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专业描述

2023-03-15 05:25: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逻辑学专业描述》,欢迎阅读!
逻辑学,描述,专业

逻辑学专业描述

逻辑学专业的研究方向包括:

1、现代逻辑:研究内容包括一阶逻辑和一阶理论;数理逻辑主要分支中的理论问题。



2哲学逻辑和逻辑哲学:研究内容包括模态逻辑及其运用;逻辑哲学理论问题研究。



3、逻辑史:研究内容包括中国逻辑史;西方逻辑史;中西逻辑学发展比较研究。



4、批判性思维:研究内容包括非形式逻辑和日常思维能力训练;批判性思维课程和教材建设。

逻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

第一,系统扎实掌握现代逻辑基础:一阶逻辑和模态逻辑; 第二,熟悉现代逻辑的主要分支:集合论、模型论和递归论; 第三,熟悉逻辑哲学哲学逻辑中的主要成果; 第四,了解国内国际逻辑研究的动态和新成果; 第五,对上述领域的一个或一些问题有自己深入的研究。

20年来,本专业培养了数十名博士、硕士毕业生,他们主要在高校包括北大、 人大、清华等著名高校从事教学与科研,或在科研机构、出版社、国家机关等从事相关工作。除了全校共同课及全系基础课以外,本专业为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有:数理逻辑基础(一阶逻辑和一阶理论)、模态逻辑、数理逻辑史、公理集合论、递归论、非经典逻辑、逻辑哲学、逻辑学原著选读等。



逻辑与认知科学研究所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1956年我校政教系


哲学教研室中的逻辑教学小组,有马特、朱启贤、林熹、杨百顺、李衍华5位先生,马特是组长。19589月逻辑教研室正式建立,马特任教研室主任。吴家国、刘建能、汪馥郁、宋文淦、陈正英、苏浩等陆续进入教研室。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逻辑教研室的老师承担学校文科各系的逻辑教学任务,集体编写教材,积极参加全国逻辑学界的学术讨论,马特教授还于1959年在校内招收了3名研究生,为我国逻辑学的教学与研究做出了贡献。



“文革”期间,逻辑学学科受到极大冲击,朱启贤、马特被迫害致死,其他老师被下放到工厂或农村劳动。1974年校内个别系重开逻辑课,逻辑教师逐步返校。



1979哲学系建立,逻辑教研室得以重建,吴家国担任教研室主任,成员有林熹、杨百顺、宋文淦、汪馥郁、董志铁。当年9月招收7名逻辑学研究生。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我校逻辑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内首批获得授予权的学科之一。后来,陈银科、熊立文、王庆英、李衍华、杜中臣先后进入教研室。



1980-90年代是我校逻辑学学科的全盛时期。吴家国致力于普通逻辑的教学研究和教材建设,受教育部委托组织编写的教材《普通逻辑》出了4版,发行量超过200万册。杨百顺治西方逻辑史和比较逻辑史,宋文淦主攻数理逻辑,汪馥郁研究辩证逻辑和科学方法论,董志铁研究中国逻辑史,林熹关注逻辑在教育中的应用,陈银科对本科数理逻辑教学进行改革,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期间,除培养研究生外,逻辑教研室还多次举办高校逻辑教师进修班。毕业的硕士生和进修过的教师遍布全国各地院校。我校逻辑学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学科。



继吴家国之后,杨百顺、王庆英、熊立文先后担任过教研室主任。2003哲学系改建为哲学社会学学院,逻辑教研室改为逻辑学科点,董志铁是学科带头人。2005年以逻辑学科点为基础,成立了逻辑与认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dacbb6e54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6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