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来之食》阅读答案

2023-03-20 13:08: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嗟来之食》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嗟来之食,答案,阅读

《嗟来之食》阅读答案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嗟来之食》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嗟来之食》阅读答案1

【甲】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不食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所恶有甚于死者。 3)黔敖为食于路 4)其谢也,可食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小题3:【甲】文阐述了一个什么观点?孟子是怎样提出这个观点?【乙】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小题4:两篇文章都谈到的一个共同话题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小题1:通“避”躲避 厌恶 喂养(给吃,给……吃) 道歉 小题2:由此可见,人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他们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

我就是因为不愿吃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才落得这个地步

小题3:甲文阐述了舍生取义的.观点;(1) 以鱼和熊掌设喻来引出这个观点;(1) 贫者不食嗟来之食。(2)

小题4:人不能丧失自己的本心,人要有骨气(要舍生取义)。(2) 甲文中列举“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就是“失其本心”的事例,阐述了人不能丧失自己的本心,人要有骨气(要舍生取义)的道理(1)乙文中贫者即使饿死也不食嗟来之食,也表明了人不能丧失自己的本心,人要有骨气(要舍生取义)的道理。 意对即可。(1)

试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辟”的通假。“食”的通假。重点识记两个字的含义,常常考到。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1句中的“是故”“于”的意思。2句中“惟”“以至于”的翻译。

小题3:阅读两文,甲文提出的是“舍生取义”的观点。以“鱼和熊掌”设喻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乙文,的题目就是论述的中心。

小题4:仔细阅读,找出二者的共同点,“不失本心”舍生取义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e73c6eb2f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1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