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发展简史

2022-08-24 05:14: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诗歌发展简史》,欢迎阅读!
简史,中国,诗歌,发展



中国诗歌发展简史

摘要:中国的诗歌源远流长。诗歌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诗歌作为最早形成的文体,早在商周时代即有了它的文字记载。在中国文学中,诗是基础。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歌这种文体久盛不衰,经历了历史的考验而流传了下来。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诗歌发展的不同阶段,诗歌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与状态。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回顾,从中进行反思。



关键词:《诗经》 《楚辞》 两汉乐府诗 魏晋文人诗 五言

早在文字产生以期,就有原始歌谣在口头流传。远古的歌谣,我们称之为传说时期的诗歌。它反映了原始人的宗教信仰。甲骨卜辞和《周易》卦爻辞中的韵语,是有文字记载的古代诗歌的萌芽。《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歌唱原始打猎的英武;《涂山氏女之歌》候人兮猗。记录了中国原始歌唱中第一首情歌。



周代政治变迁对诗歌演变影响很大。春秋战国之际社会经济政治的大变革带来文化上的百家争鸣,与之相应,诗歌也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西周时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是古代文学史上头一件大事。追溯它的产生和起源,按最保守的说法,从公元前十一世纪,《诗经》中的一些诗篇就开始出现了。《诗经》收集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间,三百零五篇诗。它按音乐标准分为三部分。是周王朝京都之外的地方乐歌,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则是宗庙祭祀时的乐舞曲。《诗经》的思想内容反映的社会生活非常广泛。有的诗篇揭露了统治者的腐朽,喊出反剥削,反压迫的呼声《诗经》显示了我国古代诗歌最初的伟大成就。后世把《诗经》奉为学习的最高典范。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在学习楚民歌基础上,创造了具有楚文化独特光采的新体诗——楚辞。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为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差别。楚辞体诗句式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字。诗歌充满着神奇瑰丽的想象,洋溢着楚地特有的文化浪漫。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运用这种诗歌形式,创作了古代文学史上第一抒情长诗,楚辞体的代表作——《离骚》,优美动人的《九歌》十一篇,言志述怀诗《九章》九篇,以及《天问》等,25篇楚辞作品。其中《天问》的特点:简短而一问到底的局势,节奏明快而强烈,能有效地宣泄积蓄已久的激情。《离骚》作为楚辞艺术的颠峰之作和代表,文学史上与《诗经》并称风骚,垂范于后世。《诗经》《楚辞》中的很多诗歌也是和乐舞有很大关系的。《诗经》三百零五篇都可以和乐歌唱;《楚辞》中的《九歌》,是用于祭祀的、与乐舞配合的歌曲。《诗经》与《离骚》一起,奠定了以风、骚为基础的传统诗歌的创作规范,共同构成了中国诗歌发展史的源头。



先秦经历了一个由原始文化向理性文化嬗变的过程;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由宗教颂赞祷祝演进为政治叙事诗,再演进到言志抒情诗。这些诗歌或追




念先祖,或美刺时政,或吟咏性情,奠定了中国诗歌的发展方向。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相适应,汉代文学失去了先秦文学的生动活泼与多姿多彩,形成了格式化的、凝重板滞的风格。先秦的主要诗歌样式是四言,这种体裁在汉代虽然继续沿用,但已已经僵化、不再居于主导地位。汉代产生了新的诗歌样式——五言诗。这种诗体西汉时期多见于歌谣和乐府诗。《诗经》《楚辞》之后。两汉乐府诗成为中国诗歌史上又一壮丽的景观,它以新的姿态和新的活力,在民间从而在文人中,都显示了不可抗拒的力量,并由此酝酿出中国诗歌的新节奏、新形式——五七言体。乐府本是国家音乐管理机构,负有采编民歌民谣,配乐演唱的职能。后人将乐府机构配乐演唱的歌称名为汉乐府诗。(两汉乐府诗是指朝廷乐府系统之类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两汉乐府诗以其独具匠心的立意命题,高超的叙事技巧,灵活多样的体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新的范本。



汉乐府民歌和《诗经》是一脉相承的,《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汉乐府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深刻反映了两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愿望和要求。有的控诉了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政策,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有的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以及表达了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如《孔雀东南飞》《上邪》《有所思》,有的对社会下层人民的不幸表示深切的同情,如《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等等。而《诗经》以抒情为主,汉乐府长于叙事铺陈,标志着古代叙事诗的完全成熟。《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汉民族第一叙事长诗。汉代文人诗歌一直无所成就。到东汉,文人在乐府民歌影响下试作五言诗,班固的《咏史》诗,写得质木无文,极少诗味,但是是现存最早文人五言诗。东汉末年产生的《古诗十九首》才成为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文人五言诗在东汉开始大量出现,班固、张衡、蔡邕等人对五言诗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东汉的五言诗已经成熟,叙事诗有《孔雀东南飞》这样的鸿篇巨制,抒情诗的典范是《古诗十九首》



东汉末年,社会发生剧变。但诗歌的地位仍然是最重要的。汉末魏初,积乱离,风衰俗怨的社会背景下面,文人诗歌创作进入了五言腾踊的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为核心,加上孔融、王粲、刘桢、陈琳等所谓建安七子组成的邺下文人集团,创造了建安文学的辉煌。建安文人的作品,具有慷慨任气这种共同的时代风格,其中曹操的诗歌,沉雄悲凉,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表露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魏晋之交,随着世风的变易,诗歌创作呈现出与建安时代不同的风貌。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日益摆脱经学的影响,而获得独立的发展,开始进入自觉时代。南北朝时期,许多文人专力于文学创作,而主要运用的文学样式是诗歌。南朝诗歌在谢灵运手上山水诗大放光芒,其后谢眺的山水诗写得清新圆熟,世称大小。诗人鲍照出身寒微,则擅长用七言古诗体来抒发愤世嫉俗的情怀,他隔句押韵的七言歌行为七言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梁、陈小朝廷在诗歌这种文体上异军突起。南朝民歌产生于长江中下游的市井间,本十分俗气,却引起了梁陈宫廷文人的兴趣,促进了梁陈宫体诗的产生。齐梁诗歌过分追求声色。



此外,南北朝乐府民歌也足以与汉乐府诗前后辉映。南朝的吴歌、西曲明丽柔婉,北朝少数民族歌曲则多刚健亢爽,风格各异,但都情意真切。



至魏晋,中国文学开始了自觉时代,并在南北朝完成了这个自觉的进程。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d4078f053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d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