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教案

2024-02-02 04:48: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潼关》教案》,欢迎阅读!
潼关,教案

《潼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2、感知少年谭嗣同 冲破束缚,强我中华的壮志豪情。

教学重点:结合课下注释和古汉语字典,疏通诗意。

教学难点:感知少年谭嗣同 冲破束缚,强我中华的壮志豪情。

二、明确目标 自主学习

1、查找资料,了解谭嗣同的历史事迹和本文写作背景。

2、结合课下注释和古汉语字典,疏通诗意。

3、诵读诗歌,体味情感。

【背景关】

谭嗣同写这首诗时才十四岁,当时随父赴甘肃上任,途径陕西潼关,被北方的特有的壮阔风景所震撼,欣然下笔,遂有此诗。

师生互动 分析诗歌

【作者关】

谭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诗意关】

(一)(翻译加粗字)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终古:久远

cù:簇拥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束:拘束

由诗入境

天色苍茫,万古高耸的云山簇拥着这座古城,秋风起,呼啸而至,吹散了细碎的马蹄声。莾莽大河冲向山谷,可惜河谷狭窄,河水似乎也受到了极大的束缚。秦岭山脉蜿蜒至潼关,只知到巍峨险峻,不知平坦为何物了,此等桀骜不驯之态真令我赞叹佩服!

(二)小组合作 探究诗歌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山水本无情,只不过是大自然的景观,为何谭嗣同的眼里,山水都似乎有了壮怀激烈的举动?

【修辞关】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云以人的动作“簇拥”,赋予河流以人的情感“嫌弃拘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北方山水的壮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一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情感关】

14岁的谭嗣同,当时面临的中国正是一个软弱无力,被列强随意欺凌的国家,14岁的谭嗣同对此深感愤慨,在随父上任的途中已经是满腔热情渴望为民族国家争取光荣,面对北方的壮阔山水,感觉跟自己的那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改造国家命运的心情相似,移情于物,所以才写下这首诗。

三、拓展延伸 感知作者

1、人物典故 ——剑胆琴心

在浏阳乃至中国的历史上,维新志士谭嗣同都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伟丈夫,他为戊戌变法慷慨赴义的壮举感召日月。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谭嗣同从少年时代起,就有“剑胆琴心”的雅号。 在才常路的“谭烈士专祠”里,曾经有一幅谭嗣同摄于南京的照片,那年他32岁,外穿月白色长衫,内着玄色武士装,左手叉腰,右手持剑,浓眉俊目,闪闪似电,有一种立如山岳、傲视死神的凛然正气。谭嗣同短暂的一生中,两剑三琴陪伴他度过了不少苍茫岁月。

2、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199ba98f2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