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霉的杜甫

2022-08-21 09:18: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倒霉的杜甫》,欢迎阅读!
杜甫,倒霉

倒霉的杜甫

你误会杜甫了谢明波“一说到唐朝,一提到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我们脑海中浮现的一定是这个大名鼎鼎的“杜工部”。但如果单凭学校所学,我们可能很难全面地去把握杜甫的人物形象。近15高考201套考题杜甫诗歌鉴赏直接考查8首,足见其重要程度。全面地把握杜甫的形象,近则可帮我们快速解题,远可积累些许茶余饭后的谈资。

1杜甫是穷人吗? 2杜甫很现实吗?

3杜甫跟李白情有多深?

4高考常考情感是忧国忧民吗? 5若仕途顺利,杜甫还能否成诗圣? 6杜甫高兴过吗?

7成都草堂是杜甫的创作高峰期吗? 1、杜甫是穷人吗?

杜甫远祖乃军事、政治、文学大家杜预,祖父为初唐诗人杜审言,父亲曾任奉天令,这样的家庭背景足已证明,杜甫不如大家想象中那般穷酸,出身好夕也是一官二代。但,杜甫出身虽富贵,至其父辈,便已家境式微,杜甫中年后更是穷得连小儿无法安养。杜甫在安史之乱前夕,从长安回家省亲,沿途尽是冻死的老人,更在他意料之外的是,到家推开门看到的他最疼的小儿子竟然已经饿死在床。随后便满腔愤懑地挥毫而成千古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晚年的杜甫更是衣食无着落,寄居船上,靠奉诗作赋谋食,关于杜甫的死,历来说法众多,一说是因饿极后就食以致撑死,是真是假,已无从考证,但毋庸置疑,终其一生,杜甫是潦倒之极的。

【简言之】出身旺族,潦倒终生。

2、杜甫很现实吗?前面说到杜甫出身旺族,自然而然,志向不俗,他曾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一诗中提及过自己的政治理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意即,自己要辅佐皇帝成为尧舜一样的千古名君,再靠德治天下,让民风更加淳朴。我们也可以说得再通俗点,杜甫内心如同大多文人一样,有着任宰相辅帝王之终极梦想。理想总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现实中的杜甫竟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其中沧凉,不言自明。

【简言之】心比天高,命比纸薄33、杜甫跟李白

情有多深?言及李白,杜甫往往是掩泪叹息的,这两在唐朝诗坛的大咖能有幸在744的春天会面,并携手游历名山名景,实在是难得,但相逢总是匆匆,不到两年光景,二人随即分别。留给杜甫的是万种离愁,带给李白的亦是千般别绪。以至杜甫也写下过如“风起时想你”“你那边下雪了吗”这般煽情之诗,他在《天末怀李白》中开篇即道:“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读着读着,不禁让我想到了“西风吹妾妾忧夫”“寒到君边衣到无”的缠绵之语。当然,竟然也有人提出来,杜甫这是对李白的单相思或说单向崇拜。且来拜读一下李白的《沙丘城下寄杜甫》:“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写得够通俗吧?够直截吧?李白独卧一隅,念杜心切,直抒胸臆说,鲁酒虽好喝,齐歌固然好听,但此时此地,此景此情,非比一般,酒也不能消愁,歌也无法让我放下对君的思念之忧。读止此,一定有人想问,李白杜甫感情究竟有多深?有诗为证,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中提到:“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简言之】醉眠共被,携手同行 4高考常考情感是



1


忧国忧民吗?且看以下图表,虽然课本上所学多为忧国忧民一类的“大我”之作,但考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还是写一己之悲的“小我”之作。

【简言之】沉郁自悲,小我愁多 5、若仕途顺利,

杜甫还能否成诗圣? 开门见山吧,若杜甫仕途能平步青云,必不能留名后世,更不可能名至“诗圣”,正是杜甫的人生遭际成就他的千古绝唱。杜甫在怀李白诗作中便有“文章憎命达”一说,此句虽是杜甫替李白慨叹,实际上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其实,这一现象完全可以作为文学理论来研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亦是对这一见解进行了解读:“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且翻开我们过去的日记本看看吧,见到的一定是“满纸悲苦之辞”,倘若哪一天高兴,日记本上一定只一句“今天天气真好”,接下来便是大量的留白处理。这一现象跟韩愈说的不无二致。再往后开,翻阅唐之后的下一个文学大时代,北宋的欧阳修更有名言佐证这一论断:“诗必穷而后工”,诗人只有在穷途末路不得志之时,方能成就传世之作。亦如后来的,清朝文学家赵翼所言:“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简言之】诗憎命达,苦铸诗圣

6、杜甫高兴过吗?杜甫在梓州时,听说大唐军队跟叛军作战大胜,欣喜若狂,提笔写下了著名的诗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作最后一句连自己归家的路线都规划好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的欢愉之作当首推此诗。不久他到阆州,却听闻吐蕃进犯唐朝,马上又喜转忧,奋笔疾书写下了《岁暮》,这便是2010安徽卷的考题诗作。要知道,杜甫所处的时代正是安史之乱前后,唐朝历经安史之乱的破坏,已由盛转衰,而且是一蹶不起,难再中兴。所以对于杜甫这样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爱民诗人,是不可能再有欢愉的时刻的。痛苦与无可奈何才是他一生的主旋律。

【简言之】短暂欢愉,美丽误会 7、成都草堂是杜甫的

创作高峰期吗?且看以下图表,

杜甫在成都大约居住了四年,在夔州大约居住了一年十个月。如此看来,在夔州单从诗作数量来看,年均诗歌创作量是成都的四倍。

【简言之】功在夔州,名留千秋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f42f9fb43323968001c927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