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外史_中南大学选修课论文(科学技术与发展概论A)

2022-04-01 10:21: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科学外史_中南大学选修课论文(科学技术与发展概论A)》,欢迎阅读!
中南大学,外史,选修课,概论,科学技术

简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科学与技术紧密相关,而两者同时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深入研究三者,并将三者联系起来,能使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把技术科学化,科学技术合理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并改变社会体质,使之有利于科学的发展,是相当必要的。三者并抓,所能得到的效果是分开投入所不能获得的。于是当今社会,科学史的研究从内史转向了外史,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而对这三者的研究,简称STS——

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研究简称为STS研究,它探讨和揭示科学 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产生的正负效应。其目的是要改变科学和技术分离,科学技术和社会脱节的状态,使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STS研究和STS教育始于60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带来了经济发达、社会繁荣、人们生活幸福,但与科学技术发展有关的重大社会问题(如环境、生态、人口、能源、资源等等)也随之不断出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STS研究和STS教育应运而生。 可以说,STS研究和STS教育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在80年代中期引进了有关STS教育的理论,并对大、中、 小学STS教育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本论文将回望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历史,探究当下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利弊,展望科学技术和社会更好结合的光辉前景。

一、科学、技术、社会的内涵

1科学

科学不是一个能用定义一劳永逸地固定下来的单一体。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科学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改变其形态和内涵的体系,所以很难给它系一个严格的定义。但是我们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科学的特征,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的精神实质——

首先,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和规律的知识和知识体系; 其次,科学是探索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活动; 再次,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最后,科学史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科学的特征中我们不难发现科学和社会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

2)技术

如果说科学从本质上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认知活动,那么在本质上,技术就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进行有目的的改造和控制活动。这一活动所赖以进行的各种物质手段、相应的知识(包括经验类的默会知识和科学原理、技术工艺等编码化的知识)以及这一活动的成果——各种技术制品以及知识型成果,如技术知识、诀窍等,构成了技术的内容。

而随着自然科学理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产和发明过程,指数中知识要素的地位逐渐增强,技术发展出现了理论化取向。

科学一样,技术的概念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它随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发展。

社会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其次,技术具有工具性与价值负载性;再者,技术的功能具有两面性,可以给社会带来的有利也有弊。


3科学技术

科学与技术联系紧密,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又有显著的差别。如果说科学更多地体现着人对于自然的认知和理解,更侧重于认识自然,技术更多地反映着人对于自然的改造和控制,更侧重于为了特殊的目的而改造自然。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在历史上也是不断变化的。在人类的早期,科学与技术基本上是分离的,它们各走各的发展道路,但到了近代以后,科学与技术加快了融合的速度,出现了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趋势,以至于今天科学与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融为一体,在某些领域出现了科学技术“一体化”的新特点。

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1科学技术与经济 18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先后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汽时代,使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工业迅速兴起,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政治关系、国际关系,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把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进步性充分体现在历史发展的趋势中;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使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模式日渐成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同时,列强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给世界的和平、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第三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由于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所以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展特征:①从英国一国先开始。②发生于英国(18世纪中)延续到法、美、德、意、俄、奥、日等国。③从发明使用机器开始,主要由有实践经验的工人、技师进行。④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特征: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②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术起了重要作用。③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科学技术成就应用于工业,在三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a新能源发展利用,b新机器新产品创制,c远距离通信⑤人们从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交通运输新纪元到来。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特征:①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没,使科研探索领域不断开阔。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军事技术率先突破,而后带动民用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特征。

1973年石油危机前后,日本认识到自身在资源、能源供应方面极度依赖国外的严重性,决定实施科学技术立国新战略。出于这种认识,日本大力开发自动化产品,建立新的资源开发和供应相结合的体制,倡导开展全民节约资源、能源活动,调整产业结构,拓展国内市场。由此,很快就克服了石油危机的影响,并把资源、能源供应紧张的国际环境,作为其经济技术再次超越欧美国家的绝好时机加以利用。 以上历史事实充分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因而我国也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以适应新历史时期的挑战与机遇。

2)科学与道德

科学成果的应用来看,科学这把双刃剑,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其两重性更为明显。人类怎样才能既舞好科学这把剑而又不伤害自己呢?既能使科学加速地发展,更好地造福于人类,又能防止科学的成果被滥用呢?答案只能是:人类必须要修炼好道德这一内功,因为科学本身是无所谓伦理价值的,科学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在于它的应用上;由于科学技术


是人创造的,科学技术如何应用在于人,而人们如何应用科学技术又取决于人们受何种道德价值观念的指导。因此,科学技术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与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究竟向何处发展,是造福于人类还是祸害人类,不是科学技术本身所能解决的,而必须借助于伦理道德的力量。科学技术的发展只有在伦理道德的正确引导之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积极效应,朝着造福于人类的方向健康发展。因此,科技进步所赋予人类的强大力量必须用道德和智慧的砝码去平衡,否则,人类难免会因滥用科学的强大力量而导致自毁。 在高科技时代的今天,我们既要关注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道德不适,让道德在科技的推动下不断地完善,同时也要注意保留体现人性的高新技术,排斥侵犯人性的高新技术;不仅要关注高新技术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强大的物质技术力量,同时也要使道德成为制约高新技术负面效应的一种内在尺度。

三、未来展望

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的新时代,时代需要的是充满人文精神的科学充满科学精神的人文。

基于此,当代大学生被提出要求:

一、对STS有较深入的了解,正确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并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社会发展,以社会的发展需要来定向科学研究方向。

二、全面发展,重视科学技术知识学习的同时也注重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做到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deab3c0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d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