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唐诗《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2023-01-09 09:18: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崔颢唐诗《长干行·君家何处住》》,欢迎阅读!
唐诗,何处,崔颢

崔颢唐诗《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崔颢唐诗《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长干曲四首》是唐代诗人崔颢的组诗作品。这组诗以男女对话的形式,描写了采莲女子与青年男子相恋的过程。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崔颢唐诗《长干行·君家何处住》,欢迎大家阅读!

《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前言】

《长干曲四首》是唐代诗人崔颢的组诗作品。这组诗以男女对话的形式,描写了采莲女子与青年男子相恋的过程:两人偶然水上相逢,初不相识,女子却找出话头和对方攀谈,终于并船而归。诗中描绘船家少女的大胆和聪慧,憨厚如实的语言维妙维肖,非常可爱。这四首诗继承了前代民歌的遗风,但既不是艳丽而柔媚,又非浪漫而热烈,却以素朴真率见长,写得干净健康。

【注释】

⑴长干曲:一作“江南曲”,一作“长干行”,属乐府《杂曲歌辞》。

⑵何处住:一作“定何处”。 ⑶横塘:在今南京市西南。 ⑷借问:请问,向人询问。 ⑸或恐:也许。一作“或可”。

⑹九江:原指长江浔阳一段,此泛指长江。 ⑺下渚:一作“北渚”。 ⑻逆潮归:一作“送潮归”。 【翻译】

请问阿哥你的家在何方?我家是住在建康的横塘。停下船吧暂且借问一声,听口音恐怕咱们是同乡。

【赏析】


崔颢《长干曲四首》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三十。下面是原中央大学教授沈熙乾先生对这组诗的赏析。

这组诗的前两首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衬,似墨笔画;它不用任何妆饰烘托,是幅素描;它不凭任何布景借力,犹如一曲男女声对唱;它截头去尾,突出主干,又很象独幕剧。题材是那样的平凡,而表现手法却是那样的不平凡。

先看第一首的剪裁:一个住在横塘的姑娘,在泛舟时听到邻船一个男子的话音,于是天真无邪地问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乡?-就是这样一点儿简单的情节,只用“妾住在横塘”五字,就借女主角之口点明了说话者的性别与居处。又用“停舟”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用一个“君”字指出对方是男性。那些题前的'叙事,用这种一石两卵的手法,就全部省略了。诗一开头就单刀直入,让女主角出口问人,现身纸上,而读者也闻其声如见其人,绝没有茫无头绪之感。从文学描写的技巧看,“声态并作”,达到了“应有尽有,应无尽无”,既凝炼集中而又玲珑剔透的艺术高度。

不仅如此,在寥寥二十字中,诗人仅有口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他不象杜牧那样写明“娉娉袅袅十三余”,也不象李商隐那样点出“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他只采用了问话之后,不待对方答复,就急于自报“妾住在横塘”这样的处理,自然地把女主角的年龄从娇憨天真的语气中反衬出来了。在男主角并未开口,而这位小姑娘之所以有“或恐是同乡”的想法,不正是因为听到了对方带有乡音的片言只语吗?这里诗人又省略了“因闻声而相问” 的关节,这是文字之外的描写,所谓“不写之写”。

这首诗还表现了女主角境遇与内心的孤寂。单从她闻乡音而急于“停船”相问,就可见她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没有一个可与共语之人。因此,他乡听得故乡音,且将他乡当故乡,就这样的喜出望外。诗人不仅在纸上重现了女主角外露的声音笑貌,而且深深开掘了她的个性和内心。

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有如民歌。民歌中本有男女对唱的传统,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0549e1bf2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4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