,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琥珀酸,并使GDP磷酸化形成高能GTP(哺乳动物)或使ADP形成ATP(植物或细菌)。

D这是柠檬酸循环中的第三次氧化还原反应,带有辅基FAD的琥珀酸脱氢酶,催化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反丁烯二酸),同时使FAD还原为FADH2 24.呼吸链的各种细胞色素在电子传递中的排列顺序是(单选1分)

AC1bCaa3O2BCC1baa3O2


CC1Cbaa3O2DbCC1aa3O2 [答案]D

[考点]生物化学—电子传递链

[解析]由电子传递途径的细胞色素系统途径结构可知,电子由复合体III(细胞色素b和细胞色素c1组成),传递到细胞色素c,再传递到复合体IV(含铜、CytaCyta3),再到O2。故顺序为:b-c1-c-aa3-O2

25、按逐渐降低的顺序排列下列蛋白的一级结构序列的进化(单选1分)

1)促生长激素2DNA聚合酶的催化亚单位 3)组蛋白质H14)负晶蛋白或谷物的贮藏蛋白

A1432B2314C3214D412)3 [答案]B

[考点]生物化学—蛋白质的结构

[解析]促生长激素有191个残基,相对分子量约21010DNA聚合酶的催化亚单位为DNA聚合酶III的核心酶,有α、ε、θ共3个亚基,相对分子量为

132000+27000+10000=169000组蛋白H1215个残基,相对分子量约23650鱼精蛋白或谷物贮藏的蛋白均为小分子蛋白,30-50残基。进化程度越高,蛋白相对分子量越大,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显而易见。

26.下列表明是含有不同化学性质的变性多肽链:(单选1分)



氨基酸的共同性质:

AE:侧链有电荷

CF:有疏水侧链

B:有许多正电的原子

D:有许多负电的原子

如果变性,在细胞质环境中上述多肽最稳定的构像将是: [答案]A

[考点]生物化学-多肽链构像


[解析]蛋白质由肽链构成,肽链上氨基酸的序列即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肽链构成蛋白质时,再按一定的方式盘曲折叠的,即形成一定的空间构象。多肽链的变性,是肽链空间构象(即肽链螺折叠方式)的改变。如果变性,上图ABCD四种构型(构象)中,A应最稳定。原因是:在这条肽链上相邻的CF氨基酸碱基残基的侧链是疏水的,即非极性的。这些非极性侧链(R基)有一种避开水相的趋势,因而相互黏附,在分子内部形成一个集团,藏于分子内部,这种相互黏附的力,称为疏水键,它们对分子的稳定有很大的作用。相邻的BD氨基酸残基分别有很多正电子和负电子,它们之间会形成坚固的离子对,即盐键(一个侧基上的——NH2形成的正离子与另一个侧基上的羧基所形成的负离子之间),盐键的键能较强,对维持空间结构的稳定性也起重要作用,是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的重要的力之一。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力,除上述盐键、疏水键外,还有氢键、二硫键、范德华力等。 27.有关糖原结构的叙述哪些是正确:(多选2分)

A.有α-1,4糖苷键B.有α-1,6糖苷键

C.糖原由α-D-葡萄糖组成D.糖原是没有分支的分子 [答案]ABC [考点]糖原的结构

[解析]糖原是由多个葡萄糖组成的带分枝的大分子多糖,分子中葡萄糖主要以α-14-糖苷键相连形成直链,其中部分以α-16-糖苷键相连构成枝链,故AB项正确。主要由D-葡萄糖通过α-14联接组成糖链,并通过α-16连接产生支链。C选项正确。糖原分子中分支比支链淀粉更多,平均每间隔12个α-14联接的葡萄糖就是一个分支点,D选项错误。

28下列哪一种氧化还原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最大:(单选1分)

A.延胡羧酸→丙酮酸B.CoQ(氧化型)CoQ(还原型) C.CytaFe2+CytaFe3+D.CytbFe3+CytbFe2+ [答案]C

[考点]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解析]上述的氧化还原电位变化最大的是CytaFe2+CytaFe3+Fe2+中铁处


于中间价态,化合价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所以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CytaFe2+CytaFe3+变化过程中变化后电位最大的的是CytaFe3+,故C选项正确。 29.在下列发酵途径中,消耗1mol葡萄糖可产生1molATP的途径有:(多选2分)

A.二磷酸己糖途径B.磷酸糖途径

C.2--3-脱氧-6-磷酸葡糖裂解途径D.磷酸戊糖酮解酶途径 [答案]BC [考点]糖酵解阶段

[解析]合成糖原需要消耗2molATP,磷酸解经过酵解需要1molATp6磷酸果糖激酶),生成乳酸不经过氧化磷酸化只有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4molATP,所以净生成1molATP.2--3-脱氧-6-磷酸葡糖裂解途径:ED途径总反应

:C6H12O6+ADP+Pi+NADP++NAD+2CH3COCOOH+ATP,消耗1mol葡萄糖可产生1molATPEMP途径,又称糖酵解或己糖二磷酸途径,是细胞将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的代谢过程,总反应为:C6H12O6+2NAD++2Pi+2ADP

2CH3COCOOH(丙酮酸)+2NADH+2H++2ATP+2H2O。消耗1mol葡萄糖可产2molATP.A选项错误。戊糖途径的主要特点是葡萄糖直接氧化脱氢和脱羧,不必经过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脱氢酶的辅酶不是NAD+而是NADP+产生的NADPH作为还原力以供生物合成用,而不是传递给O2,无ATP的产生和消耗。故D选项错误。

30.下列各项属于补体的生物学作用的有(多选2分)

A.溶解和杀伤细胞B.趋化作用,中和病毒C.免疫粘附作用D.凝血,过敏毒素作

[答案]ABC

[考点]免疫--补体的作用

[解析]补体的生物学效应有:1.增强吞噬作用,增强吞噬细胞的趋化性。2.增加血管的通透性。3.中和病毒。4.细胞溶解作用。5.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并无凝血,过敏毒素作用。

二.植物和动物的解剖,生理,组织和器官(4556分)


31.下列植物中,胎座不膨大的是:(单选1分)

A.辣椒B.泡桐C.黄瓜D.草莓 [答案]B

[考点]植物学—胎座的结构

[解析]辣椒是中轴胎座。辣椒为一年或多年生草本,一般花谢后23,果实充分膨大硬,果中不分隔,胎座常膨大,有时内果皮及胎座成为浆质。如小黄瓜。草莓是中央胎座受到来自发育种子产生生长素的刺激也跟着发育膨大。泡桐花托不膨大,胎座肉质化。

32.下列成对生物未发生协同进化的是(单选1)

A.榕小蜂与无花果B.蜜蜂与鼠尾草属植物

C.菜粉蝶与十字花科植物D.马达加斯加的长吻天蛾与长距五夷兰 [答案]B [考点]协同进化

[解析]协同进化指的是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一个物种由于另一物种影响而发生遗传进化的进化类型。例如一种植物由于食草昆虫所施加的压力而发生遗传变化,这种变化又导致昆虫发生遗传性变化。现在许多虫媒植物与传粉植物都有专一的协同进化,如马达加斯加的长吻天蛾与长距五夷兰;花果属(榕属)植物与膜翅目的昆虫(如榕小蜂)有着密切的共生关系。十字花科植物会散发出芥子油的气味,而菜粉蝶靠触角的嗅觉来感知这种气味,故ACD都正确。

33.果实可:(多选2分)

A.抑制种子萌发B.保护发育中的种子 C.帮助种子传播D.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 [答案]BCD

[考点]植物生理学—果实和种子关系

[解析]以果实或种子为播种材料的中药材,播前晒种能促进种子成熟,增强种子酶的活性,降低种子含水量,提高发芽率,故A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被子植物的


种子包在由子房等结构形成的果实中,果实保护了发育中的种子,果皮往往特化形成一些特殊结构有助于种子的散放与传播;故BC正确。

34.450nm蓝光与650nm红光在光合作用中的量子效率相同时,其能量转化率为:(单选1分)

A.蓝光大于红光B.蓝光小于红光C.蓝光等于红光D.不一定 [答案]A

[考点]生物系统学光合作用机理

[解析]量子效率:每吸收1个光量子所能同化的CO2或释放的O2的分子数。能量转变的角度是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叶绿素在在可见光部分有两个吸收区,如果叶绿素被蓝光激发,电子就越到能量较高的第二单线态,如果叶绿素被红光激发,电子就越到能量较低的单线态,当450nm蓝光与650nm红光在光合作用中的量子效率相同时,能量转换率蓝光大于红光。 35.在筛管中存在最多的金属离子是:(单选1分)

A.FeB.MgC.CaD.K [答案]D

[考点]植物生理学—筛管

[解析]韧皮部筛管液中高浓度的钾随糖分运输流大量流动。筛管细胞质膜中的H+ATP酶泵出氢离子,启动氢离子-蔗糖共运输,在氢离子外流的同时钾离子被吸收到筛管。钾离子有促进韧皮部运输的功能。这主要是钾在合成代谢中的功能。钾促进蔗糖合成,蔗糖是碳水化合物运输的主要形式;钾也促进淀粉和蛋白质合成,因此促进同化物从源到库的运输;此外钾沿着韧皮部运输途径调节膨压,也促进溶质在筛管中的运输。

36.当水分子被光解放出1分子O2:(多选2)

A.光合膜上传递的电子数是4B.引起光化学反应的光子数至少是2 C.类囊体内呈还原态D.叶绿体基质pH升高 [答案]BD

[考点]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水分子的光解


[解析]电子最终供体为水,水氧化时,向PSⅡ传交4个电子,使2H2O产生1O24H+,故叶绿体基质PH升高。

37.37是水生植物黑藻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单选1分)



At1t2,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加,基质中水光解加快、O2放增多

Bt2t3,暗反应(碳反应)限制光合作用。若在t2时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将再提高

Ct3t4,光照强度不变,光合速率的提高是由于光反应速率不变、暗反应增强的结果

Dt4后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ADPPi含量升高,C3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降低

[答案]D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解析]A、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类囊体薄膜上),在t1时刻给予充足恒定光照,光合速率增加到t2时刻出现光饱和点,此阶段中叶绿体类囊体膜上色素吸收光能增加,基粒上水光解加快,氧气释放增多,非基质上水解加快A选项错误;B、图中t2时刻出现光饱和点,此时光照不是限制因素,主要限制因素为二氧化碳浓度,因此是暗反应限制光合作用,若在t2时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将再降低,B错误;C、t3→t4二氧化碳增加,暗反应增强,暗反应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H]ATP所以当暗反应增强时反过来也会促使光反应增加,C错误;Dt4时撤去光照,故光反应不能进行,因此叶绿体中的ATP被消耗,导致叶绿体中ADPPi含量升高,而二氧化碳固定仍在进行,因此短时间内C5C3化合物还原后的


直接产物)化合物减少,C3化合物的含量升高,D正确.

38.38为每10粒水稻种子在成熟过程中于物质和呼吸速率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单选1分)



A.种子干物质快速积累时期,呼吸作用旺盛 B.种子成熟后期自由水减少,呼吸速率下降 C.种子成熟后期脱落酸较高,呼吸速率下降 D.种子呼吸速率下降有利于干物质合成 [答案]D

[考点]本题主要涉及细胞的呼吸作用等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呼吸作用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的理解和获取对曲线图中信息的提取能力

[解析]通过图示可知:在前20天内呼吸速率逐渐增加,之后开始减少。而干物质在开花后的35天内一直在明显增加后几乎保持不变。所以种子干物质快速积累时期,呼吸作用旺盛。种子成熟后期,由于干物质增多,结合水含量会上升,自由水含量减少,细胞代谢减弱,呼吸速率下降,呼吸速率的下降就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就更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储存(而不是合成,D错)。同时脱落酸合成增多,为成熟的种子脱落做准备。

39.分别用整株小白菜为材料(a)和仅带叶柄的小白菜叶片为材料(b),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做水分运输速率的实验,0.5h后获得ab两种材料水分运输速率:(多2分)

A.a的速率为0.2m/hB.b的速率为0.1m/h C.a的速率为0.1m/hD.b的速率为0.2m/h [答案]AB

[考点]植物生理学-水分运输速率


[解析]植物叶面积越大,运输水的速率越大。整株小白菜为材料a和仅带叶柄的小白菜叶片为材料(b),a大于b的速率,0.5ha的速率为0.2m/hb的速率0.1m/h

40.肉质果实在成熟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多选2分)

A.淀粉含量下降,蛋白质含量增加B.纤维素含量下降,叶绿素含量下降 C.单宁含量下降,乙酸乙酶或柠檬醛增加D.有机酸含量下降,花色素含量增加 [答案]ACD [考点]植物成熟生理

[解析]未成熟的果实中,在果肉细胞的液泡中积累了很多的有机酸,在成熟过程中,多数果实有机酸含量下降,因为有些有机酸转变成糖,有的则有呼吸作用氧化CO2H20,有些则被KCa等所中和,所以,成熟果实中酸味下降,淀粉转化为糖,含量下降。果实成熟和蛋白质合成有关,果实成熟,蛋白质含量增加。A项正确。没有成熟的果实有涩味,由于细胞液中含有单宁,这些果实成熟时,单宁被过氧化物酶氧化成无涩无味的过氧化物,单宁含量下降;香味的产生,由于酯类,还有一些特殊的醛类等产生,即是乙酸乙酶或柠檬醛增加,C选项正确;随着果实的成熟,果实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多糖、果胶质等物质的水解产物不断增加,提高了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叶绿素含量增加B选项错误;果实中的有机酸主要在果实生长发育阶段积累,随着果实的成熟,含酸量也逐渐减少。果实在成熟过程中,果皮颜色最终表现为某品种固有的果皮颜色,花色素含量增加,D选项正确。 41.光敏色素的特点是:(多选2分)

A.光敏色素多分布在细胞膜系表面 B.黄化组织中的光敏色素为Pfr

C.光敏色系诱导成花是调控基因表达的慢反应 D.光敏色素对叶绿体运动的调控为快反应 [答案]D

[考点]发育生物学—光敏色素结构分布,植物光形态建成与运动

[解析]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的各个器官中,蛋白质丰富的分生组织中多含有光敏


色素,在细胞中,细胞溶胶和细胞核中都有光敏色素。A错误。光敏色素有两种:一为红光吸收型(Pr),最大吸收峰在666纳米;另一为远红光吸收型(Pfr),最大吸收峰在730纳米,两者可以很快的相互转变,Pr为生理活跃型。它以Pr状态合成,并在黑暗中积累,所以黄化幼苗中有PrPfr。故B错误。光敏色素接受光刺激到发生反应的时间有快有慢。快反应以秒计,如叶绿体运动。D选项正确。光敏色系诱导成花是调控基因表达的远红光的可逆反应,故C选项错误。

42.在水培花卉中,水培液的浓度对花卉的生长影响明显,只有在下列哪种中生长最快:(单选1分)

A.高渗溶液B.低渗溶液C.等渗溶液D.水溶液 [答案]C [考点]植物生理

[解析]等渗溶液中,植物的水势与溶液的水势达到平衡。植物与溶液之间不发生水分的交换。植物生长快是植物的水势与溶液的渗透势相等的情况下,故C选项正确。

43.43为一片云杉叶的横切面,哪些数字代表叶的上表皮;(单选1分)



A.Ⅰ和Ⅱ B.Ⅱ和Ⅳ C.Ⅰ和Ⅲ D.Ⅲ和Ⅳ [答案]C

[考点]植物叶片结构

[解析]针状叶片,韧皮部靠近下表皮,木质部靠近上表皮。

44.在培养皿中培养水绵,由于一定时间内没有氧气通入而使严格厌氧菌生长,水绵被通过分光镜获得的不同波长的光线照射(如图44),哪一部分藻丝上的菌的浓度


最大;(单选1分)



A.1,3 B.1,4 C.2,3 D.2,4 [答案]D

[考点]植物光合作用,色素,可见光波长的分布

[解析]要选则哪的严格厌氧菌浓度最大,与水绵和不同波长的光来分析我们能得出考察的是光合作用色素吸收不同颜色光的问题。氧气浓度越低,则严格厌氧菌浓度越大,也就是说光合作用效果越低严格厌氧菌浓度越大。水绵中的叶绿体中包含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与蓝紫光,因此这两部分氧气浓度较高。可见光波长400-700nm分布为紫靛蓝绿黄橙红,其中小于390nm为紫外,大于760nm为红外。依次由图便可知红光与蓝紫光分别是31,那么剩下两部分光合作用效率低,氧气浓度较低,严格厌氧菌浓度较大,故选D

45.45是用蚕豆保卫细胞的原生质体得到的结果。原生质体在等渗溶液中悬浮培养,在足够的红光照射30min后,再用蓝光照射30s,在中性pH下原生质体监测培养。基于上述结果,最可能的结论是什么;(单选1分)



A.蓝光帮助保卫细胞外面的质子进入细胞 B.蓝光使保卫细胞内的质子外出增加


C.蓝光对保卫细胞的呼吸作用有可观的影响 D.蓝光提供能量激活原生质体的所有部分 [答案]B

[考点]植物学——质膜质子泵

[解析]由图可知在蓝光照射下,保卫细胞外侧pH值明显下降,说明酸性增高,即氢离子增多或者说质子增多,因此可判断出蓝光使保卫细胞内的质子外出增加。

A:与之前得出结论相反B:正确C:没有提及呼吸作用的相关数据变化D:只看出改变了膜的通透性,并没有激活所有部分

46.下列动物(1河蚌、2沐浴海绵、3沙蚕、4纽虫、5蝇、6细粒棘球绦虫、7蝗虫)都有其特有的幼虫,请选择正确组合;(单选1分)

a.两囊幼虫b.帽状幼虫c.钩介幼虫d.担幼虫e.跳蝻f.棘球蚴g. A.1d2a3b4c5g6e7f B.1c2a3d4b5g6f7e C.1c2b3d4a5e6f7c D.1d2b3a4e5g6c7f [答案]B

[考点]动物学——特有的幼虫

[解析]河蚌:钩介幼虫,沐浴海绵:两囊幼虫,沙蚕:担幼虫,纽虫:帽状幼虫,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蝗虫:跳蝻 47.萤火虫、白蜡虫分别属于;(单选1分)

A.鞘翅目、同翅目 B.字翅目、等翅目 C.半翅目、膜翅目 D.鞘翅目、鞘翅目 [答案]A

[考点]动物学——昆虫分类 [解析]


萤火虫:动物界、有颚亚门、昆虫纲、有翅亚纲、鞘翅目、多食亚目、萤科 白蜡虫: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同翅目、蚧亚目、蜡蚧科 48.蚯蚓,沼虾成体的排泄器官分别是;(单选1分)

A.后肾管、肛门 B.原肾管、后肾管 C.后肾管、触角腺 D.原肾管、马氏管 [答案]C

[考点]动物学——排泄系统

[解析]蚯蚓的排泄器官为后肾管,后肾管是环节动物等真体腔动物的排泄器官。沼虾的排泄器官为触角腺,触角腺系甲壳纲软甲亚纲中之端足目、糠虾目、燐虾目、十足目的排泄器官,开口于第二触角基部。

49.下列日本血吸虫病的防治方法正确的是;(多选2分)

A.查治病人、病畜 B.注意饮食卫生 C.灭螺、妥善处理粪便 D.不吃未煮熟的鱼 [答案]A,C

[考点]日本血吸虫病

[解析]日本血吸虫生活史中,人是终宿主,钉螺是必需的惟一中间宿主。牛、猪、羊、狗、猫、鼠等大多数动物均可成为日本血吸虫的终宿主。根据流行区具体情况,因时因地制宜进行防治,采取以灭螺与普治患者,病畜为重点,结合粪便与水源管理及个人防护的综合性措施。日本血吸虫病一般不通过食物感染人类。

50.用直流电对神经纤维进行细胞内刺激时,通电瞬间兴奋发生在;(单选1分)

A.阴极下 B.阳极下 C.两极间


D.两极外 [答案]B

[考点]神经纤维极性,兴奋传导

[解析]静息时的神经纤维细胞膜电位为外正内负,而就膜内而言,兴奋时点为应给由负变正,也就是失去电子,因为电子从阳极流入,因此通电瞬间兴奋发生在阳极下

51.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尿量增多的原因是;(单选1分)

A.肾小球过滤明显提高 B.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增高 C.肾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高 D.醛固酮分泌增加 [答案]C

[考点]理学——肾的功能

[解析]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使得肾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则小管液渗透压增高,对抗肾小管重吸收水分的力量,使得较多水分随终尿排出,尿量增加。 52.促进成熟卵细胞排卵的是;(单选1分)

A.孕激素高峰 B.黄体生成素高峰 C.雌激素第一个高峰 D.雌激素第二个高峰 [答案]B

[考点]排卵过程中多种激素的协调作用

[解析]A:孕激素会抑制输卵管蠕动,因此会抑制排卵;B:诱导排卵发生的过程中,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必须协同作用,只有一定比例的FSHLH互相协同才能有效诱导排卵C:第一个雌激素峰值出现,诱导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释放增加,因而触发了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几乎同步达到分泌峰值。并不直接促进排卵D:雌激素第二个高峰发生在排卵后,因此不正确


53.正常心电图QRS波代表;(单选1分)

A.心房兴奋过程 B.心室兴奋过程 C.心室复极化过程 D.心室舒张过程 [答案]C

[考点]医学——心电图

[解析]心电图的QRS波群代表了心室的除极或称心室复极化过程 54.下列哪些指标可反映组织的兴奋性;(多选2分)

A.阈强度 B.时值 C.基强度 D.强度-时间曲线 [答案]A,D

[考点]医学——组织的兴奋性

[解析]A:阈刺激一般将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具有足够的、恒定的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比率)称为阈强度或强度阈值。B:当用直流电刺激神经肌肉时,为了使刺激有效,对应于所用的电流强度有一个必需的最短的通电时间,此时间称为利用时,用二倍的基电流(有效的最低强度电流)刺激时的利用时称为时值。C:在理论上把刺激作用时间无限长时(一般只需超过1毫秒),引起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叫做基强度。D:强度-时间曲线是用刺激强度和作用时间的依从关系所绘成的曲线来确定神经肌肉兴奋性以诊断疾病。 55.近视物时反射性引起瞳孔缩小,其作用;(多选2分)

A.减少球面像差 B.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 C.减少色像差 D.降低眼的折光能力


[答案]A,B,C [考点]瞳孔的调节

[解析]当视近物时,在晶状体调节的同时还伴随瞳孔的缩小。这种瞳孔近反射可减少入眼的光量和减少球面像差和色像差,使视网膜上形成的物像更加清晰。 56.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激素是;(多选2分)

A.胰岛素 B.甲状腺激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肾上腺素 [答案]B,C,D

[考点]普通生物学——神经系统的激素调节

[解析]胰岛素: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甲状腺激素: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是引起动物或人体兴奋激动。

57.57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肉细胞的接触部分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单选1分)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神经纤维上兴奋得传到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答案]C

[考点]神经兴奋得传导与传递

[解析]A:题中说“神经-肌接头”类似于突触,因此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


的转变。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因此灵敏电流计指针会偏转。C:兴奋在突触结构中只能由突触前膜经过突触间隙传递到突触后膜,不能反向传递,因此错误D:兴奋部分膜内为正电,两边为负电,电流又正流向负,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58.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单选1分)

A.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 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C.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 D.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 [答案]D

[考点]酶与激素的特异性,免疫调节,神经冲动的传导

[解析]A:酶可以在非细胞条件下发挥作用,但激素需要识别细胞膜上的载体,因此不能在非细胞条件下发挥作用,故错误。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但有些激素如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全身细胞,而抗体并非都作用于细胞,也可作用于病毒等大分子物质,故错误。C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还有未致敏的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故错误。D: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是兴奋区和未兴奋区之间形成局部电流的形式为前导的,正确。

59.若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单选1分)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 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 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答案]C [考点]免疫调节

[解析]体液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暴露抗原决定簇,并将之呈递T细胞,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并分泌淋巴因子,促使B细胞增殖分化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效应B细胞),浆细胞是成熟的功能性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分裂。因


A,B,D正确,C错误。

60.科学家温特做了如下实验;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快上,几个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快切成小块,再将经处理的琼脂快放在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快,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该实验证明了;(单选1分)

A.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B.造成胚芽鞘弯曲的次级是某种化学物质 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D.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 [答案]B

[考点]植物激素调节

[解析]温特实验中放置在切去尖端切面上的琼脂块,一组放置过尖端,一组是空白琼脂块,二者构成对照,说明了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促进尖端下面一段生长。温特实验不能说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以及化学本质。本实验更是跟光源没有任何关系。因此A,C,D错,B正确。

61.光照、赤霉素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对某种植物茎伸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61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单选1分)



A.茎伸长受抑制均由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引起 B.赤霉素是影响茎伸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C.植物茎伸长与光照时间无关 D.该植物是赤霉素缺失突变体 [答案]B


[考点]光照、赤霉素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对植物茎伸长的影响,识图分析实验数据能力

[解析]A:根据题图,光照时间长短、赤霉素、赤霉素合成抑制剂等均会影响茎的伸长,各组限制因素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故A错误。B:对比1组和2组的茎长,说明赤霉素是影响茎伸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故B正确。C:对比1组和4组的茎长,说明植物茎伸长与光照时间长短有关,故C错误。D:对比4组和5组的茎长,同样光照时间情况下,使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的小组茎长较短,说明该植物体自身的赤霉素合成受阻导致茎长伸长受阻,该植物不是赤霉素缺失突变体,D错误。故选B 62.在哪种动物中,肺的容积在呼吸换气的所有阶段都相对恒定:(单选1分)

A.昆虫中B.鸟类中C.哺乳动物中D.爬行动物中 [答案]B

[考点]动物解剖及生理。呼吸:气体交换,呼吸器官

[解析]这四类动物中肺的容积在呼吸换气阶段都相对恒定的是鸟类。

鸟类呼吸系统的构造非常特殊,包括气管、支气管、肺和一些气囊,支气管一直穿过肺而与腹气囊相通,这一段称为中支气管。鸟类有9个气囊,分为前气囊后气囊,前气囊与肺前端支气管相通;鸟类的肺与其他脊推动物的不同,由许多1000多条)副支气管组成,这些副支气管与肺的前后次级支气管相通,

呼吸时气流通过支气管-中支气管一后气囊-后次级支气管-副支气管一前次级支气管-前气囊-支气管这样一条复杂的环路:吸气时潮气量的20%左右进到后次级支气管和肺内,其余80%进入后气囊。而当吸气时,后气囊的气体又经后次级支气管到肺,第二次吸气时,到前气囊,第二次呼气时,才由前气囊排出体外。吸气时前后气囊都扩大,而肺比较坚固,呼吸时其容积无明显变化。

鸟类的肺的容积不大,但因有气囊,其呼吸系统内气体容比普通动物大的多。气囊有贮存空气的作用,无气体交换作用,副支气管壁上有无数空气毛细管,使肺呈海绵状。副支气管和空气毛细管周围有大量毛细血管,是气体交换的部分。 63.鱼类中,血液从心室到心房流动时,血液的压力是如何变化的:(单选1分)

A-心房V-心室P-血液的压力




[答案]D

[考点]动物生理循环系统

[解析]静脉窦、心房、心室和板鳃类的动脉圆锥由典型的心肌纤维组成,能收缩,而真骨鱼的动脉球不能收缩,鱼类血液被心脏压出后,先注入腹大动脉,前进入左右鳃脉,在鳃部经过气体交换后,经过鳃动脉汇背大动脉,再由此发出许多动脉,将血液分流到鱼体各组织内进行物质交换后,由各部静脉汇入总主静脉(又称古维尔氏管开口静脉窦),再经静脉窦入心房再入心室。



鱼类心脏产生的压力比圆口类高,腹大动脉的血压在2-8.2Kpa之间:电磁流量计纪录显示,心室内的压力在每次心搏时变动较大,而动脉球内的压力变化较小且缓慢,即脉搏压减少,动脉球的这种压力缓冲作用既有利保护鳃丝,又可以维持心室舒张时的血流。当血流通过鳃后,血压的波动幅度大为减少,背大动脉内比腹大动脉和入鳃动脉的低得多。心室收缩时,因负压使心房扩张,正好把血液吸入心房。可见血液压力的变化应如D图所示。

64.对短日照植物而言,下面哪些处理最适合抑制开花(所有处理在暗中进行)(多2分)

A.顺序用红光和远红光照射 B.顺序用红光-远红光-红光照射 C.顺序用红光-远红光-白光照射

D.顺序用红光-远红光-白光-红光-白光照射


[答案]BCD [考点]植物生理学

[解析]短日植物需要较短的日照时间,在光敏色素的作用下,只要最后一次照射到远红光即能开花,发生红光与远红光的可逆效应。所以在中间抑制其开花用红光最有效。

光敏素由两种形式,吸收红光形式(Pr)和吸收远红光形式(Pfr),可以互相转变。Pr+红光→Pfr,Pfr+红光→Pr。Pfr有生理活性。

植物开花刺激物的形成取决于Pfr/Pr比值。短日照植物需要低的Pfr/Pr比值,光期结束时Pfr/Pr比值高,开花刺激物形成受阻,不能开花。转入夜间,Pfr转变为Pr或被破坏,Pfr/Pr比值下降,当Pfr/Pr比值下降到临界水平时,能诱导开花刺激物的形成,可以开花。如用红光将黑暗间断,Pr转变为PfrPfr/Pr提高,开花刺激物形成受阻,就不能开花。



65.1个细胞的静息电位在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后会发生变化。若图中箭头表示化合物添加,则图1反应哪种化合物的添加:(单选1分)

ANA+-载体B.河豚毒素(NA+通道的抑制剂)C.缬氨霉素(K+-载体)D.乙酰胆碱



[答案]B

[考点]动物生理:细胞的生理电现象:静息电位的产生原理

[解析]河豚毒素可阻断Na+通道(门控通道),受刺激后Na+通透性不能增加,对钾离子通透性无影响,故不影响静息电位产生,只影响动作电位的形成。 66.(接65题)在图2和图3中显示的跨膜电位的变化分别指:(单选1分)


A.超级化、去极化B去极化、超级化 C.去极化、复极化D.复极化、去极化 [答案]A

[考点]考点:动物生理学:静息电位

[解析]超极化:以静息电位为准,若膜内电位向负值增大的方向变化; 去极化:若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 复极化:细胞发生去极化后向原先的极化方向恢复。

67.在一个有8400人的隔离人群中,等位基因1A的频率是30%,等位基因1B的频率10%O型血的人数和百分比分别是什么:(单选1分)

A.5046%B.109213%C.378045%D.3024;36% [答案]D [考点]

[解析]I(A)30%I(B)10%可求出Ii=1-I(A)+I(B)=60% O型血=I(i)*I(i)=36%3024

68.右图显示在一个果蝇胚胎中5种假设的蛋白质的浓度分布。右端在左,后端在右。AB基因产物激活Q基因的表达。CD基因的产物抑制Q基因的表达。如果ABCD基因中的1个突变了,Q蛋白可能在何处发现?从下列提议的可能中选择正确的答案:(多选2分)



A.突变体A没有重要的变化B.突变体B基因的表达明显减少

C.突变体C可能在胚胎的前端发现D.突变体D可能在胚胎的后端发现 [答案]C,D

[考点]基因对蛋白表达的相互作用,图表分析能力

[解析]Q蛋白在胚胎中间大量表达,胚胎前端几乎不表达,而C浓度高,说明C起主要抑制作用;胚胎后端几乎不表达,而D浓度高,说明D起主要抑制作用,即C


抑制Q在前端表达,D抑制Q在后端表达,因此C,D正确。在Q蛋白大量表达的胚胎中部,A蛋白浓度高,B蛋白浓度低,说明A蛋白对激活Q蛋白表达起主要作用,因此突变体A表达量应明显下降,突变体B变化不明显,故A,B错。

69、图69为一种常见的生物,其分类地位是:1动物界2节肢动物门3棘皮动物门4软体动物门5真菌6唇足纲7昆虫纲8黑腹果蝇9植物界10蜜蜂属11腹足纲12环节动物门13原生动物门14胎生的15膜翅目16家养的17蛛形纲18刺胞亚门19双翅目20该动物科名后缀TADAC21果蝇属22蚜属23叶甲属24鞘翅目25斑点形阴茎26寡毛27鳞翅目28疾蚊属29飞蝗属



A.1.2.7.19.21B.1.3.6.10.22C.1.12.15.17.21D.1.4.20.25.28 [答案]A [考点]昆虫分类 [解析]图为果蝇。

果蝇为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有颚亚门-昆虫纲-有翅亚纲-双翅目-短角亚目-果蝇科—果蝇属昆虫

70.(69)这种生物的足适:(单选1分)

A.跳跃B.采集C.行走D.抓握 [答案]D [考点]

[解析]昆虫具有抓握和粘附于表面的结构。足跗节上的爪能在粗糙的表面上抓牢。 71.(接69题)这个生物的足从最接近身体的部位向外排列的结构,依次是;(单1分)


A.腿节胫节转节基节跗节B.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 C.腿节胫节基节转接跗节D.跗节转节基节腿节胫节 [答案]B

[考点]动物的结构

[解析]右图为雄性果蝇的左前足。



C、基节TR、转节F腿节TI、胫节TA、跗节

72.(接69题)下列哪些生物的器官与上述生物的翅同源:(单选1分)

A.麻雀的翼B.蝙蝠的翼手C.蛙的后肢D.蝗虫的革质翅 [答案]D

[考点]]动物的器官

[解析]同源器官指不同生物的某些器官在基本结构、各部分和生物体的相互关系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彼此相同,但在外形上有时并不相似,功能上也有差别,例如脊椎动物的前肢:鸟的翅膀、蝙蝠的翼膜、鲸的胸鳍、狗的前肢以及人的上肢;同功器官指在功能上相同,有时形状也相似,但其来源与基本结构均不同。

麻雀的翼和果蝇的翅属于同功能器官。A错。麻雀的翼和蝙蝠的翼膜为同源器官,B错。

73.(接69题)这个生物的口器类型为:(单选1分)

A.刺吸式B.舔舐式C.虹吸式D.咀嚼式 [答案]A

[考点]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解析]昆虫口器由头部后面的3对附肢和一部分头部结构联合组成,主要有摄食、感觉等功能.口器的类型特点与生活方式相适应,

刺吸式口器,口器形成了针管形,用以吸食植物或动物体内的液汁.这种口器不能食固体食物,只能刺入组织中吸取汁液.如蚊、虱、椿象等;

舔舐式口器,其主要部分为头部和以下唇为主构成的吻,吻端是下唇形成的伪气管组成的唇瓣,用以收集物体表面的液汁;下唇包住了上唇和舌,上唇和舌构成食物道.舌中还有唾液管.如蝇;

虹吸式口器,是以小颚的外叶左右合抱成长管状的食物道,盘卷在头部前下方,如钟表的发条一样,用时伸长.如蛾、蝶等。

咀嚼式口器,一般认为较原始的昆虫所具有的口器,如蝗虫、蜜蜂; 74.(接69题)这种生物的发育必然经历的一个特殊阶段是:(单选1分)

A.孢子囊B.雷蚴C.水泡囊D. [答案]D

[考点]昆虫的发育过程

[解析]苍蝇为完全变态的昆虫,它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蛆)、蛹、成虫,四个时期,各个时期的形态完全不同。

75.(接69题)对人类而言,这个物种的有益之处是:(单选1分)

A.遗传学观察对象B.昏睡病的传播媒介C.人的寄生虫D.农作物的益虫 [答案]A [考点]

[解析]黑腹果蝇作为一种常见的模式生物,已经大量使用在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上的研究。

作为实验动物,果蝇有很多优点。饲养容易;繁殖快;果蝇只有四对染色体,数量少而且形状有明显差别;果蝇性状变异很多,这些特点对遗传学研究也有很大好处。科学家不仅用果蝇证实了孟德尔定律,而且发现了果蝇白眼突变的性连锁遗传,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直线排列以及连锁交换定律。

三、动物行为、生态学(1520分)


76.下列关于动物本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单选1分)

A.动机行为是一类特殊的本能行为

B.本能行为完全由外界刺激所决定,不具有内源性 C.本能行为形式主要是有遗传所决定的

D.动物的本能动作,必须被对方接受、感受以后才有意义 [答案]B

[考点]动物的本能行为

[解析]本能行为是在"本能理论"里面,指一种先天的复杂的行为方式,这种本能行为是有所谓的钥匙刺激引起的,而且只要内在的动机一直存在,行为就会持续下去。该种行为具有前提,就是个体具有选择性的,对特定刺激敏感的环境知觉和被激活的动机。B不对

77.信天翁在海洋上空从南非向澳洲方向迁徙时,绕着逆时针方向转圈的原因是:1分)

A.转圈是不同个体间传达消息的方式,藉此告知彼此迁徙的方向 B.主要是较年幼的个体导航系统尚未发育安全,因而产生转圈的行为 C.上升的热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信天翁是利用热气流来帮助迁徙 D.转圈是信天翁用来发现和防御天敌的一种行为 [答案]C [考点]

[解析]信天翁属于鹱形目、信天翁科。

信天翁是最善于滑翔的鸟类之一。在有风的气候条件下,能在空中停留几小时而无需拍动其极其长而窄的翅膀。它们需要逆风起飞,有时还要助跑或从悬崖边缘起飞。无风时,则难于使其笨重的身体升空,多漂浮在水面上。 78.关于鸟类迁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单选1分)

A.夏季飞来繁殖,冬季南去的鸟称夏候鸟,如杜鹃 B.冬季飞来越冬,春季北去繁殖的鸟类称冬候鸟,如家燕 C.终年留居在出生地不发生迁徙的鸟称留鸟,如麻雀,野鸭


D.大雁属旅鸟,即每年仅在春秋季规律性的从我国某地路过的鸟类 [答案]C

[考点]种群--鸟类迁徙

[解析]野鸭是候鸟。夏候鸟与冬候鸟这对名称是相对的,单就某一地区而言,一种鸟可能是夏候鸟也不可能是冬候鸟.如家燕、杜鹃、黄鹂就是我国的夏候鸟。而野鸭、鸿雁、天鹅等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即为冬候鸟留鸟,即某地一年四季皆可见的鸟类。终年生活在一个地区,不随季节迁徙的鸟叫留鸟。它们通常终年在其出生地(或称繁殖区)内生活。中国的留鸟有麻雀、乌鸦、白头翁、喜鹊、画眉、鱼鹰、啄木鸟、鹰等。旅鸟指迁徙中途经某地区,而又不在该地区繁殖或越冬,就该地区而言,这些鸟种即为旅鸟。候鸟在依不同季节而从一个栖居地飞到另一个栖居地的过程中,经过某些地区,不在这个地区繁殖,也不在这个地区过冬,这种候鸟就成为该地区的旅鸟。

79.蜜蜂的工蜂发现蜜源后,回巢跳“8”字形舞,与下列关系密切相关的是:(多2分)

A.蜜源的方向B.蜜源的距离C.食物的种类D.食物的丰富度 [答案]AB

[考点]动物行为---动物信息交流方式

[解析]种类是由气味表达的,不能反应丰度所以CD不对

大批工蜂出巢采蜜前先派出“侦察蜂”去寻找蜜源。这些“侦察员”一旦发现了有利的采蜜地点或新的优质蜜源植物,它们就会变成采集蜂,并飞回蜂巢跳上一支圆圈舞蹈或“8”字形舞蹈来指出食物的所在地,并以舞蹈的速度表示蜂巢到蜜源之间的距离,还以附在身上的花粉的味道告知食物的种类,通知大家一块儿去采蜜。侦察蜂找到距蜂箱100米以内的蜜源时,即回巢报信,除留有追踪信息外,还在蜂巢上交替性地向左或向右转着小圆圈,以“圆舞”的方式爬行。

如果蜜源在距蜂箱百米以外,侦察蜂便改变舞姿,呈“∞”字,所以也叫“8字舞”或“摆尾舞”。如果将全部爬行路线相连,直线爬行的时间越长,表示距离蜜源越远。直线爬行持续1秒钟,表示距离蜜源约500米;持续2秒,则约l000米。


蜜源与蜂巢的距离和舞蹈动作的快慢有直接关系。距离越近,舞蹈过程中转弯越急、爬行越快;距离越远,转弯越缓,动作也慢。蜜蜂的舞蹈动作,不仅能报告花蜜距巢远近,还能指示花蜜所在的方向。如果跳摇摆舞时,蜜蜂头朝上,则是说:“朝太阳的方向飞去,能找到花粉。”反之,则是报告:“在背向太阳的地方可以找到食物。”

80.森林中大多数鸟类是单配偶制,主要是:(单选1分)

A.领域质量变化小B领域质量变化大C领域斑块分布D竞争激烈 [答案]A

[考点]动物行为---动物繁殖方式

[解析]森林领域质量均匀分布指种群内婚配的种种类型,包括配偶的数目,配偶持续时间,以及对后代的抚育等。有一雌多雄制、一雄多雌制及单配偶制。

影响因素:决定动物婚配制度的主要生态因素是资源的质量和分布。高质而分布均匀的资源有利于产生单配偶制。

81.猪等哺乳动物以及秧鸡等鸟类,常存在有集体生殖和生殖帮手等现象,帮手是非生殖个体。作为帮手,从一个生殖群体中获得的好处是:(多选2分)

A可以成为领域潜存的竞争者. B可以享受集体拥有的资源

C养育与自己有亲缘关系的生殖者,获得亲缘选择方面的好处 D提高自身存活率,增加将来为独立生殖的机会 [答案]ABCD

[考点]动物行为--动物的生殖合作与帮手

[解析](1)减少较早离群的风险,增加帮手存活的机会;(2)获得生殖经验;知更鸟:往往充当几年的生殖帮手,所以,处于生殖状态的知更鸟常常不足种群数量的25%。(3)继承双亲领域;对于领域短缺的生态压力大的物种来说,一个从属个体获得领域的方式有三种,A向领域占有者挑战并获胜,B等待空缺领域并占有,C留在自己出生群中,直到与自己同性别的生殖者死亡后去替代它而继承领域。4)结伙离群;当争夺领域的竞争很激烈时,一些非生殖的从属个体常常以本群


的领域为基地结伙离群,向外扩张另寻领域。(5)帮助的相互性;帮助的相互性是指帮助行为是建立在可以得到回报的基础上的。a一个帮手先是提供帮助,后来又得到它所帮助养育过的个体的帮助。如林戴胜、橡树啄木鸟、伯劳等。b在生殖者之间进行直接的相互帮助是很少见的,但一个生殖者在生殖失败后转而去为本群中另一对生殖者充当帮手却是常见的。如长尾山雀。c帮助的相互性和互惠性决定于同群不同个体生殖时间的同步化。如一些哺乳动物的大多雌兽同时生殖并不加区别地为它们所生的仔兽喂奶,在一个雌兽的后代夭折后,它仍会为别的雌兽的仔兽喂奶。 82.生态学最基本的单位是:(单选1分)

A生物体B种群C细胞D分子 [答案]B

[考点]生态学--种群

[解析]生态学最基本的单位是物种,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 83.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取决于:(单选1分)

A该种群所处的环境中个体的生存状况B基因 C.R-对策D.K-对策 [答案]B

[考点]生态学-种群

[解析]内禀增长率是指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在食物与空间不受限制、同种其它个体的密度维持在最适水平、环境中没有天敌、并在某一特定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食物性质的环境条件组配下,种群的最大瞬时增长率。反映了种群在理想状态下,生物种群的扩繁能力。因此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取决于基因。

84.澳大利亚生态学家把控制演替过程的各种因素分为的三类机制是:(多选2分)

A环境改变B促进C抑制D耐受 [答案]BCD

[考点]生物群落--群落的演替

[解析]这是ConellSlatyer1977年提出的,他们提出了三重机制说,包括促进理论和抑制理论。忍耐理论认为,演替早期先锋种的存在并不重要,任何种都可以


开始演替。植物替代伴随着环境资源的递减,较能忍受有限资源的物种将会取代其它条件。演替就是靠这些种的入侵和原来定居物种的逐渐减少而进行的,主要取决于初始条件。因此演替的机制分为三种机制:促进模型,抑制模型和耐受模型。 85.形成热带地区树种的多样性高的机制是:(多选2分)

A环境异质性高B植食动物和病原体对普通物种影响大 C中度干扰多D树种竞争排除经历时间长 [答案]CD

[考点]生态系统--热带生态系统

[解析]微观生态学和遗传学认为环境异质性是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原因,生态脆弱区基本特征环境异质性高断层形成的频率影响物种多样性。据此Connell等提出了中度干扰假说(intermediatedisturbancehypothesis),即中等程度的干扰能维持高多样性。另外,竞争排除是指两个互相竞争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于同一生态位。因此,树种竞争排除经历时间长必然导致树种多样性高。

86.淡水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静水生态系统和流水生态系统,这两种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子和植物、动物都不同。下列生态系统的特征中符合流水生态系统的是:(单选1分)

①随水深增加,光强快速减弱②通常水温波动③产生了持久的浮游生物④动物的体型为流线型⑤动物有吸盘

A.①④B.②③C.③⑤D.④⑤ [答案]B

[考点]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

[解析]流水生态系统营养物质丰富,动植物种类也较多,生产者主要是浮游植物及岸边的高等植物,此外,从陆地上随雨水等进入河中的叶片碎屑等,也是水生生物的重要营养来源,因此,各种浮游生物较多。流水与空气接触面积更大,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较大,因此水温波动也较大。而光照强度在一个生态系统内部也有变化,一般光强在陆地生态系统内自上而下逐渐减弱,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则是随水深的增加而迅速递减,这一特征是静水生态系统和流水生态系统都具有的。


87.从河流的源头向河流的下游依次取样,水样的水质参数增加的有:(多选2分)

A水温B含氧量和矿质养分的量C浊度和沉积物的量 D水流流速 [答案]BC

[考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解析]随着河流从上游向下游流动,水充分与空气以及周围环境接触,含氧量以及矿质养分含量增加,另外,浊度和沉积物的量也随着河流的流动逐渐增加。因此BC

88.88为一个水生生态系统中,用绿色植物和光合藻类产生及消耗的氧作为指标测定的生产力。(PS-光合作用,R-呼吸)图中哪一根方柱代表初级生产量:(单1分)

A.PSB,RC.PS+RD.PS-R [答案]A

[考点]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初级生产量(primaryproduction)是指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

89.(接88)一场藻类爆发会使养分耗尽,藻类会死去,然后微生物开始分解。在藻类爆发期间会发生什么:(单选1分)



A.PS会增加,R会降低BPS会降低,R会增加 C.PSR不好变化DPSR会增加 [答案]D

[考点]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藻类爆发,藻类也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PS会增加,但同时呼吸作用也会增加


90.一个生态演替的顶级群落的典型特征是:(单选1分)

A.生态系统相对稳定B生物量的增长达到最大

C植物与动物的物种数量持续快速增长D每一年的生态系统净生产量都不同 [答案]A

[考点]生物群落--群落演替

[解析]顶级群落(climaxcommunity)是生态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其中各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产生量和消耗量(如呼吸)也都达到平衡。

四、遗传与进化生物学,生物系统学(25题,34)

91.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单选1分)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答案]C

[考点]遗传---基因的本质

[解析]见课本43-44页。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表明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外面,因此,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92.92为生长素IAA对豌豆幼苗茎内赤霉素生物合成影响的示意图,图中GA1GA2GA20GA29是四种不同的赤霉素,只有GA1能促进豌豆茎的伸长,若图中酶1或酶2的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相应的生化反应受阻。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单选1分)

A.对去顶芽豌豆幼苗外施适宜浓度IAA,该植株茎内GA1的合成可恢复正常


B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豌豆幼苗的顶芽,该植株较正常株矮 C对酶1基因突变的豌豆幼苗施用GA20,该植株可恢复正常植株高度 D2基因突变的豌豆,其植株较正常植株高 [答案]C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解析]对去顶芽豌豆幼苗施加适宜浓度IAA,抑制GA29GA8的合成,促进GA20形成GA1A正确;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顶芽,则生长素不能运输到作用部位,GA1少,而其他三种赤霉素多,茎的伸长减弱,植株较矮,B正确;酶1基因突变,施用GA20也无法催化GA1形成,不可恢复正常高度,C错误;酶2突变的豌豆,GA20形成GA1过程不受影响,还阻断了GA2GA1的消耗,所以比正常植株较高,D正确。

93.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93列分析错误的是:(单选1分)



A曲线IIF2Aa基因型频率为0.4 B曲线IIIF2Aa基因型频率为0.4

C曲线IVFn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 D曲线IIV的各子代间A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 [答案]C

[考点]遗传--分离定律

[解析]根据题意,这四种交配方案对应的曲线依次是:IV、Ⅰ、IIIII。连续自


交和随机交配这两者都不存在选择,所以不会发生进化,Aa的基因频率都不会改变,D项正确。连续自交和随机交配的F1代的Aa的基因频率都是1/2,所以IIV符合,但是连续自交的结果是纯合子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杂合子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所以I是随机交配的结果,IV是自交的结果。曲线IIIIIF1代杂合子Aa所占的比例相同,这是由于自交和随机交配的结果是一样的,都是Aa交配的结果后代1/4AA+1/2Aa+1/4aa),淘汰掉aaAa的比例都是2/3,也就是

1/3AA+2/3Aa如果自交则其后代是1/3AA+2/3Aa1/4AA+1/2Aa+1/4aa淘汰掉aa以后,得到的后代F23/5AA+2/5AaAa所占的比例是0.4。如果随机交配,根据遗传平衡定律(2/3A+1/3a2,后代是(4/9AA+4/9Aa+1/9aa),淘汰掉aa,则F21/2AA+2/2Aa,所以从这里看以看出曲线II是随机交配并淘汰aa的曲线,曲线III是自交并淘汰aa的曲线,A项正确。曲线II是随机交配并淘汰aa的曲线,F3随机交配以后(3/4A+1/4a2,则9/16AA+6/16Aa+1/16aa,淘汰掉aa以后,3/5AA+2/5Aa,所以B项正确。曲线IV是自交的结果在Fn代纯合子的比例是1-1/2n,则比上一代Fn-1增加的数值是1-1/2n—(1-1/2n-1=1/2nC项不正确。

94.基因型为Aa的水稻种植4代后,群体中基因型aa所占比例是:(单选1分)

A.1/16B1/32C,15/16D.15/32 [答案]D

[考点]遗传--孟德尔分离定律

[解析]F1代中aa比例为1/4F2代中aa比例为1/2*1/4F3代中aa比例为1/2*1/2*1/4F4代中aa比例为1/2*1/2*1/2*1/4由于每一代得到纯合的基因型为aa的植株后,其后代基因型都为aa,因此,4代后,基因型为aa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这4代纯合基因型aa的总和,因此答案为15/32

95.abc是三个开白花的纯系植株,d是开红花的纯系植株,已知花色由二对基因决定,它们是独立分配的,①a×c→F1开白花;②b×c→F1开白花;③a×b→F1开红花;④d与任一白花纯系杂交,F1均开红花,这两对基因的作用方式是:(单1分)


A.抑制作用B上位作用C互补作用D重叠作用 [答案]C

[考点]遗传--互补作用

[解析]互补作用:简单的说就是存在两个显性基因(即A_B_)决定一种性状,剩下的基因型决定一种性状,在本题中即为(AABB红花;aaBBaabbAAbb白花),因此很容易判断出白花中两两杂交结果为两白一红,而红花跟三种白花杂交结果均为红花。 96.F因子是:(多选2分)

A.质粒B.性因子C.致育质粒D.隐蔽质粒 [答案]ABC [考点]微生物-F因子

[解析]F因子是最早发现的一种质粒。在细菌的接合作用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又称致育因子。细菌接合时,细菌间借伸长的性菌毛进行,通过F因子的传递而完成。

对于F因子来说,若游离于胞质中则为F+,它和F-进行结合杂交,结果是给、受体各含一个F因子(至于原因就不细说了)均成为F+F因子若结合在给体染色体基因中,则称做高频重组菌株Hfr,它和F-进行杂交,结果是受体成为F-,给体成为F’。性因子是指决定细菌的性的质粒。狭义的性因子指F因子。 97.表现交叉遗传的遗传方式是:(多选2分)

A.X连锁隐性遗传和Z连锁B.X连锁和Z连锁 C.Z连锁和Y连锁D.X连锁、Z连锁和Y连锁 [答案]AB

[考点]遗传学-交叉遗传

[解析]交叉遗传是指男性的X连锁基因必然来自母亲,以后又必定传给女儿(以人类为例)。XY基因型生物中的X基因连锁为交叉遗传,同理,ZW型生物中的Z因连锁为交叉遗传。

98.在一个果蝇群体中收集到下面的数据:15只白眼雌蝇,52只白眼雄蝇,208野生型雄蝇,365只野生型雌蝇(112只携带白眼基因),使用上述数据计算白眼


等位基因的频率是:(单选1分)

A.0.15B.0.17C.0.19D.0.21 [答案]C

[考点]遗传学-基因频率

[解析]由题可知,野生型对白眼型基因,设这对等位基因为A-aA为野生型基因,a为白眼基因。由于果蝇眼色基因为伴X遗传,则可知:15只白眼雌蝇的基因型XaXa52只白眼雄蝇的基因型为XaY208只野生型雄蝇基因型为XAY365只野生型雌蝇112只携带白眼基因)基因型为112只携带白眼基因的雌蝇为XAXa不携带白眼基因的雌蝇为XAXA。所以,白眼等位基因的频率=白眼等位基因个数/(白眼等位基因个数+野生型等位基因个数)=(15×2+52×1+112×1)/(15×2+52×1+208×1+365×2)=0.19,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99.下列哪些是调控基因表达产生的调节蛋白:(多选2分)

A.阻遏蛋白B.组蛋白C.CAPD.CRP [答案]A

[考点]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DNA表达的调控

[解析]阻遏蛋白是指基于某种调节基因所制成的一种控制蛋白质,在原核生物中具有抑制特定基因(群)产生特征蛋白质的作用。能识别特定的操纵基因(即操纵子是阻遏蛋白的结合位点),当操纵序列结合阻遏蛋白时会阻碍RNA聚合酶与启动序列的结合,或使RNA聚合酶不能沿DNA向前移动,阻遏转录,介导负性调节。因而可抑制与这个操纵基因相联系的基因群,也就是操纵子的mRNA合成,以达到调控基因的表达。

组蛋白是真核生物体细胞染色质中的碱性蛋白质,可通过组蛋白修饰进行基因表达的调控,如乙酰化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已经广为人知。

CAP是大肠杆菌分解代谢物基因活化蛋白,这种蛋白可将葡萄糖饥饿信号传递个许多操纵子,使细菌在缺乏葡萄糖时可以利用其他碳源。

CRPC-反应蛋白,是于1930年发现,是一种能与肺炎球菌C多糖体反应形成复合物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100.密码子发生改变:AAA→TAA,这是:(多选2分)(这个题表述有问题,密码子存在于mRNA上,不可能出现T

A.转换突变B.颠换突变C.移码D.碱基替换 [答案]BCD

[考点]遗传学-基因突变

[解析]基因突变有两种方式,碱基替换突变和移码突变。

1)碱基替换突变:指DNA分子中一个碱基对被另一个不同的碱基对取代所引起的突变,也称为点突变。点突变分转换和颠换两种形式。如果一种嘌呤被另一种嘌呤取代或一种嘧啶被另一种嘧啶取代则称为转换。嘌呤取代嘧啶或嘧啶取代嘌呤的突变则称为颠换。

2)移码突变:指DNA片段中某一位点插入插入或丢失一个或几个(非33的倍数)碱基对时,造成插入或丢失位点以后的一系列编码顺序发生错位的一种突变。

由题可知,密码子发生改变:AAA→TAA,则对应DNA的变化为TTT→ATT,可以看成是一个T转变成了一个A,为颠换突变,属于碱基替换;也可以看成两个T之间插入了一个A,因此可以看成是移码突变,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CD 101.两个小麦品种杂交的F2的表现型方差为0.8,狭义遗传力为60%,广义遗传力80%,计算所得环境方差、加性方差和显性方差分别是:(单选1分)

A.0.160.480.16B.0.180.460.36C.0.200.440.34D.0.220.480.30

[答案]A

[考点]遗传学-遗传力

[解析]1F2的表型方差=加性方差+显性方差+环境方差,所以有:0.8=加性方差+显性方差+环境方差;

2)广义遗传力是指表型方差(Vp)中遗传方差(Vg)所占的比率,遗传方=加性方差+显性方差。所以有:80%=(加性方差+显性方差)/0.8

3狭义遗传力是指表型方差Vp中加性方差VA所占的比率,所以有:


60%=加性方差/0.8;解得:加性方差=0.48,显性方差=0.16,环境方差=0.16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102.斑马鱼的酶D17号染色体上的D基因编码,具有纯合突变基因(dd)的斑马鱼胚胎会发生红色荧光,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G)基因整合到斑马鱼17号染色体上,带有G基因的胚胎能够发生绿色荧光,未整合G基因的染色体的对于位点表示为g,欧诺个个体MN进行如右杂交实验,根据上述杂交实验推测,亲M的基因型是:(单选1分)



A.DDggB.DdggC.ddGGD.ddGg [答案]B

[考点]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

[解析]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可推知,胚胎会发出红色荧光个体的基因组成为ddgg,胚胎无荧光个体的基因组成为DggMN要产生ddgg后代,亲代M的基因型为Ddgg

103.接(102题)子代中只发出绿色荧光的胚胎基因型包括:(多选2分)

A.DDGGB.DDGgC.DdGGD.DdGg [答案]BD

[考点]遗传学-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解析]因为DdGg连锁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亲代M(基因型为Ddgg产生的配子有Dgdg两种,比例为1:1;亲代N(基因型为DdGg)产生的配子有DGdg两种,比例也为1:1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DDGg(绿色荧光)Ddgg(无荧光)、DdGg(绿色荧光)、ddgg(红色荧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D 104.接(102题)该亲本产生的重组配子占其全部配子的比例:算式为:(单选1分)


A.4×(红·绿荧光胚胎数量/胚胎总数)B.2×(红·绿荧光胚胎数量/胚胎总数)

C.(胚胎总数-红·绿荧光胚胎数量)/4D.(胚胎总数-红·绿荧光胚胎数量)/2

[答案]A

[考点]遗传学-基因重组

[解析]既有红色荧光又有绿色荧光的胚胎的基因组成为ddG_,亲代M(基因型Ddgg)不管是否发生交叉互换,产生的配子只有Dgdg两种,既有红色荧光又有绿色荧光的胚胎的基因组成应该为ddGg亲代N(基因型为DdGg应该提供dG配子,由基因在染色体分布图可以直接看出,亲代N只有在减数分裂过程发生交叉互换的前提下,才能产生dG配子。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三个极体和一个卵细胞,在交叉互换的情况下,产生dG配子的概率是1/4,所以题目要求写的算式为4×(红·绿荧光胚胎数量/胚胎总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105.采用特异性引物对花椰菜和黑芥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得到两亲本的差异性条带,可用于杂种植株的鉴定。105为用该引物对双亲即再生植株1-4进行PCR扩增的结果。据图判断再生植株A-D中一定是杂种植株的有:(多选2分)(2013年天津高考9题第4小题)A-D哪来的??天下题目一大抄,抄都抄错了!

A.1B.2C.3D.4



[答案]C

[考点]分子生物学-DNA扩增技术

[解析]根据图谱,花椰菜含有碱基对为300600DNA片段,黑芥还有碱基对100013001500的片段,再生植株3只含有长度为300600的片段,与花


椰菜一致,124既含有花椰菜DNA片段,又含有黑芥DNA片段,为杂种植株,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06.基因芯片的测序原理是DNA分子杂交测序方法,即通过与一组已知序列的核酸探针杂交进行核酸序列测定的方法。先在一块基片表面固定序列已知的八核苷酸的探针当溶液中带有荧光标记的靶核酸序列,与基因芯片上对应位置的核酸探针产生互补配对时,通过确定荧光强度最强的探针位置,获得一组序列完全互补的序列。据此可重组出靶核酸的序列,TATGCAATCTAG(过程见右图1),若靶核酸序列与八核苷酸的探针杂交后,荧光强度最强的探针位置如右图2所示,请分析溶液中靶序列为:(单选1分)



A.AGCCTAGCTGAAB.TCGGATCGACTT C.ATCGACTTD.TAGCTGAA [答案]A

[考点]分子生物学-基因芯片

[解析]由图2获得的杂交探针组如下:



由此可推测出重组的互补序列为TCGGATCGACTT,则溶液中靶序列为AGCCTAGCTGAA,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107.转化是:(单选1分)


A.细菌吸收一个质粒B.细菌表达一个基因 C.细菌吸收一个噬菌体D.从细菌中分离一个质粒 [答案]A

[考点]微生物-转化

[解析]转化是指某一基因型的细胞从周围介质中吸收来自另一基因型的细胞的DNA(外源DNA)而使它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发生相应变化的现象,该现象首先发现于细菌。在细菌中,通过转化进入受体细胞的则是染色体DNA的片断或质粒DNA完整的病毒DNA是通过转染过程中进入细胞,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108.λ噬菌体对大肠杆菌的感染一般用哪种方式检测:(单选1分)

A.细菌对某种抗生素的抗性B.单菌落在琼脂板上的生长 C.琼脂平板上产生裂解细菌的区域D.细菌DNA的限制性消化 [答案]C

[考点]生物学-噬菌体的培养

[解析]λ噬菌体是长尾噬菌体科的一种温和噬菌体,具有溶源性,即λ噬菌体在大肠杆菌体内可以呈环行分子存在于细胞质中,也可通过整合酶的作用而整合到寄主染色体上成为原噬菌体状态,并与寄主染色体一起复制并能维持许多代。

λ噬菌体的检测方法为:将少数的溶源菌与大量的敏感性指示菌相混合,再与琼脂性培养基混合后制一个平板,经培养后溶源菌就长成菌落。由于溶源菌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有极少数个体会引起自发裂解,其释放的噬菌体可不断侵染溶源性细菌菌落周围的指示菌菌落,于是就形成一个个中央有溶源菌的小菌落,四周有透明圈围着这种独特噬菌体。

109.在患有哪种病的个体中缺乏对紫外线诱导DNA损伤的切除修复:(单选1分)

A.遗传型结肠癌B.Crohb氏症C.典型的DNA修复酶缺乏病D.DNA修复酶缺乏病的变型

[答案]C

[考点]生物化学-DNA损伤的修复

[解析]着色性干皮病(XP)是第一个与DNA损伤修复缺陷有关的人类疾病,可


累及各种族人群。患者细胞存在UV照射后DNA损伤修复功能缺陷,患者的皮肤部位缺乏核酸内切酶,不能修复被紫外线损伤的皮肤的DNA,因此在日光照射后皮肤容易被紫外线损伤,先是出现皮肤炎症,继而可发生皮肤癌。着色性干皮病是典型DNA修复酶缺乏症,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10.原核基因和蛋白质被称为“共线性”,这是因为:(多选2分)

A.初级转录子也是可翻译的mRNA这个事实 B.核糖体可直接翻译一个编码DNA区域

C.允许“反求遗传学”,意思是可根据各自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来构建特定基因的引物和探针

D.一编码区中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数目正好是各个合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数目的三倍

[答案]ACD

[考点]遗传学-基因和蛋白质

[解析]原核基因和蛋白质的“共线性”是指一个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其产物的氨基酸序列是一一对应的。由于基因决定蛋白质的序列组成,是由密码子对应特定氨基酸所决定的。所以。“共线性”则说明,由N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其基因由对应的基因编码区的3N个碱基组成。在原核生物中,基因与其产物是共线性的。这在基因克隆中有重要意义。

A项,由N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其基因由对应的基因编码区的3N个碱基组成可知,初级转录子可不经过剪切和编辑,可直接进行翻译,故A项正确。

C项,由于原核生物中,蛋白质和基因是一一对应的,因此可以根据各自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来推断特定基因,从而构建特定引物和探针,故C项正确。

D.由上可知,原核生物的编码区中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数目正好是各个合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数目的三倍,故D正确。

B.核糖体只能翻译转录得的mRNA,故B项错误。 111.人类核型中哪些组的染色体是ST染色体:(单选1分)

A.AB.CC.DD.B


[答案]C

[考点]遗传学-人体染色体组

[解析]ST染色体是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细胞分裂中期有些染色体的着丝粒位于染色体的一端,其短臂极短的染色体即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人类染色体D131415号染色体)和G组(2122号染色体)染色体就是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组。

112.一个物种在同一地区逐渐演变成为另一物种,这种物种形成的方式称为:(单1分)

A.继承式B.分化式C.异域式D.地理隔离式 [答案]A

[考点]进化生物学-物种的形成 [解析]物种形成方式有三种分类方法。 1)按新物种的种类分为继承式和分化式:

继承式是指一个种在同一地区内逐渐演变成另一个种(其数目不增加)。 分化式是指一个物种在其分布范围内(可以是同一地区或是不同地区)逐渐分化成两个以上的物种。

2)按物种隔离的方式分为异域式与同域式

异域式物种形成,即地理隔离式物种形成。是指当一个物种被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理隔离群体时,由于地理条件不同,适应性也不同,从而造成随机性和适应性的遗传变化,如这些变化能导致生殖隔离,就分化形成新物种。一般认为,这种方式在自然界中比较常见,在动物中尤其如此。

同域式物种形成,指分布在同一地区内的群体间由于生态的分异等原因,它们有机会进行杂交、交流基因并分化而形成新种的方式。一般认为,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新物种,在动物中可能以寄生性类群为最多。

3)按物种形成的速度可分为渐变式与骤变式

渐变式,指通过突变、选择和隔离等过程,首先形成若干亚种,然后进一步逐渐累积变异造成生殖隔离而成为新种的物种形成方式。渐变式又可分为两种方式:


即继承式和分化式。

骤变式,也称爆发式,指不需要悠久的演变历史,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新物种的方式。这种形式一般不经过亚种阶段,而是通过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变异、远缘杂交、大的基因突变等,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新物种。最有代表性的是通过杂交和多倍体形成新物种。

综上所述,一个物种在同一地区逐渐演变成为另一物种的物种形成方式为继承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113.直立人的主要代表是:(多选2分)

A.山顶洞人B.北京人C.爪哇人D.尼安德特人 [答案]BC

[考点]生物学-人类的进化

[解析]直立人是指距今180~20万年生活在非洲、欧洲和亚洲的古人类,一般认为直立人起源于非洲。主要代表有1890~1892年间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发现的“爪哇人”和1929年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的中国猿人”或“中国猿人北京种”,即“北京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C 114.细菌形成部分二倍体的过程不包括:(单选1分)

A.性导B.超感染C.细菌杂交D.转导

[答案]B[考点]遗传学-微生物的遗传物质的改变[解析]部分二倍体是指既带有自身完整的基因组,又有外源DNA片段的细胞或病毒。遗传物质在细菌中有四种转移的形式,那就是接合、转化、转导和原生质体融合,这四种转移形式都能产生部分二倍体。其中,性导即为接合,细菌杂交属于原生质体融合,故ACD均可产生部分二倍体。

115.侏罗纪发展最盛的生物类群:(多选2分)

A.三叶虫B.大爬行类C.原始鸟类D.裸子植物 [答案]BD

[考点]生物学-动植物类群的进化

[解析]侏罗纪是一个地质时代,界于三叠纪和白垩纪之间,约1亿9960万年前


(误差值为60万年)到1亿4550万年前(误差值为400万年),侏罗纪是中生代的第二个纪。该时期生物发展史的重要事件有恐龙成为陆地的统治者,翼龙类和鸟类出现,哺乳动物开始发展,陆生的裸子植物发展到极盛期等等。其中,恐龙属于大型爬行类动物。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D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ce0a9e162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4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