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郭嵩焘

2023-02-28 02:24: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简评郭嵩焘》,欢迎阅读!
简评,郭嵩焘



简评郭嵩焘



郭嵩焘,18181891他是中国第一位驻外太平天国起义后,随曾国藩参赞军务。任职期间受曾国藩、李鸿章的全力支持。他秉性耿直,由于思想先进,一直受到保守派的仇视,最后被官场倾轧和诬陷。在他病逝时,虽有官员请旨按惯例赐谥立传,但被清廷否决。

纵观郭嵩焘一生的经历,他在太平天国起义后,随着曾国藩参赞军务; 在任福建按察使时,向清政府上《条陈海防事宜》折,阐述自己开办洋务的主张;郭嵩焘于187612月赴欧洲,对沿途所记,编为《使西纪程》,称赞西洋政教制度、对中国内政提出效仿的建议……

通过这些经历可以看出他的政治主张是主张洋务,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制度与先科技学习。同时对西学采取开放、兼容的方针,来源于积诚研几以掌握天下大势的思想方法和实事求是之效的社会功利态度;又主张学习西方以通商为本的经济制度。还进一步深入到政教的政治体制方面要向西方学习。

是命运的安排使他走向政治的舞台并有了这些先进的主张。他在家居丧几年,正遇太平天国起义,他力促左宗棠、曾国藩出来建功立业,之后随着曾国藩参加军务。使他开始能够与西方接触,再结合国情使他更有这些主张。

分析郭嵩焘建立这些主张的历史因素。历史背景为清朝末年,政府统治腐朽,贪官污吏层出不穷,饱受西方列强的欺侮,民不聊生;再加上他编完《使西纪程》,回来后希望清政府将其编印,却被误会勾结洋人,使其更加看透清政府腐朽的统治。由于这些才会是他提出主张洋务,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与技术。

对其的主张进行简评。一切事情必有两面性,所以就其两面性进行分析。 首先分析其好的方面,郭嵩焘能看到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提出向西方学习,这就是积极的一面,促进了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为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客观上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也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他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这一点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他还主张留学生出国学习要以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为根本,这些主张,表达出他对西学中科技方面的兼容。当然,他并不主张全面学习西方,而是希望在保持中国传统君主制的前提下做一些政治上的改良,包括正朝廷以正百官,大小之吏择人而任之 其目标是实现君与民交相维系

但是他提出的主张洋务的观点,在现在看来却是值得商榷的。首先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人民脱离苦海,走向富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其根本原因是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宗旨,即只改经济制度,不改政治制度。根本败因:只新其貌、而不新其心。 首先当时中国正处于腐朽的封建制度统治下,试图用资本主义的某些优点来维护腐朽的统治,由于两种制度的矛盾,想改变现状是不可能的。虽然他的主张大部分都是正确的,但是在那个时代来看,他的思想具有空想性,并没有真正的付诸于实践,对于政治制度进行改革的思想,并没有摆脱地主阶级的局限性,虽然对西方的民主和法治思想有所肯定和借鉴,但是,他仍然希望保留君主制度,并没有完全意识到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对中国近代化发展的阻碍作用,是导致中国社会,落后的根本原因。同时,他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没有考虑中国当时的社会环境,在面对顽固派实力强大的条件,以




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这种民主法治的改革,没有实现的环境,结局注定是失败的。并且,他在为官的道路上,不知道变通,书生气过重,不知通权达变,不谙官场规矩,生性耿直却屡因耿直招祸,才华横溢识见过人却不免恃才傲物等,难以处理人际关系,增加了其改革与变法的难度。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阶级斗争的历史。而一种思想,对于不同阶级来说,都有它的不同之处。于是我们对于一个人物的分析和判断,也不能脱离他所处的阶级属性以及时代背景。尽管郭嵩焘仍然具有地主阶级的局限性,但我们不能因此抹杀他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道路上所作出的贡献。郭嵩焘处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地主阶级的代表,拥有思想的局限性,他对学习西方技术以及西方民主法治制度,所进行的探索和努力是他留给那个时代,以及当今社会建设者的瑰宝。

21世纪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郭嵩焘的思想当中,汲取营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将其作为,一种市场经济飞速发展条件下的调和剂,加以学习和借鉴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044405e312b3169a451a49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