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2022-11-13 18:19: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欢迎阅读!
之用,无用,有用,莫知

《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 却不懂那些看似无用的事与物,实际上却有更大用处。

同样的,人总为有价值的人或事物而高兴,却忽视了没有开发出价值的人或 物也有用途。

庄子在《人世间》里讲了一个寓言故事:

石木匠带徒弟们去齐国,路过曲辕时看见一棵硕大的栎树,其树阴就可以卧 数千头。

徒弟们蜂拥过去观看,但石木匠却头也不回地走了。

徒弟们气喘吁吁追上来说:“师父,自从我拿斧头以来,就没见过如此大树, 你怎么看都不看一眼。”

石木匠说:“用这棵树做的船会沉,做的家具会腐,做的棺材会烂……毫无 处,看它干嘛。”

这晚,大栎树给石木匠投梦说:“你说的那些有用的树,都因为有用而被砍 了。而我之所以能存活万年,恰恰正是因为我的无用。”

石木匠醒后,瞬间明悟,原来有用与无用只是在于每个人的看法而已。 庄子想借此寓言说明一个道理:有用和无用是相对的,是可以相互变化的。 人们通常都看到了有用的东西,但这些所谓有用的东西最后都沦为被宰割被 使用的下场,真正“无用”的东西反而乐得清闲,逍遥自得。

常有人说“广厦千间,夜睡三尺“。这话有些绝对了。因为只考虑睡,但没 虑不睡。

不睡的时候就要离开睡的地方,到客厅、厨房、厕所、阳台、书房和大街上。 这些地方对于睡觉来说没用,但没有这些地方,一般人也睡不好。显然是无 之地成就了有用之睡。

如同一个人站立,所需用的土地面积不外乎双脚大小。 但,把双脚以外的土 地都砍去,成万丈悬崖。估计双脚也站不住了。


人要在无用之时做些无用之事,这叫布局

下棋跟过日子差不多,不是每一步都立刻有用,但也得照常走。不走无用之 棋,就会失去有用之局。

知乎上有一个很好玩的问题:

小时候背那么多诗有什么用背唐诗不能致富、不能赚钱、不能出名,那我 为什么还要背唐诗

但知友“ mupeng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慢慢地,我长大了。春天,看到盛开的桃花,就明白了什么是‘桃之夭夭, 灼其华’。

夏天,跟爸妈去湖里玩,小舟在荷叶中穿过,便知道了什么是‘接天莲叶无 碧’,什么是’水光潋滟晴方好’。

秋天,凉风乍起,梧叶飘黄,便知道了什么是‘老树呈秋色’,什么是’苒 物华休’。

冬天,西风凛冽,天空阴沉,行人匆匆奔走,到了家,烤着炉子,外边洋洋 洒地下起了雪。便知道了什么是‘晚来天欲雪’,什么是‘红泥小火炉’。 约会时,知道了什么是‘月上柳梢头’,灯会时,知道了什么是’一夜鱼龙 夕舞 0

愁了时,就想起’伫倚危楼风细细’,乐了时,就想起’春风得意马蹄疾’。 小时候背的那些诗词,像是看不懂的画面,存在心里。

有一天,遇到了某个风景、某份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诗、那句词、那幅画 种感觉,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当,以至于无法用其他词语来形 容。

小时候那些看似无用的阅读体验,往往决定了我们一辈子的心胸和视野。 梁文道先生说:“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 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 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ec18d83ef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8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