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与微观

2022-12-24 18:31: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宏观与微观》,欢迎阅读!
微观,宏观

宏观与微观



不同于微观世界中的细菌等微观生物,人类是生活在宏观尺度下的生物,这

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宏观的形态使人类具备了更完善的生理功能,也给予了人类一个宏观的视野。生物看待世界的视角是被自然规律所决定和限制的,长久以来人类都无法打破限制,以至于人类都无法真正的观察到有细菌这样的微观生物存在。这也导致人类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宏观的表达。我们描绘宏伟的山川河流,歌颂富于生命力的生灵,也表达人类个体对于宏观世界的思考。但是随着科学术的发展,人类不断地拓展视觉的极限,直到跨入了未知的微观世界,才知道了宏观的一切并不是世界的全部。

微观决定着宏观,结构支撑着表象。

沙漠无疑是一个宏观的对象,浩瀚无垠。人类也常在其中涉足,只是人类相比于沙漠来说太过渺小,稍有不慎便会被这片生命禁区所吞没。但是这样一个人类眼中的庞然大物却是由一粒粒微小到被人眼忽视的沙砾组成。

风决定沙砾行动的轨迹,沙砾没有独立的意志,虽然有着永恒的时间,但是在永恒的时间内都是这样不断被外部力量支配着。仔细想想人又何尝不是这样。虽然沙砾是被人类忽视的存在,但是人类之于浩瀚宇宙也不过一粒流沙,微不足道;而在万千人群中,每个人又都是微小的个体,微小到观察不到任何个体的特点,只是在人群中不断地流动、不断地被人流被淹没、不断地别遗忘。

微观世界显示事物的本质,宏观世界将事物趋于同化。

虽然人眼分辨不出每一粒沙子的区别,但是从微观的视角观察就会发现,一粒沙都有与众不同的外形。在显微镜的放大作用下观察,微小的沙粒形体与天外陨石相似,充满了丰富的视觉肌理与构造,就像一颗经历了万年风吹雨打的岩


石,身上充满着时间留下的印记。

马泉在“叠加态”展出的作品《瓷沙编码》是由600多块沙尘瓷泥烧制样品构成。在高温加工下,这些微小的沙砾又构成了一个宏观上相似作品,但是这并不是沙砾本身特点的呈现,而是外部宏观世界的同化作用。马泉通过对沙砾的超分辨成像,在同一化的宏观世界中,用沙砾呈现出了微观世界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每一粒沙的形成都是各种外部作用叠加的结果,再经过不同的时空作用最终呈现出微观上不同的形象。

宏观的角度提供事物更完整的画像,但是却时常导致对细节乃至本质的忽略。而微观的视角则完美的弥补宏观的不足。

微观的视角观察到的是个体的特点以及事物的本质,而事物的特点和本质往往被外观所掩盖。就像从宏观的视野观察沙子,它们都是微小到其极容易被人眼忽视的尘埃,而当用超现实分辨的工具观察就会惊讶的发现每一沙子都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千篇一律。即使沙砾没有生命,但是从微观的角度仍能做出区分。

现代科学借助这种微观的角度更深入的观察和认识这个世界,期望用科学语言来描述和解释这个世界。艺术虽然并不企图解释这个世界,但是依旧凭借着现代技术更加接近事物的本质,在宏观视角中被掩藏的本质得以在微观的视角中得到呈现,最后在还原到宏观的世界中。

一位评论家评论道:“马泉独特的艺术世界源于沙漠,却超越了沙漠;来自经验,却颠覆了经验。跨过世俗与探险、文明与洪荒、声音与图像、时间与空间的重重界限,其多态叠加的作品,不仅意味着生命个体对线性时间的不断超越, 且隐喻着微观世界的或然性,以及多元状态并存的可能性。”

艺术从对外部宏观世界的观察,转向到对微观世界的探索,是人类对于世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197b9c242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