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

2022-04-12 13:18: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九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欢迎阅读!
古诗词,上册,选择题,赏析,年级

一、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选择答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 “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2、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3、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左牵黄,右擎苍”一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塑造了诗人出猎时左手牵黄犬,右手擎苍鹰的豪迈潇洒的形象。

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一句,描写猎队武士的装束打扮,并以千骑飞驰的勇武气势来烘托亲率猎队的诗人自己。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以冯唐自比,企盼有朝一日得到信任和重用,戍边杀敌,报效朝廷。

D、“西北望,射天狼”一句,用代表“贪残侵掠”的天狼星暗喻屡犯边境的辽和西夏,表达了诗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4、对《江城子·密州出猎》分析不当的一项( A、全词通篇纵情放笔,挥洒自如,风格豪放。

B、在人物描写上,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生动地刻画出主人公威武英姿和豪情满怀。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作者以魏尚自比,表达了作者被贬密州后,对朝廷的怨愤之情。

D、结尾两句卒章显志,极写作者杀敌报国的爱国情怀。 5、下面对该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了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者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境界。

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词人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词人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6、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千骑卷平冈”形象地写出出猎的人很多,气势很大。

B、“亲射虎,看孙郞”表明词人已功成名就,对孙权有蔑视之意。

C、“酒酣胸胆尚开张”是说词人饮酒到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 D、这首词表面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志向和豪迈气概。

二、阅读《渔家傲·秋思》,选择答案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7、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 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 8、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嶂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9、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相留下来的意思。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归,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10、对《渔家傲》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11下列各句与“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一项是

A、断肠人在天涯

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四面连声连角起”写出连塞战马嘶鸣、朔风狂吹树木的尖啸和军营凄厉的号角声。


B、“长烟落日”本有塞外苍茫的意境,但与“孤城闭”连接之后又含有了肃杀之气。 C“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词人借悠悠的笛声和满地的秋霜渲染出“塞下”悲凉而哀伤的气氛。

D、“将军白发征夫泪”是由于功业未建、故乡难返,与“风景异”的内容毫无关联。

三、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然后选择答案。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3、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D、全词反映了词人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 14、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上片回忆当年抗金的军旅生活,下片抒写爱国抱负,渴望收复中原却报国无门的悲愤。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四、阅读《武陵春》,然后选择答案。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5、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沉香”二字写已化为尘土,流露出词人对美好事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 B“欲语”而泪先夺眶而出,写出词人有难以抑制的满腹忧愁和伤痛,具有感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C“春尚好”“泛轻舟”用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随遇而安的喜悦之情。 D、词作最后两句将哀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来写“愁”之浓之重,既形象生动又自然妥贴。

考答案:C D C C C B B D C D C D C D C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f7a8a879ec3d5bbfd0a74c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