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创作中的随想

2023-02-10 00:3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陶艺创作中的随想》,欢迎阅读!
陶艺,随想,创作

陶艺创作中的随想

作者:曾新玲

来源:《科技资讯》 2011年第4



曾新玲

(广东粤剧学校 广东佛山 528231)

:本文从陶艺创作的内容开始分析,通过对各民族美学认识的研究,根据实践经验总结了陶艺创作的方法、技巧以及主要种类,为陶艺创作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借鉴资料。

关键词:陶艺 创作 美术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2(a)-0210-01

谈到陶艺的创作,我首先要考虑到创作的内容。思绪涌来,从挂盘、壁饰、器型、平面到立体无不涉足,要定位于某一主题,我显得无序和浮躁。在创作的初期,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否定,作的火苗不断地出现却又不断地熄灭,冲动与沮丧不停地徘徊。终于,在摆弄了许多题材之后,抓住了想表达的东西,决定从点、线、面着手去完成创作。

从古到今,世界各民族对美的鉴赏千差万别,但是,却都能以某种方式获得对美的享受。远在九千多年前,中国先民在改造大自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伴随着无数次时间与成功的体验,开始制造和使用成为中国古文化之一的艺术创造物——陶器。因时代、地区或民族的差异,陶艺的风格发生过很多的变化,也产生了很多的特点,但却都表达着自己的时代精神。西方现代陶艺是由毕加索的加入使之迅速蔓延于全世界。众多的艺术家建起了自己的炉窑,在泥与火的洗礼中,创造出具有现代意识的作品。

作为美术学科的毕业生,本着对陶艺的迷恋,希望我的陶艺创造让我去体会泥与火的结晶,了解陶艺的工艺要求和技术技巧,去实现我的行为意识。创作属于我个人,想表达什么,展示什么,怎样体现主题,体现色彩,一步一步地学习到更多关于陶艺的知识,吸收的同时更有创新。点、线、面抽象,具象的表现是我创作的题材。

点、线、面是构成学中最基础的元素,在我国古代的陶艺文化中同样地得到了体现。中国的古漆器上主要有点、直线、弧线、螺旋线、圆圈、三角形、菱形、方格等;黑陶艺术以黑色取胜,加以凹凸璇纹或镂空装饰,体现一种单纯的质朴美;青铜器纹样的出现是当时豪华的工艺,波状雷纹、勾连雷纹和怪异人形云雷纹等都体现了点、线、面的元素。在我的作品中,以圆形螺旋纹做纹饰,泥条、泥片塑形,传承了古陶文化的简约、质朴,更体现了现代构成学的精髓,这就是我创作的目的——点、线、面的抽象体现(1)








陶艺创作不是一个随心所欲的过程,有了构思,有了表现题材,接下来得认真思考土质的味道。陶土太湿容易变形,太干没有可塑性,易断裂。作品的构想通过泥条和泥片来完成,揉、搓、打、压一气呵成,泥条的结合,形体的修正,作品初具模型,体现出天然的泥味,泥片上有用抹布压印的肌理效果,从形式和内容上体现了朴素的美感。釉色采用红、黄、蓝基本色,同样体现出陶艺最本质的美感。

陶艺创作是我的新尝试,在创意及技术上都不成熟,观念与技巧停留在初级阶段,仿古怀古是我第一阶段创作的特点。当然,亦体现出我创作的弱点,通过传统的元素和工艺去实现创作的目,但新的创作意识和个性的发挥并不明显,我决定去尝试第二阶段的创作。不断地吸收传统陶艺文化,拓宽视觉语言,在古老的工艺传统上加以发挥,以产生新的艺术力量。

面具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和艺术作品。一件面具不论它静静地摆在你面前,还是佩戴在舞者、巫者、戏者的头上起舞施术演剧,它都会引起你的好奇、惊讶、陌生、不安、刺激,一种极其独特的审美感觉。面具使我们的想象活跃起来,我们会随着它的形象引导,走向远古,走向荒野,走向神秘,走向神灵,走向神圣,走向未知的天空和世界。我陶艺创作的主题——点、线、面的具象表现,定位于面具。

面具文化远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就已经产生,数万年来,它绵远不绝,流传于全世界各个人类群体、民族和国家。所谓的面具,就是人类用木、金属、布、皮壳等材料制作的人形、兽形的头面形象。在我的创作中,面具体现的是一种感受,通过稚拙、夸张、变形的风格表现我对春、夏、秋、冬的感受(2)







陶面具的创作,让我体会到面具的活态化、生态化,体会到面具文化的珍贵。创作以脸面表

现为主,夸张、变形,在釉色表现上去感受季节的特征,以局部表示整体,具象抽象化,抽象具象化。

陶艺创作已具图形,在接受民族的、局部的东西后,再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在火与泥的洗礼中,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得到升华,慢慢走向成熟,创造出能得到许多人共同产生美感的陶艺作(3)










最后“红与绿”的作品,是经过创作、制作、烧制后的随感,红与绿传统的搭配,点、线、面的构成。釉色饱和,形体饱满,有大气浑然的感觉。作品的创作体现出生活的态度,表达了思想和情感,“红与绿”直接描绘了我陶艺创作的成绩,在学习到丰富多彩的陶艺文化知识后,更展开了一个开阔的艺术舞台,走向时代,走向世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da73b294b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5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