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学的变革

2023-05-27 09:28: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学的变革》,欢迎阅读!
变革,背景,互联网,教学,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学的变革

作者:苗莲娜 赵国宏

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年第05

摘要: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教学方式越来越趋向于数字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要求,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及方式,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在互联网+教育的特征基础上,分析了教与学及教学方式的具体变革,以期能够为广大教师在实现教学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教师;教学方式;变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05-0107-02

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其中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及其在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扩散及应用过程。互联网+”是一个趋势,是传统的各行各业。例如,互联网+媒体,产生了网络媒体;互联网+娱乐,产生了网络游戏互联网+教育,产生了网络课堂、微课、慕课等。同时,在互联网+教育背景的影响下,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 互联网+教育的特征 1.网络化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教学活动与互联网已密不可分,师生通过互联网,进行线上线下交流学习,这不仅提高了学习质量,而且使网络真正为教师及学生所用。 2.可选择性

相对传统教学来说,互联网+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可选择的学习内容、学习途径和更多的资源链接,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 3.碎片化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课程内容碎片化并上传至网络平台,学生运用学习工具,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如平板电脑、笔记本、手机等连接到网络,随时随地展开学习,将零散的时间有效利用起来。 教与学的变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教学角色的变革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如今的教学需求。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将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本,并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

2.教学理念的变革

为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应随着教学技术的发展而转变。因此,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融合,将远程授课、网上讨论投入实践教学。又如,教师应积极引入游戏学习,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需求、学习特点,创设学习情境。总之,教师的教学理念应是与时俱进的,应积极地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学习方式的变革

随着翻转课堂等新型课堂形式的出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教学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学习,从被动记忆转变到自主探究,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同时,新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挑选课程或与同学组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展开学习。

4.教学资源的变革

互联网教育融合后,网络与技术汇集了各地区、高校的学习资源,使教学资源在互联网的平台上实现了大范围的共享。因此,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教材和教师的传授,他们可以利用网络选择并学习优质的课程资源。教师也可以将微课上传至互联网,实现线上学习、答疑、讨论,使教学资源由小范围的使用变为大范围的共享。 教学方式的变革

笔者将教学方式界定为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有效的教学方式包括观念性的方式及其与物质结合的技术性的方式,笔者认为只有这两种方式统一才会引起教学方式的真正变革,变革后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翻转课堂教学

教师可以在课前或课上,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观看在线视频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课下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在网络平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进行讨论。在课上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也可以设计问题讨论等环节,有效地设计课堂教学,倾听学生反馈的问题。 2.差异化教学

差异化教学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教师的角色是以帮助学生、为学生服务为主。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学习兴趣,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并不断调整。其次,教师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符合学生特征的、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差异化教学资源。最后,在差异化教学中,帮助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喜欢的课程,并全力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使学生成为更自立的学习者。

3.研究性学习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能更加方便创设开放性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真正在研究、实践中学习,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直接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主动探求,参与到自身知识的建构中,进行研究性学习。 结语

互联网+教育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教与学的变革、教学方式的变革是优化教学的过程。笔者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师的教学方式会越来越符合人性化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特征,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张忠华,周萍.“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变革[J].教育学术月刊,201512):39-43. [2]朱月翠,张文德.“互联网+教育基本模型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9):12-15. [3]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70-73.

[4]王乔峰,曹效英,路璐.“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发展情况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5):9-11.

[5]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苗莲娜,女,延边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字化教育。赵国宏,女,本文通讯作者,吉林汪清人,博士,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资源开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f887d30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8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