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筠的优秀诗词《绝句》

2022-11-25 02:13: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王庭筠的优秀诗词《绝句》》,欢迎阅读!
绝句,诗词,优秀,王庭筠

王庭筠的优秀诗词《绝句》

《绝句》 元王庭筠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赏析】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这两句以竹的清瘦、梅的清香来映衬作者所居住环境的清幽。上句从视觉角度来写,“竹影和诗瘦”,竹与诗本来没有什么联系,本无从比较,但诗人用一个“瘦”字就把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为竹影可以看作竹的精神,它是清高瘦劲的;而诗的风格也可以是清瘦的,二者从这方面来说,是具有相同特质的。下句从嗅觉上来写,“梅花入梦香”,梅花幽香阵阵,和着这清香入梦,连梦中都弥漫着清香。“入梦香”将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突出梅花香给人的美好享受。这两句营造出了一种十分静谧怡人的境界,从竹影中可以看出明月是朗照的,而那梅花香也似乎在月下浮动了,大有“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境。 扩展阅读:王庭筠的简介

王庭筠于公元1151年出生在金代辽东,今营口盖州地区。出身于书香世家,是左相张浩的外孙、书画家米芾的外甥、汉朝太原贤士王烈的32世孙。其父王遵古(字仲元),正隆五年(1160年)中进士,官至翰林直学士,为官清正,学识渊博,时人誉之为“辽东夫子”,娶太师南阳郡王张浩之女,生四子,王庭筠排行第三。

庭筠自幼聪颖,《元氏墓碑》载,六岁同父兄诵书,能通大义,七岁学诗,十一岁赋文做诗,读书五行俱下,日记五千余言。涿郡才子王修,不随流俗,很少对人有所赞许,但一见庭筠,便许以国士。


金世宗大定十六年(1176年),中进士,受官承事郎,调任恩州军事判官。在任时,“计获谋为不轨的郡民邹四,开释无辜受牵连的百姓千余人”。但是在以严刑为尚的政治环境下,却不升反落,再调馆陶主簿,仍困于簿书期会,通检推排的工作。任满后卜居彰德(即相州,今安阳),买田隆虑,读书黄华山寺,自号“黄华山主”。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今夜的月色是多么可人啊,仅仅它却不肯照到西厢房中。前两句没有“月字”,却巧妙地带出月光,让人觉得月光无处不在;后两句有月光,仅仅这月光却有限,它不肯“下西厢”,不禁让人心生遗憾。透露出一种月与人不能互通情愫的遗憾。

扩展阅读:王庭筠的成就

王庭筠善诗文,“文采风流,照映一时”,以七言长诗造语奇险见称。元好问《中州集》赞扬他“诗文有师法,高出时辈之右”,又在《黄华墓碑》中说他“暮年诗律深严,七言长篇尤以险韵为工”。况周颐云:“金源人词,伉爽清疏,自成格调。唯王黄华小令,间涉幽峭之笔,绵邈之音。“(《惠风词话》卷三)王庭筠诗虽然工于造语,风格清隽,但偏于模拟,较少艺术独创性。其内容大多以闲适为主,除少数篇章抒发了一些宦途波折的苦闷情绪外,极少接触现实题材。这较典型地代表了大定、明昌间金代诗坛脱离现实的风气。其存

诗近30首,存词10多首,被元好问收入《中州集》及《中州乐府》。 书画,山水师任询(字君谟),其书法和枯木竹石学米芾,重视笔墨情趣,不为成法所囿,上逼古人。与党怀英、赵沨、赵秉文俱以书法成名家,其画与诗文紧密结合,发展了文人画派,对后世影响甚大。传世作品《幽竹枯槎图》卷,绢本,墨笔,卷末王庭筠以大行书题识曰:“黄华山真隐,一行涉世,便觉俗状可憎,时拈秃笔作幽竹枯槎,以自料理耳。”该画笔墨富有变化,柏树用笔潇洒爽朗,水墨淋漓,霜韵铁骨;画竹笔力挺劲,叶如刀裁,纵恣奔放,现藏日本京都藤井齐成会。明李日华《六砚斋三笔》说:“庭筠书法沉顿雄快,与南宋诸老各行南北,元初,子山诸人不及也。”金国元好问认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e84a955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4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