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复习方法总结

2024-02-29 13:0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语文复习方法总结》,欢迎阅读!
复习,语文,总结,小学,方法



小学语文复习方法总结

小学语文复习方法总结

导语:优秀的教师在教学结课时常常使用设悬念的方法,使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时却戛然而止,从而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未知数,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使“且听下回分解”成为学生的学习期待。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小学语文复习方法总结,希望有所帮助! 一、理清——理清知识系统,理清复习思路 通过多年的教学发现语文教师在复习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目标不明确,在复习时老师没有向学生说清复习的内容和要求。 2知识点零散,没有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也未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和内在的规律。 3、计划紊乱,教师的复习计划缺乏条理性。 (一)知识系统要理清 复习要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归类整理。理清每一个单元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哪些是学生的盲点,从而形成知识网络体系。小学语文复习就必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本年段所要掌握的知识目标,结合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来确定复习目标。教师不能随意拔高或降低要求,所以复习前必须要清理本学期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 (二)复习思路要理清 语文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它的知识面广,做为引领者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清头绪,免做无用功。如在复习第五册时就抓住了两条思路: 第一条思路:抓住拼音、字、词、句、段、篇的基础的知识点,复习时既要顾及整体又要突出重点,并凭借拼音、字、词、句、段、篇进行听、说、读、写的系统训练。 第二条思路: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分层组合连成线,向四周发散,进而织成网。如复习反义词时出示多种题目类型: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读句子,找出反义词写在括号里;从下面词语中找出三组反义词;在文中找出反义词写下来;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教师举一反三,引导学生联想,发展求异思维。 两条思路各成一体又齐头并进,在此基础上,还要促进学生的观察、思维、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促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存储与提取、重组与整合、解与运用、分析与综合,提高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精心——习题设计要精心,教师讲评要精心 (一)习题设计要精心 由于个体差异,班中几十名学生知识水平不同,对所学知识的






掌握程度也不同。教师选习题时既要考虑到学生认知结构的普遍现象,又要考虑到学生个别差异的现象,因此,选择复习题一定要精心,要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设计一些既能巩固知识又有启发性的习题,要有的放矢的进行查漏补缺,切忌布置大量的单一的读、背、抄、做等机械性作业。如在设计习题时,可以换上学生喜欢的名称。推荐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习题丛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扩大视野,丰富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从而达到通过复习培优补差的目的。 特别要精选练习题,不要搞题海战术。选复习题时要有代表性,万万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如:第五册的词语:亮晶晶、头头是道、里应外合、白发苍苍、自言自语、又唱又跳、老老实实等。学习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1、让学生说说构词方式。 2、让学生照样子写三个。 3、让学生当小老师互批。 4选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话。 (二)教师讲评要精心 复习课的讲评既要改变以往教师“一言堂”的现象,也不能像新授课讲得那么细。教师要适当地淡化讲解,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在习题测试后,首先做好试卷的分析工作,掌握学生失分情况及原因,讲评时重视每次练习的失分题,使学生逐步减少失误,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再次讲评不求面面俱到,而是抓住典型题,问题举一反三,合三为一,讲清解题思路,做题规律。 如陈述句改反问句: 1、读,找出两句子的不同点(标点、句式不同) 2、再读,找出两个句子的相同点(意思相同) 3、改,肯定改否定,否定改肯定,去掉疑问词,最后改标点。 老师只要讲清,讲准解题规律,学生就会迎刃而解。最后讲审题能力的培养。如:“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通过比较明白,前一题可以根据自己理解写;后一题则必须到文章中去找答案,否则就要失分。因此,教师精心的准备讲评内容和讲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三、放开——时间安排要开放,复习过程要放手 (一)时间安排要开放 少数教师会片面地认为,复习时间越多,效果就越好。为了挤出更多的复习时间,平时授课时随意缩短教学时间而“开快车”。这样会导致学生“囫囵吞枣”,使得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而到了期末复习阶段,教师又抽出较长时间花较大精力进行复习,其实这是得不偿失的。此,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复习的重点应放在帮助学生回忆知识,引导学生串联零散的知识。这样,一般的期末复习时间为2~3周左右足矣。 (二)复习过程要放手 新课程强调,复习是让学生主动温故获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d40b489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1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