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人为本,以德,其他论文文档]浅谈以人为本与以德治国

2023-02-01 21:05: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以人为本,以德,其他论文文档]浅谈以人为本与以德治国》,欢迎阅读!
以德,以人为本,治国,文档,其他



浅谈以人为本与以德治国

[论文关键词]以人为本;以德治国;德育教育

[论文摘要]以人为本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以人为本是要以具有高尚道德的人为本,是要以掌握丰富的知识和先进技能的人为本,是要以富有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的人为本。以德治国是要积极培养和增强人们的这些优良素质和高尚人格,并以之投入到兴邦治国和发展经济的大事业中。

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中央做出一项重要决策,即在原来“依法治国”的基础上提出“以德治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互为依托,共同构成重要的治国方略,并作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经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意识导向和驱动力量。 以德治国是一次认识上和实践上的突破,更是一次理论上和思想上的飞跃。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法治属于制度建设,德治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相互组合,统一发挥作用。 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要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和发扬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他说,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在这里德与法不仅是并列的,而且是互补的,它们有着同样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性。把道德建设提高到这样显著的高度,置于这样的重要地位,自改革开放以来还是第一次,其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实践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人,而要把任何事情做好,则都离不开德。德是以人为载体的,而人则以德为内涵,只有具有良好道德的人,才富有积极性、创造性,富有高尚情操、远大理想、坚强信念和进取精神,才能做到努力开拓、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我们的事业有了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奇迹创造不出来呢?事实上,人之所以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活跃和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因为人的道德和智慧。中国革命建设之所以能够在逆境和厄运中不断地克服困难、取得胜利、创造奇迹,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拥有大批开拓进取、不懈奋斗、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知难而进的人,有一往无前、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的人。 这是什么呢?这就是德,这就是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德,在形式上是虚无的,但在功能上却是巨大的。举凡世间一切美好的、优良的事物,无一不是美德的作用或结晶,无一不有美德留下的轨迹和印痕。德治是以人为中介而作用于社会和自然的。法治则是以特定的人为主体作用于以社会生活为主体的对象物的,这就决定了德治的范围可以包含法治,而法治的范围则不能包含德治。即使是法治主体在实施法






治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作为基础和依托,就连法治也是难以到位的,甚至还会由于人为因素而使法治发生扭曲和变质,司法腐败、司法不公现象就是这方面的例证。所以,从某种特定意义上说,德治比法治的适应性更广泛,这就决定了德治的普遍性与重要性。生活中,社会上,任何事情都涉及德的问题,都有道德在发挥作用,只有让尽可能多的人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道德准则,才能在广泛的意义上确保我们的事业和社会真正进入螺旋式上升的良性传动链,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机制和精神风貌。

道德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精神现象,也是一种高层次和高品位的约定俗成的人的行为准则和规范。道德的本质是对真、善、美的向往、追求、恪守和实施,但道德同时也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征和阶级特征。道德在社会意识结构和全部精神现象中处于重要地位,是构成社会意识和精神现象的关键要素。它依凭社会意识、社会舆论、社会认同和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与教育得以不断深化、巩固和维持,起着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作用,是一种最常见的、最广泛发挥作用的、贯穿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积极的精神力量、行为规范和社会机制。道德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意识,其形成、发展、变化归根到底都取决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性质,这就天然地决定了共产主义道德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完备和最高的道德,这也同时要求我们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一定要积极地坚持不懈地加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和理想教育,努力用共产主义道德培养人、塑造人、武装人、提高人。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只有具有先进思想和高尚道德的人,才是“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物的要素,劳动者是人的要素,物的要素是被动的,人的要素是主动的,物要靠人去认识、开发、掌握和利用。即使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一旦失去了人的创造和支配,它也不能发挥作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但它不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而是渗透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发挥作用的,尤其有赖于具有先进思想、丰富知识和高尚道德的人的介入。这说明在整个生产系统中,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能动力量,既是劳动对象的加工者和开拓者,又是劳动资料的制造者和使用者,同时人还决定着以超常的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对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选择确定与实际运用。”

无论人们认识不认识,承认不承认,具有道德和知识的劳动者永远都是全人类的首要的生产力。我们之所以要这样认识和论证生产力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道德的关系,即证明以具有高尚道德的人为中介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形成的巨大而积极的推动力量,首先是因为这是一个事实,是永远起作用的,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事实;其次是因为人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往往并不能正确而充分地认识这个事实,以致常常出现撇开道德,撇开人而一味地就生产抓生产,就经济抓经济的舍本求末的偏颇;再次是因为面对世界经济的大循环与大竞争,面对市场经济新冲击与新挑战,每个地区、每个部门的领导都有一种完成经济指标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出现短期行为和竭泽而渔的倾向。这种认识和作法,即便是偶然取得一时的眼前效益,但从长远的观点看,却难免不对经济持续发展造成阻滞和危机,以致于形成潜在的陷阱。我们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一定要为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发展攒足后劲,不断地投人人力资本,不断地从具有高尚道德的劳动者身上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输送充足的能源。

以人为本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以人为本是要以具有高尚道德的人为本,以掌握丰富知识和先进技能的人为本,以富有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的人为本,而以德治国则是要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eaa203c56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