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方言词汇——四川方言的魅力

2023-05-04 13:55: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有趣的方言词汇——四川方言的魅力》,欢迎阅读!
方言,四川,词汇,有趣,魅力

有趣的方言词汇——四川方言的魅力

0710092015 文学 07级日语班

徐朴子 随着普通话日益普及,一些过去曾使用过的方言如今已经不再是人们的口头语,为此,很多人都担心方言会不会被普通话同化?会不会消失?而作为川渝地区的人,在我看来,随着社会发展,四川方言不仅没有消失的危险,反而在与时俱进地发生着变化,方言词汇仍然非常丰富。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最大的区别在于音调。那些专业的声调先不说,就先从最贴近我们日常生活的语言来说,四川方言有只有平舌音,没有翘舌音;[n][l]不分;[f][h]不分等特点。例如:“地摧山崩壮士死。”这句每个学生必背的课文就难倒了好多川渝地区的学生。还有最爱作为取笑例子的一句话,就是“菜籽花花蜚黄。”

四川话与普通话 除了音调不同外,其他特点都基本相近,但四川方言又有它独特的语法特色。在动词方面,四川话的普通话差异较大,有的与普通话的动词貌似相同,但词义和使用范围不同;有的由于语音不同词义也不同。四川话中动词一般不用重叠式。短暂动作常用动词后面加“一下”来表示,例如“转一下”、“看一下”,不用“转转”、“看看”; 在形容词方面,四川话里的形容词,有的用特有的方言字来表示,如莽(意:傻、憨、身材粗壮等)。有的借用普通话中的同音字,如汤水。四川话中形容词的生动形式相当丰富,在形容词词根的前后都可加单音节或多音节词缀构成生动形式,表达各种不同的状态、感情色彩。如“瓜(傻)”,除了“瓜稀稀”,还常说“瓜不稀稀”、“瓜眉瓜眼”、“瓜眉日眼”等形式;而在代词方面,四川话的代词主要有哪个(谁)啥子(什么)、哪阵(什么时候)、咋个、啷个(怎么)等; 量词 四川话的物量词,如: 匹:一匹瓦、几匹肋巴骨。 坨:一坨钱(一万元)、一坨线。 动量词,如: (遍、次):他试了一道又一道; 副词方面,四川话表示程度的副词较多,如: 多:她对你多巴适的。 飞:飞辣。 焦:焦苦。

除此之外,四川方言在表达上也十分有特点。例如习惯于副词、动词和形容词的后缀,强调的语气比较重,比如普通话说“很高兴”、“很舒服”,用四川话来说就是“高兴得很”、“安逸得很”、“巴适得很”。重庆话和四川话是一脉相承的,它有一个形容舒服的词叫“安逸得板”,在这里的“板”是动词,惟妙惟肖地表现了那种难以言状的舒服劲。还有“脏稀稀”、“胖嘟嘟”、“傻豁豁”、“疯扯扯”、“酸溜溜”等,都体现出四川方言的独特韵味。

四川方言的另一个特点是借喻,比如“雄起”一词原反映的是四川人好热闹,喜欢打抱不平的性格特征,后被四川球迷用在足球场上替代传统的“加油”,类似形象生动的引申词语还有“下课”等,已在全国广为流传。四川人喜欢玩麻将,时下有一种非常流行的麻将玩法名叫“血战到底”它非常俏皮地表达了四川人喜欢博彩的热辣性格。“换叫”原本是麻将术语,方言巧妙地把它比喻为离婚之后的再娶;“吃诈糊”也是麻将术语,它和“打冒诈”一样有着欺骗别人的意味;“勾兑”一词本是酿酒行业的术语,四川人却用它暗喻拉关系、套近乎;“再见”的英文 goodbye被四川话翻译过来便成了“估倒掰”,意指恋人之间痛苦的分手。

四川方言的幽默是无与伦比的。四川方言里鲜有表现悲伤、痛苦的词汇,如:“今天不小心摔了一跤,把我摔得好痛啊!”这句话如果用四川话来表现就


非常有意思:“今天绊了一跤,把老子疼安逸了!”“疼”和“安逸”本是两个意义相反的词,四川人在表达痛苦的时候还不忘把自己调侃一番,这两个词的连接运用,充分显示了四川人乐观的性格。这样的例子还有“巴适惨了”、“高兴惨了”等。四川人还有给别人取“歪号”(外号)的雅兴,根据别人的长相或性格特点,把憨厚老实的叫做“闷墩儿”、还有的将豁儿皮、狗弹子、泥菩萨等用于人的外号,显得特别诙谐。四川人喜欢把地方叫作“塌塌”把生气叫“怄气”“冲气”,把唠叨叫“喳哇(儿)”、乱表态叫“冒杂音”。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正因为四川方言的幽默和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所以方言剧《傻儿师长》应运而生,众所周知的《傻儿师长》中的“傻儿”一词,在电视剧中也有用普通话说“啥二”音的,但我总觉得没有直接说成“哈儿”这个音响亮动听。

方言流行于民间,其妙趣只能意会,所以一般靠口头来传承,用书面语言来表达就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也是四川话向外展示自己语言特色时的巨大障碍。几年以东北方言为代表的方言电视剧在荧屏上火爆,缘于东北话与普通话接近,四川方言剧除了在重庆和云、贵、川效果比较好外,在全国其他地方的反响却不是太大。2006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川台选送的《火巴(pa)耳朵》小品,由于编导担心直播时全国大部分观众会听不懂,便弃用方言,改用川普台词,结果失去了特色,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总而言之,方言的魅力是无穷的,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到当地的历史、文化,可以看到社会发展的个个脚印,因此,在普通话正广泛普及的今天,我们也不应该放弃方言,更应该传承、展示它的魅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ed9e500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1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