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意思

2022-08-17 15:16: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意思》,欢迎阅读!
秦时,万里长征,明月,意思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意思

篇一:唐诗名句赏析之十七: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唐诗名句赏析之十七: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自王昌龄的《出塞》一诗。全诗如下: 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王昌龄,字少伯,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

《出塞》属于“横吹曲辞”,是乐府旧题,大概作于王昌龄早年奔赴西域之时。这个时期,正值盛唐,在对外战争中大唐屡屡获胜,全民族自信心极强,所以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边塞诗人和边塞诗篇,作品中大多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开篇写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这在修辞上叫做“互文见义”。解释起来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正确的意思应该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其实质含义在于讲诗人所处的地方自秦汉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一直战事不断。

下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中“万里”是说边塞和中原相隔万里,路途遥远,形象地写出当时百姓兵卒戍边之苦。“人未还”是说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只见人戍边,不见人回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

悲愤以及希望战事早日平息,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理想。这也是这首诗歌独特之处,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体现了诗人王昌龄的思想深度。在盛唐之时能够发出这样心声的诗人并不多,所以这首诗歌也被后人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篇二:题目6d64b00d6c85ec3a87c2c550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三:大学语文()第二次作业四 作业答案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0f84bdcdc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d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