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临床兽医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023-02-01 03:25: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临床兽医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欢迎阅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兽医学,培养方案,攻读,学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号:090501

一、培养目标

在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中,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以培养方案为依据,力争培养出政治立场、思想品德、学术水平及工作能力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博士生大部分可成为本学科领域的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这将直接推动我国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领域的教学、科研、生产的快速发展。具体要求做到:

1.树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要求掌握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研究方法及操作技术,全面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独立组织和从事本学科教学、科研、技术推广和管理的能力。具有严谨的学术态度、高尚的职业道德与真诚的协作精神。在科研中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攀科学技术高峰,能在本学科领域内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能较熟练地运用第一外国语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好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能适应本专业工作的特殊需要。

二、研究方向

在几代人共同努力下,探索出具有明显学科优势和特色且相对稳定的4个研究方向:

1.生物技术与家畜育种 在秦川牛、莎能奶山羊、关中马、关中黑猪、汉江白猪等家畜品种选育改良方面进行了50多年的科研积累,并深入开展猪、鸡脂肪形成的细胞学和发育分子遗传机制研究。

2.动物遗传资源研究 主要在各种不同层次上研究家养和野生动物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在国内首次出版了《家畜遗传资源学纲要》,为动物遗传资源的保存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3.动物育种原理与方法 主要针对遗传育种的基本问题,开展畜禽数量性状分子标记方面的研究工作,建立分子群体遗传分析的数学模型。

4.动物生殖生理与调控 围绕动物繁殖生理、胚胎工程、性别控制等繁殖机理与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开展体外受精、早期妊娠诊断、微量元素和多细胞因子及主要生殖激素对动物生殖调控机理研究。主要进行XY精子基因表达与分离技术、干细胞分离克隆和动物多产性能的研究。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在校研究学习的最低年限为3年,最长研究学习年限为5年;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最低研究学习年限为4年,最长研究学习年限为6年。确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者,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在毕业前一年的12月上旬提交延期答辩申请,报研究生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可延长学习年限。根据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情况,可申请提前进行论文答辩,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提前答辩时间不超过半年,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不超过一年。博士生必须完成课程学习和通过论文答辩,方可授予博士学位。

四、课程设置

本方案于20047月修订,本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至少要修满16学分,通过考试或考察,方可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一)学位课(10学分)

1.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3学分 2.第一外国语(英语 3学分 3.动物遗传繁育专题 2学分 4.现代生物技术专题 2学分 (二)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

1.动物育种技术专题 2学分

1




2.发育生物学专题 2学分 3.动物细胞工程专题 2学分 4.动物基因工程专题 2学分 5.动物生殖生理调控专题 2学分 6.第二外国语(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者必修) 2学分

五、学位论文工作

博士研究生应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着重选择本学科范围内具有重要理论价值或实践意义的课题,应与导师的科研任务挂钩,以国家、省级资助课题为主,还可与国外有关院校和研究机构合作。

博士研究生应在博士生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确定研究课题和论文题目、提交课题设计方案、制定研究计划、写出论文开题报告。由博士生导师为主组成的评审小组审查,开题报告会应吸收有关教师和研究生参加,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假如学位论文有重大变动,应重新做开题报告,以保证课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论文题目应在第二至第三学期确定下来。从论文开题到答辩不能少于24个月。

博士研究生对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应保持严谨的学术态度,获得准确的试验数据资料,进行科学的数据处理、整理分析和推理,得出可靠结论。论文要求反映出博士研究生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要求具有创新性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经导师审阅,在5名正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审同意后,方可申请论文答辩。论文评阅人由校内2名博士生导师和校外3名同行专家(其中1名为博士生导师)组成。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7人组成,委员应具有正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其中至少有2名是校内相邻、相近一级学科的博士生导师,或至少有1名校外同行专家。答辩委员会主席应为博士生导师。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校学位委员会评定通过后,授予博士学位。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采取以导师为主的博士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的方式,积极发挥学术群体作用,鼓励学科间的交叉、联合与渗透,保证选题的前沿性。指导小组由导师聘请3-5位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教授、副教授、专家组成,负责制定培养计划,并全面指导博士论文工作,特别是培养博士研究生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和观察、思维及表达的能力。

根据培养方案要求,博士研究生必须学习2门专业学位课,应该随班听课,必须通过考试,且成绩达到70分以上(含70分),才能获得学分。学位点可以组织单科考试,也可以举行学科综合考试,考试和评定成绩由学位点指定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三位教授、专家组成的考试委员会主持。考试委员会主席必须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按不同研究方向和不同研究课题特点,并结合博士研究生的具体情况,由导师确定几门选修课。学习及考核方式同学位课,成绩合格(60分)方可获得学分。

七、思想品德教育

院(系)博士生导师和博士生指导小组要密切配合,切实加强研究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树立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思想。研究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公共活动和公益劳动。导师要坚持教书育人,关心研究生思想政治上的健康成长,培养研究生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修养,能团结协作,敢于攀登科学高峰和勇于献身科学事业。在培养过程中,要坚持把提高研究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放在首位,研究生在中期考核和毕业答辩时,导师要汇报自己是如何指导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情况。加强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考核和学籍管理。如政治上不符合要求或拒不服从分配者,不授予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应重视体育锻炼,积极参加文娱活动,不断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八、其他考核要求

在研究生培养期间,除了上述环节和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第三学期,确因特殊情况可在第四学期补充安排一次。主要是对研究生入学以来的思想道德品质表现,课程学习,学位论文选题,科研能力以及身体状况等进行全面检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dfe8b68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f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