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雪夜柴屋读后感

2022-12-14 19:35: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简雪夜柴屋读后感》,欢迎阅读!
雪夜,读后感,柴屋



简雪夜柴屋读后感

“把父母赐给我的名姓,还给故乡。

“山川曾濯我面目,我终究不能以山为冠,以水为带....”. 这段话选自简湞的《雪夜柴屋》。或许是由于作者本人就生活在一个偏僻的乡村之中,所以才能写出清新脱俗,如出水芙蓉般的文字吧。

《雪夜柴屋》是一篇我一见钟情的文章,也是“三千溺水”中唯一所取的“一瓢”。简楨说过:我的文章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便是生命。或许正是这种散发着自然之美的生命深深的吸引着我吧。

当简湞用别具一格的散文洗尽铅华,以卓越的细笔,描绘人间生活情态。感受春花锦簇,夏风蛙鼓,秋夜的星月,腊月的冷冽。雪夜中,在这方圆百里无村无店的山头上,搭建出一间简陋的柴屋,让烈阳的盛夏中,平添出一阵寒意。

台湾散文家天分往往极高,雅者如余光中,张晓风,皆为一代大家。但近年来冒出的一些新生代散文学家,如简湞。独具慧眼,常存惕然惊心的刻画。其虽为女性,但从她的作品中便可以看出比那些男性作家无所不及的大气。

“虽然我的文章中不少是描绘自然之美,但并未滥情,我写一.花或一根草,都是对生命的一种礼赞,一种诠释。”这是她对待生命的态度,也是我爱她的文章的理由。

现在,我希望每一时刻,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留一颗远处的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da2c5fd2f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5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