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来历和习俗简短

2022-04-16 14:08: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夕节的来历和习俗简短》,欢迎阅读!
七夕节,简短,来历,习俗

七夕节的来历和习俗简短



本文是七夕节的来历和习俗简短,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本文"七夕节的来历和习俗简短"由课堂作文网编辑精心整理,迎查看!更多节日资讯请关注本站。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

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同音,月和日均是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

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又与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


喜寿

七夕节习俗主要有:染指甲、拜织女、乞巧、拜魁星、迎仙、穿针乞巧、种生求子、供奉磨喝乐、晒书·晒衣、贺牛生日、吃巧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d4f1b11f5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b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