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化学

2022-05-04 21:22: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类文化学》,欢迎阅读!
文化学,人类



致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是什么?就是人类的文化吗!所以在讲诉学习了这门学科的感悟之前,就因该慢慢的剖析开“文化人类”几个字、仅仅从文字上了解的“文化人类”四个字和深层含义之间的差别,就是从选了这门课,到学习了这门课的跨越。

在上文化人类学的课程中,阅读过少量的相关书籍以后,我对文化人类学的认识更加深入了。其实之前读过一些书籍包括《江村经济》这本书,可当时都不知道是关于文化人类学的,更多的对于自己而言就像是一本小说,而现在学习了这个学科,也在课后阅读了《银翅》这些书之后,有这些感想,有两类人类学的作品可以传之久远。一是以系统、丰富而翔实的资料见长的民族志类作品,二是有创新的理论性作品。前者重于观察、记录和描述,意在由田野研究建立“文化的实录”,奠定了民族志资料系统化的基础,民族志所记录的内容可以被反复思考和使用,使文化重建和区域比较成为可能,由此发展出诸多理论和田野研究的方法、而且不管你是赞同,抑或反对,都必须首先回到田野•后者长于理论模式与思考、其探寻的空间不局限于民族志材料本身,其影响也常常超出人类学的范围。况且,扎实的田野工作、翔实的民族志记录固然是人类学赖以存在的“原点”但纯粹的民族志作品未免缺少了灵魂而给人以琐碎之感,并且分析的构架需要不断更新。因此,理论追求总是人类学家的一个较高目标。

在文化类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理解这门学科的本质。文化模式是文化中的支配力量,是给人们的各种行为以意义,并将各种行为统合于文化整体之中的法则。文化之所以具有一定的模式,是因为各种文化有其不同的主旋律即民族精神。人们的行为是受文化制约的,在任何一种文化中,人们的行为都只能有一小部分得到发挥和受到重视,而其他部分则受到压抑。

“文化人类”----不仅仅单单字句,经过学习,查阅之后,发现其中太多的奥妙,需要一步步解开,层层深入。

第一,关于人类文化学的起源。

文化人类学是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类所的种种行为的学科,它研究人类文化的起源、发展变迁的过程、世界上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差异,试图探索人类文化的性质及演变规律。广义的文化人类学包括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狭义的文化人类学即指民族学。民族学是在民族志基础上进行文化比较研究的学科。文化人类学家所做的最具成就的工作是对人类的婚姻家庭、亲属关系、宗教巫术、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在英国学术界倾向于将这部分内容称为社会人类学,有时又统称为社会文化人类学。人类学主要分为:体质人类学 考古学 语言学 化人类学或民族学。 1501年德国洪德最早使用人类学一词时,将研究人体解剖和生理的书成为人类学。1831年世界上第一个研究人类体质和文化的学会——法国巴黎民族学会正式成立,标志着人类学的诞生。体质人类学是从生物学科学地研究人类由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人类的由来》是整个人类学的奠基之作。基因技术可以由于民族识别,确定古尸种族,澄清历史事实。 第二,人类文化学在中国的传入与发展。

中国人类学是在20世纪初期才开始形成的。我国人类学的形成经过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翻译原著。 第二阶段:留学取经。第三阶段:学科初建。第四阶段:调查研究与实践创造:第五阶段:受挫和复兴阶段。 第三,对人类文化学的解释。

广义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或四层,即物质文化层、精神


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还有上层文化与底层文化(民间文化或民俗文化)之分。功能学派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其《文化论》中讨论文化,首先将文化分为物质设备、精神方面之文化、语言、社会组织。在此基础上,它指出,文化是包括一套工具及一套风俗-----人体的或心灵的习惯,通常人类学家是将文化的解释和人的解释联系在一起的。一般说,他们总是将文化说成是人的本质属性,或者是人的本质属性之一。文化是由以使用符号为特征的诸功能领域的物质对象如工具、器皿、装饰品、护身符等等,以及行动、信念和态度等组成。这里也不过就是在一般的所谓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加上了一个符号。文化的重要属性之一就是它可以借非生物性手段传播,可以经由社会机制,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从一个世代到另一个时代,从一个民族到另一个民族,以及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进行传播。文化是社会遗传的一种方式。解释人类学的代表人物格尔茨在《文化的解释》一书中也坚持文化是一种符号体系的观念。 与西方人将文化视为农业耕作的生产活动不同,中国的文化概念一开始就是指向面向精神教育活动。文指多彩的景观,核心是一种交错的有序的纹理。《易·系辞》“物相杂故谓文。”错画而成的文字也叫文,文的进一步演化就是指一切雅致的文明积累,主要偏重于利益方面的知识和制度。 第三,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主要可分为:1、田野调查法。即实地调查法。是文化人类学最有特色的方法之一。也是收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2、全貌观察法,即对所研究的某种文化元素,从整体的角度进行考察。 3、比较分析法,即比较分析各种文化的异同。(跨文化比较法)

4、概念分析法,即构建一个或若干个概念以分析各种社会文化现象。它首先从个别文化的经验材料中归纳出一般原则,然后,把它作为分析文化的工具,以分析其他文化现象。上述四种研究方法中,前三种是人类学最基本的三个概念,也是人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五、人类学的应用。

应用人类学是把人类学家对人、文化、社会的知识和理论,应用于改善和改进人类生活不尽如意的地方,以促进人类社会生活向进步方向发展的学科。同时,应用人类学也从事与此相关的理论研究。1、应用人类学发展的阶段五阶段说:第一阶段:前学科阶段;第二阶段:应用民族学阶段; 第三阶段:联邦服务阶段; 第四阶段:角色扩大阶段;第五阶段:政策研究阶段 。——约翰范·威林(美国人类学家) 三阶段说:前学科阶段(?——1860年)应用民族学阶段1860——1940)职责扩大阶段(1940——)。四阶段说: 形成期(?——1914年一战开始);发展初期(1914——1938)从事殖民地行政管理时期;扩展阶段1939——1970人类学家卷入与战争有关问题的研究,第三世界发展问题。策时代(1971——至今)介入决策研究,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从异国到本国,从衣食住行到社会文化变迁,无所不包。 (石奕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用合适的方式去学习,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经过这些规范的步骤学习了解,对于文化人类学,有了这些些属于自己的粗浅认识。

文化人类学是从“人的文化、文化的人”这个角度来探讨人及其文化发展的脉络、规律,研究人类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人与自我之间的互动关系等课题的综合性学科,是一个研究范围极其广泛的学科,用徐杰舜先生的说法,文化人类学就是一个"千手观音",也正因为如此,


现在文化人类学的分支学科,越来越多,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是当今世界的一门显学.既然文化人类学是从"人的文化、文化的人"这个特殊角度来研究文化和人的学科,所以,弄清楚到底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人。而这两个名词却充斥着道不尽的奥秘。不在同领域的学者手中就会有不同的解释。在文化人类学领域有考古学家、语言学家和民族学家。考古学家通常从过去的文化出发研究物质对象,试图以此解释人类行为;语言学家研究语言,文化借助语言得以维持并代代相传;民族学家研究已观察到、体验到的文化,与他们想要了解其文化的那些人进行讨论。这决定了文化人类学这门学科是一门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内涵的综合性学科,与我之前认为的文化人类学就是照本宣科的讲授、枯燥无味的学习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也奠定了我现在对于文化人类学学习的全新态度。

所有文化历时而变迁,有时因为他们应付的环境已经变化了,有时由于外人的入侵,或者因为文化内部的价值已经改变了。虽然文化必须变革以调适于新的环境,但是变革中未预见到的后果对社会来说有时是灾难性的。人类是社会成立之根本,而文化亦是名族得以延续传承的之保障,将二者合而为一的文化人类学也是一门了解人类社会起源和发展历程的一个基础性的学科,这样的课程的学习,更加倾向于拓展个人的视野,让其能够从更加宽广的视角去看待社会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社会学本身就是一种多元化的学科,这种学科的学习对于学习者本身的知识积淀,以及其自身思考问题的宽度有很大的关系。这也进一步肯定了文化人类学的学习对于学习社会学的我们而言是十分有必要的。 撇开其与社会学的联系不谈,这门学科的研究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好处也是值得肯定的。

文化为生活所必需的物品和服务的生产及分配提供保证。它通过其成员的繁衍,为生物的延续提供保证。它使新成员濡化,这样他们才能成为有用的成人。它维持其成员之间的秩序,以及他们与外人之间的秩序。它激发成员持续生存下去并参加持续生存所必需的各种活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f0e3c6519e8b8f67d1cb91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