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学生不写作业

2023-02-22 01:30: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学生不写作业》,欢迎阅读!
随笔,语文,作业,小学,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学生不写作业——“多维漩涡”中的纠结



班上总有几个孩子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很多时候,必写的课堂作业也完成不了,语文《补充习题》《习字册》,就别说我们本市编制的《伴你学》及老师布置的作业了。这样的孩子很多是留守或是单亲、离异家庭等,教育与改变的难度非常大,其反复性、长期性很难克服。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也处在可谓是“多维的漩涡”之中,弄不好,身心是“备受煎熬”

何为“多维漩涡”?教师的职业良知、课程的美好愿景、现实的功利必然、社会的观念缺失、教育体制的“零”保障等等,让老师几乎是放弃、放弃,最终还是放弃。

身为教师,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学得好。毕竟,面对活生生的学生,每个教师心底最深沉、最本能的生命意识,让我们有自然而然善良感、崇高感、责任感。只是,这种美好的教师对学生的生命关照来得很脆弱、很朦胧、很幽远,一不小心,就会成为狂风中熄灭的火苗,从而几乎就会失去对师生彼此心灵的烛照,尤其是对教师本身的心灵。令我们痛苦的是,每次看见孩子不写作业之类,那来自生命深处与职业良知的火焰会一次次地烧灼我们的内心,让我们不想也不敢轻言放弃。但又立刻,很多的现实责难又会如潮水般涌进我们的心灵,是管?还是不管?管了有什么用?管了谁会肯定我们?管了会有多少的麻烦?管了学生会买账吗?管了家长会买账吗?于是,我们多数就几乎不管了。因为我们的耐心、时间、精力、教育智慧、职业涵养等很多东西是抵抗不住那汹涌的潮水的。一次次,那样的学生似乎总会“胜利”;一次次,我们这样的教师似乎终归“失败”。无奈之中,默认、妥协或只能“不管”可谁又知,每一次,我们几乎都是或轻或重地承受着那种心底最深处的良心拷问?“明哲”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却会“保护”着自己;“直愚”的,和孩子较真、家长较真的,或许最终“伤害”了自己。有位老师曾万般无奈又不无愤怒地说,有的孩子总是不写作业,一次次挑战着她的耐心和底线。是的,这种耐心、底线、良知、责任、崇高,这种微弱的生命意识,小处说,是教师;大处说,是我们这个民族“教育责任”的底线和最值得信赖和珍视的光照啊!我们需要她来照亮教师前行、照亮孩子前行、照亮教育前行、照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前行,可当下教育中谁会无私而正直地伸出温暖的手,为教师心底的这点仅存的火苗、明而勇敢、细心地呵护着、守卫着呢?我不知道哪里有,或许,我们的先人还可以告诉我们。身为今天民族的教师,我们是把这烛光永远在内心亮着、任一蓑烟雨,还是随波逐流、任其熄灭?

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来说,课标提出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的作业导向。无疑,这是明智的,语文学习,也应该、必须这样做。这样美好的课程愿景、作业愿景其实是每个孩子、每位语文教师心中所向往的。当孩子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之后,孩子是愿意读书而不愿意“写作业”的。大概,全中国的语文老师,能做到的,没有几个,山东的韩兴娥老师就是一位,江苏的于永正老师是一位。“三分课内,七分课外”的教导,我们也还是贯彻不了。其实就学习本身而论,就应无课内、课外之分。而当下呢?语文课被挤占地越来越少,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反而,作业的量却在加大、作业的时间在拉长。美好的课程愿景我们为何实现不了?这不仅仅有语文学科本身的问题,语文教师本身、教育行政的力量、现实的功利逼迫等等都是原因。心怀美好的课程愿景而多实现不了,一方面救不了孩子,一方面又拯救不了教师。于教师,那种望洋兴叹之感只能让我们平添几分无奈与失望,毕竟,你我等皆芸芸众师,能破天地者有几人?现实的功利必然催促着我们放弃美好的课程愿景,而背起当下繁多的作业、训练之包袱。重负之下,也必然多怨多怒。


毫无疑问并非常清楚的是,我们当下的教育要面对考试,学校学习就是面对考试。任何的说理开导与美好阐释的诉求都是无力的,这种诉求倒不是对着“教师”一极而显得无力,因为我们根本就很清楚中国教育的“病”在哪儿,但我们只能跟着“病”下去。这种诉求,因为要对着近乎是13亿的“全民无意识”:成绩!没有成绩,学校教育有什么用?考不上学校,学校教育有什么用?成绩就要考试,考试,需要训练,训练就需要作业和题目,如此简单的逻辑,几乎是不用思考的。试问,谁能有多大的力量能抵抗这13亿的“全民无意识”?所以,我们没有力量、学校没有力量、教育行政没有力量、整个社会乃至我们的国家大概也没有力量。这样的现实,就要求教育必须有“作业”,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更有,现在幼儿园的孩子也无法“幸免于难”。试问,当我们的学生不写作业时,教师就不得不面对那强大的“全民无意识”怎么不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怎么不压得我们不现实功利起来?所以,孩子,你必须得写,你必须从幼儿园一直写到高中、写到大学,写到你彻底摆脱中国的“学教育

然而,让教师左右为难的是,在集体对成绩被迫强烈要求的另一面,却有一大批的人群对学教育“无所谓”“无所谓”倒还是不伤及教师的,更要命的是,在社会风气不良的情况下,总有“碰瓷”教师、学校的家长如教师稍有不慎,对学生处理不当,就会遭到家长“碰瓷”而这种情况下,几乎都是教师和学校受伤。试问天下中国人民,换做谁来做教师,谁还会再给家长找茬“碰瓷”?虽然老师多是好心没办成好事儿,但谁会原谅呢?不把你“坑爹”坑死,算你幸运。到最后是什么结果呢?教师连好心都被迫不敢再没有了,都按规定动作来!弄得教师是不爱、不恨,不多管、不多问,上完课、教完书了事儿,教师也就是一个糊口的“职业”“何必和孩子较真儿”呢?你说,在这样最现实的状态下,谁还能让多数教师高尚而无私地“无私热爱”教育呢?你要是爱教育,就默默无闻、一声不吭地自己爱着,千万别高调或高呼,不然准有人骂你有病!而且,当面骂的可能性还比较大。至于那些倡导“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几乎是最假的中国教育“一厢情愿”不信吗?课改不是这些年了吗?有多少的效果?一想便知。社会的风气,已经让老师们不敢“严格”,甚至不再“认真”起来了,反而制造出更多的扭曲与异化。当教育,在民间不再更多的神圣,当教师,在民间不再有更多的尊严,教育就会变成了一件可怜的事情。其实,一直以来,基础教育有点所谓的“尊严”都是教育自己一厢情愿给的,我们根本也就没有什么尊严,比如地位、比如工资等等。更在中国这个空前繁荣、金钱至上的当下,连教育本身自以为是的那点“尊严”也在颠覆性地消失,教师自己瞧不起自己、教育自己坚强不起来,你还能怪外在的一些观念侵蚀教育吗?

按“律”说,公民有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当然有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完成作业应是学生分内之事,晓之以理不听,导之以行不做,就应该按“律”论。但教育自己不敢!如果你做“过”了,首先没有部门保护你,其次没有法律保护你。最让教师难过的是,要是因自己不慎出了事儿,自己的“娘家”——学校,都无能力为。四个字——后果自负。可怜的教师们为了不产生“自负”,便也就不让事情产生“后果”了。于是乎,仅就作业而言,不写就不写吧!反正也不扣工资、不影响任何事情。话又说回来,教师这样无奈的“不闻不问”,学校是应该过问的呀?因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督促学生完成学业,是学校管理的分内之事,但谁去管呢?自家人内部的事儿,还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自己几乎是管不好自己的。是制度,是人性所致。学校其实真的也不管,如果真的因为“作业”的事儿管了教师,估计会成“新闻”。说教育体制内的“零”保障,无论是从教师被“碰瓷”、被“处理”,还是从教育内部本身来说,都不为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0ad0031998fcc22bdd10d6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