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2022-04-15 22:10: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欢迎阅读!
善教者,歌者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育人。因此,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这一格言道出了作为教育工作者职责的深奥道理。

1 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

教科书是主要的课程资源,但绝不是唯一的。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教材的整合与拓宽,有原先对教材的忠实取向相互适应,最后逐渐向创新取向过渡,注意开发和利用我们周围蕴藏着的极其丰富的资源。如在高中课本第四单元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这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蒙古族民歌的特点,课堂上我除了让学生选听德德玛的《辽阔的草原》《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蒙古族民歌外,还选用了通俗歌手滕格尔的《天堂》《蒙古人》两首歌曲。通过对比听辨,学生不仅掌握了蒙古族音乐的特点,还进一步提高了对民歌、通俗歌曲的认识,并且对欣赏民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校园广播站由原来每天播送通音乐、流行歌曲,还经常传播部分地方民歌、古典音乐等,提高了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从而体现了音乐的审美价值。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音乐思维,充分发挥教师的创新潜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音乐教学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2 音乐教育首先要培养音乐爱好者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是美育的一部分,在音乐教学中应让学生在参与中去感觉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使他们具有高尚的审美情操,真正把音乐变成生活中最大的快乐,变成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滋润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品格。

我们面对的学生,将来绝大多数不能从事音乐专业工作,而是聆听音乐的人,从这一点出发,音乐教师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大多数学生对音乐兴趣,帮助他们将来能在生活中参与到音乐中去,能够成为有一定欣赏能力的音乐爱好者,并让这种爱好伴随人的一生。

3 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觉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同一首歌,有的学生会唱出强弱快慢,而且声情并茂,悦耳动听,有的学生却唱得干枯无味,音的高低长短不清,甚至走调,其实这是音乐感觉的一种具体表露。关于对音乐的感觉,有先天的因素,但后天培养更为重要。对一个音乐作品的感受,理性的讲解和技能的传授只能是渗透性的,只有引导多次反复的聆听作品,才能出感觉来,当学生能出一点感觉的时候,正是打开音乐大门的时候。但是,如果教师在此时错失良机,适得其反地转为知识传授为主,如单纯的解决读谱和乐理的讲授等,抑制了学生的扩散性思维,教学只能以失败告终。而音乐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那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技巧仅凭教师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学生也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的,更不用说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再创作了。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音乐融为一体,让学生主动地探索、领悟、体验,才会对音乐知识技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才会成为可能。因此,我们教师要尽量地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在活动中,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活动的主角,教师是策划人和欣赏者。特别是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本身对某些事物




的看法已经有了自己的主张,对一首音乐作品也如此,假若一个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了兴趣,聆听中产生了联想,形成强烈的感觉时,他的视唱能力,对构成音乐的各种要素就产生了迫切追求的动力。例如:在高一音乐欣赏课中,针对学生对流行、通俗音乐酷爱,我特别安排了一节民歌欣赏课,我把学生在初中时都比较熟悉的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江苏民歌《茉莉花》三首歌曲安排在一节课进行,课前我搜集了大量有关四川、云南、江苏三个地区的资料,包括风景特点,地形、地势的区别以及人们不同的生活习俗等等,并且制作了课件。上课时,当一幕幕优美的景色,并伴随着各地人们的各种文化活动、风俗人情等,把学生从四川带到云南又来到了江苏,学生自然而然地跟着音乐全神贯注地投入到音乐的情境之中,再加入我对每首作品旋律、节奏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整个课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每个同学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些同学连连感叹没想到民歌如此优美、动听,我们以前怎么就没发现呢!因此,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最基本的手段就是在欣赏的过程中,把各类音乐要素和知识有目的有次序地渗透到每次的欣赏之中,并让学生极大地参与,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掌握音乐的各种知识。

4 音乐教育要达到全面育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音乐教育并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其实,不论是音乐教育还是其他学科的教育,育人始终是第一位的。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它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应调动起学生活跃的想象思维、强烈的审美情趣,使学生的感知过程和体验过程紧密结合,水乳交融,加深他们对美的形象地认识和理解,使学生的身心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精神得到充实,视野得到拓展,情感得到升华,真正达到音乐教学的育人目的。音乐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在全面推进素教育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特有的教育特点和教学风格,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教书育人,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因此,我们应在学校中加强艺术教育,全面提高学生音乐艺术素质,培养全面和谐的一代新人,教育出知识渊博,专业完美,志趣高尚,品格优秀的新一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daf35ee0b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f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