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坡

2024-03-30 08:50: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太子坡》,欢迎阅读!
太子



太子坡,亦名复真观,是求学祈福之地,位于狮子峰上。古人总结太子坡有“一里四道门,九曲黄河墙,一柱十二梁,十里桂花香”四大奇景。

传说净乐园太子十五岁入武当山修炼,最初住在这个坡上,因此取名“太子坡”。太子在这里修炼一段时间后,吃不了苦意欲下山还俗,走至磨针井经过紫气元君化成姥姆借磨铁杵之事点化后,复回此处坚心修炼,因此又取名“复真观”。明永乐12年(公元1414年)依此传说修建了这座道教庙宇,以纪念净乐太子复真。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二十三年、二十九年曾三度重葺,至今仍保存完好。

【复真桥】登太子坡首先要过复真桥。复真桥是明代所建的一座石桥,长16米。桥面铺以方石,两侧饰以石栏望柱,远观状若彩虹。走过复真桥是一条光明大道(石级神道)直通太子坡山门,寓意只要真心修炼,你的光明就是眼前。

【北天门】在我们正上方的拱形红色门楣上,赫然刻着“太子坡”三个正楷大字,为永乐皇帝的驸马都尉沐昕所书。现在就请各位领导进入“一里四道门”的第一道门—北天门。门的上部有云水边框的特色,依此作为框架观前方的景色,十分艺术

【九曲黄河墙】这里根据山势的蜿蜒起伏修建了夹墙复道,犹如波浪起伏,称为“九曲黄河墙”。在短短71米的蹬道上,依山势起伏而建,其构思和布局十分巧妙。同时,弯曲高大的红墙,使游人能产生“遥远深邃”的感觉。关于“九曲黄河墙”名称的来历,见仁见智。武当道教认为,凡给道教庙宇布施的道衣,经书,建筑等的人都可以得到神灵的佑护,称为“九种功德”,所以“九曲黄河墙”也体现了这种道教思想。

现在我们进第二道门,在中轴线的左侧,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撞钟台和清香炉,为了保护文物,现在钟已经被移到大殿(云颜初步——太子在这里修行的第一个地方,云颜指的就是真武帝),中间是一面照壁,墙壁上镶嵌的“福、禄、寿”,起着保护风水的作用。中轴线及其右侧有龙虎殿、斗姆阁、正殿、后殿、左右配殿等。

【龙虎殿】中轴线右侧一重殿为龙虎殿,二层,砖木结构,硬山顶,绿琉璃瓦屋面,抬梁式木构架,前面有廊。门楣饰有龙凤拱卫的木雕图案。走进龙虎殿我们首先看到的是青龙白虎将,二神日夜在此守卫。

【滴泪池】大院中的这一园池,名叫“滴泪池”。相传,太子在武当山修炼时,其母善胜皇后难舍母子之情,追到这里时眼看追不上了 ,于是恸哭欲裂,泪流成池,这是道教中一个令人动情的神话故事。

【主殿】院内饰栏崇台拱拥主殿,雕梁画栋极为壮观,内供奉真武神像,三清神像,为武当山景区最大的彩绘木雕像,历时600年,仍灿美如新。这些都是善男信女供奉的锦帛云匾挂满殿堂,可见这里香火之望了。

【太子殿】沿主殿后面的夹墙复道拾级而上,就来到“太子殿”殿门有对联一幅:“赤



1


脚常怀赤心爱民如保赤子,青衿每放青眼恩德堪配青天”(上联:真武神披发赤足,常怀忠心,爱护天下百姓和保护婴儿一般。下联为:读书人对真武大帝十分喜爱,其恩德和品行可与天同鉴)。殿内供奉太子少年像,少年真武安详的坐在这里,眼神中透出无比的睿智。这张青石雕花书案放在他的面前,将这座仅有10平米的砖殿装扮的朴实无华。古时的读书人可是一年一度总要来到太子殿磕头烧香,以求保佑他们高中皇榜,从而实现治世理想。在太子殿前凭栏俯视沟壑,曲涧流碧;纵览群山,千峰竞秀;远眺金顶,烟云迷离,使人看到“鸟向日边度,人从天上回”的奇景。

【藏经楼】我们面前的藏经楼,临岩独立于崇台之上,左循曲径石磴上攀,有小巧玲珑的高阁,内供有太子童年塑像。

【黄经堂】皇经堂前有颗桂花树,树高约5米,胸径0.5米,树龄三百多年,每年仲秋,桂花怒放,香气袭人,有“十里桂花香”之说,是太子坡的一大胜景。

【斗姥楼】斗姆阁内,20多平方米面积的大壁画四幅,气韵生动。小壁画20幅,别有情趣。这些作品都是出自明清画匠之手。小院内幽静雅适,满院异花飘香,原为接待嘉宾客房和道房。阁前金桂丛生,每年仲秋,桂香四溢,飒飒金风,潺潺碧水,蓝天白云,紫靄青烟,构成一片奇丽的世界,被称为山中“海蜃”。右院中有一“福”字照壁。1931年贺龙率领红三军七师、八师驻扎武当山时,曾约法三章,上武当山后,不得损坏武当山一草一木,红三军八师师长王一鸣,政委王鹤奉命带八师驻扎太子坡,师部和政治部住在右院。政治部人员在“福”字壁上写有:“红军是工农贫民的军队”。另一面写有 “实行土地革命”两幅

革命标语,至今保存完好。

【五云楼】五云楼院内依岩建筑的五云楼,俗称“五层楼”,其间有梁坊十二根,交叉迭搁于一柱之撑,结构奇特,设计周密,技艺精湛,巧夺天工。这就是被称为我国古代建筑之谜的“一柱十二梁”传说,这根立柱代表了明朝的武当道教就是国家的中流砥柱的意思。至今历经数百年,仍完整结实,这也是中国古建筑史在力学上的一大创造。1990年国家领导人李瑞环视察武当山时,在此停留三十多分钟,连连赞叹:“这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对一柱十二梁建筑创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而后几年时间李瑞环同志不忘对武当山的关注。相传清乾隆皇帝对明朝朱棣皇帝大加赞赏,敕建太子坡一柱十二梁,其寓意是建文皇帝削藩后剩下十三个藩王了,十三个兄弟中只有朱棣才能撑起这个大梁。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e0d1e40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1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