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教学反思

2023-01-27 01:31: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答谢中书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答谢,反思,教学



《答谢中书书》教学反思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谢征的一封回信,是一篇山水小品,仅用了六十八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可谓尺幅能容千里,片言可役百意。

完成本课教学后,,我觉得以下几方面实施得还可以: 1、从读题开始,让学生读出疑问,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思考. 2、利用由已知到未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让学生回忆前面所学过的文章:《三峡》,原因是这篇文章中有些语句的句式、内容、意境等有相似之处,可以让学生理解古代文章的传承与发展,以激发学生学习古代名篇的兴趣。另外,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朗朗上口,富有诗意。

3、利用配乐、画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文学音乐文学与美术,有着一定的渊源。好的文章,可以是一首优美的音乐也可以一幅奇妙无比的图画。而本文文笔精美,自然流畅,基本上使用四句式,声律和谐,具有一种音乐美;而本文从内容看,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特征,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为读者描绘出的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

所以本文我利用课件的形式,找了一些山水图片,并找了一首古曲,学生在乐曲声中齐读、自读,在朗读声中有不少学生和着音乐摇头晃脑,一副陶醉在其中的模样。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提高了对美的感悟能力。

4、挖掘文本不流于表面,深入挖掘作者的思想。

我在教“晓雾将散,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磷竞跃”时,不是仅仅让学生停留在“这里是以动写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的理解上,而是让学生深入挖掘,这里‘乱鸣”是一种嘈杂的声音吗?有些学生就说了,这是一种随意的声音。我就趁势引导,者在这里是不是只是告诉我们这是一种大自然的随意的和谐的声音呢?同时我利用多媒体屏示“陶弘景”的介绍以及他自己写的两首诗,让学生明白,作者刻画这种真实的洁净的声音,它们发出的这种声音不是为了名、为了利,既不是奉迎拍马之声,也不是争权夺利,读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的情怀:淡泊名利,喜欢真实的洁净的大自然,自己居身其中的欢快愉悦悠然自得的心情。

5、利用信息技术但没有抛弃传统教学中好的方法: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与“学”互动的一个过程。作为新形势下,我们教师应该好好把握这个“度”,不能只用信息技术,但也不能不用信息技术。所以我要教学本文时,在理清本文内容时,我利用板书进行教学。这样可以过到学生与教师的情感上的交流。所以在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很好地做好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工作这一环节,然,语文学科中的“人文性”将会成为一纸空谈。

当然在教学本文完后,我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1 作为教师没有做好范读这一点,总觉得自己朗读不够好。其实作为语文教师范读是非常重要的

2、学生不太活跃,无论怎样引导都无动于衷。 3 上课缺乏高潮。一堂好的课一定会出现高潮。 4、有些前松后紧,后来时间不多了,讲的较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f0cc9e55ef7ba0d4a733ba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